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小书生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81.1万

第25章 李世民很生气

书名:大唐小书生 作者: 字数:3645 更新时间:2024-11-16 18:40:38

李泰回到宫中,就让人提来开水,给自己泡了一杯茶。看看手里的折扇,让侍女研墨。

“英雄不问出处!英雄不问出处!”念叨几遍,思索片刻,最后在折扇上写下:“英雄莫问出处!”

“改一个字,意境好多了!”李泰满意的点点头。

正在思索,如何补全,门外进来一个内侍,躬身一礼道:“王爷,陛下召您去丽正殿。”

“陈忠,父皇召我去丽正殿有什么事吗?”李泰问道。

“老奴不知!”头发有些花白的内侍回答道。

陈忠是李世民亲信内侍,李泰问不出来话,他也不觉得奇怪,微微点头道:“走吧,别让父皇母后久等。”

刚走两步,李泰又转身,把桌上的折扇和茶叶带上,亲自抱着,向丽正殿走去。

“青雀,你抱着个罐子干嘛!”长孙见儿子抱着一个破旧的罐子,不由好奇的问道,因为那玩意,怎么看都不像宫里的东西。

“儿臣得了一点好东西,特意拿来孝敬父皇母后。”李泰恭敬的说道。

“哦!青雀有心了,拿来母后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儿子知道孝敬,长孙很是高兴。

“是一种新茶,开水冲泡就能喝,口味独特,回味甘甜,且益神醒脑。”李泰一边让宫女拿来开水茶碗,一边解说。

长孙一听是茶,就没了兴趣,不过儿子的好意她也不能辜负,脸上笑容依旧,微微点头道:“好东西,你父皇经常熬夜批改奏折,正需要益神醒脑。”

李世民到是不置可否,在见到那个罐子的时候,他就觉得有点眼熟,毕竟几天前才见到过。陶罐是很多,但是陈旧又干净,看上去有些年份的陶罐,最近就那一个地方才有,其它地方的罐子,可没有那么干净,所以想不眼熟都难。等到李泰一说茶叶,他就能百分百的肯定了。

最关键一点,李泰的行踪,一直都在他掌控之中。作为一个皇帝,连自己妻儿在哪都不清楚,那才是笑话。何况一个十岁多一点的孩子出了皇宫,手下怎么可能不汇报。

“嗯,你有心了,这又是什么东西。”李世民拿起一把折扇问道。

折扇全是合起来的,所以他看上去,就是木头而已。

“回父皇,这是一个朋友送儿臣的折扇。”李泰拿起另外一把折扇,“啪”的一声打开,摇晃着介绍道。

看着李泰摇晃折扇的样子,李世民忍不住眉梢一挑,学着他的样子打开,摇晃了一下,然后翻来覆去的看了看。

“英雄莫问出处!你写的?”李世民看着折扇的字问道。

“这是儿臣那个朋友说的,儿臣写了下来。”李泰老老实实回答。

“嗯,这句话叫英雄莫问出身更加合适,不过到也符合他的情况,后面的呢?”李世民微微颌首道。

李泰听了他父皇的话,心里就确认了,李世民确实认识王牧,屁股下那些椅子,也肯定是王家搬回来的。

“父皇英明,只不过并没有下一句,所以儿臣才写出来,想要补全。”李泰当然不会说出来,王牧说那句流氓不问岁数。所以他也只能说没有下句。

李世民一听,眉头就不由微微一皱,想起了还摆放在御书房的两半阙诗词。

“好了!这把折扇你拿走,其它的都留下。”李世民看着手里写着字的折扇,越看越不顺眼,嫌弃的抛给李泰,坐了回去。

“父皇,这折扇使用,颇有讲究,请容许儿臣为您解说一下。”李泰迟疑了一下说道。他可不想李世民因为出丑,而惦记着自己没有说清楚。

“说吧!”李世民不置可否的说道。

李泰又把王牧说的文扇胸,武扇肚那几句话,复述了一遍。

“以后多花点心思在读书习武上面,这些东西,玩物丧志!”李世民板着脸说道。

“儿臣明白!谨记父皇教诲。”李泰恭敬的回答道。

见李泰拿着东西献宝,反而被李世民训斥,另外一边的李承乾,脸上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随即又被他很好的控制了下来。

李承乾十二岁不到,李泰十一岁不到,但是因为身边的人,不是灌输一些信息,让两兄弟心里有了一些不好的苗头,虽然没有撕破脸,对于另外一方吃瘪,还是很乐意见到。

“嗯,你们都退下吧!”李世民挥挥手道。

“儿臣告退!”李承乾他们一起起身施礼。

皇宫之中,规矩很多,王子妃子要吃什么,都有太监宫女提前询问,报到御膳房,一般情况,李世民并不会留这些年长的儿子女儿一起用膳。

当然!有品级的妃子,受宠的王子,都有自己的小厨房,毕竟那些妃子,在皇帝来的时候,会亲自动手,弄一些吃的,讨好皇帝。

“二哥,青雀他们还小,对他们不易太严厉了。”儿子女儿走了,长孙带着一丝责怪的说道。对于子女,她很关心,教育得也很好,只不过太多事情分散了她的精力,所以心里有些愧疚。

“朕知道他们还小,只是青雀太过于聪明,这太聪明了,也并非好事,需要压压他的傲气。太子忠厚仁孝,灵性上差了一些,给他一些压力更好。”李世民苦笑一下解释道。

“陛下你说得虽然有道理,不过他们都是妾身的孩子,妾身不管他们聪明还是愚笨,只想他们过得平平安安。”长孙有些生气的说道。

不明白为何长孙会生气,李世民苦笑一下安慰道:“他们是朕的儿子,怎么会有危险,一定会平平安安的。”

“陛下别以为妾身不知道,有人在给他们那里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妾身实在不想他们兄弟以后反目成仇。”长孙悲切的说道。

李渊起兵之前,李世民和李建成关系其实非常好,长孙和李建成的夫人郑氏,以及他的子女,也非常熟悉。四年前一场变故,让她至今心有余悸,同时也生怕历史重演,所以她非常留心这方面的事情。

这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当了皇后,她不得不考虑这些。关心之下,还真发现了一些苗头。

玄武门之变,也是李世民心中永远的疼,闻言脸色一变,他可是对当年事情发生的原因,心知肚明,里面固然有兄弟争位的缘故,但是背后的推手却不少。

本来以他们兄弟的关系,李世民对那个位置,并没有心思,他更喜欢和一群人征战沙场。只不过随着夺取长安之后,不少人就在推动李建成压制他,针对他。就那么一点点的,让他们兄弟感情耗尽,反目成仇。

为了自保,李世民不得不奋起反抗,为此他开始学习不喜欢的政治,就是为了在朝堂交锋,直到以命相博。

这是他很长一段时间的噩梦,等他坐上皇位之后,眼界更加开阔,慢慢回忆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别人在推动,不然的话,怎么可能走到这一步。

对于自己大哥,李世民很是理解,那是一个温文尔雅,又直爽忠厚的谦谦君子,唯一缺点就是杀伐不够果断,有些优柔不绝。也正是因为如此,如果不是别人推动,李建成怎么也不可能对他动杀心。

有时候李世民也会幻想,要是有他父亲和大哥主持朝政,支持他征战四方,那该是多么完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李世民非常清楚,对于那些只关心自家利益的世家,心里非常反感。

世家会选择不同的人进行投资,就是为获得从龙之功。正所谓功高莫过于救主,功大莫过于从龙,从龙之臣,最受皇帝信任,这是一种最大的投资,对此很少有人不动心的。

李世民敢肯定,那怕是自己最不争气,最不受重视的儿子,都会有人投资。只不过他以为还会等几年,毕竟他儿子都还小,按照宫里的规矩,皇子十二岁就要单独分开住进宫殿;十五岁搬出皇宫,在城里王府居住,二十岁及冠之后,就要前去封地。

这种规定,也是为了体现皇家的特权,也是一种合理的安排,在他们看来,男子十二岁,就可以干一些羞羞的事情,所以必须要和母亲分开居住。主要是为了防止皇子玷污母亲身边的宫女,要知道那些宫女,很可能会受到皇帝临幸的。

真要是皇帝吃了小儿子的剩饭,那玩笑就开大了,万一传出去,就是一个巨大的丑闻。所以十二岁就要单独居住宫殿,宫女太监也是单独侍候他们的。

李承乾单独居住,那是因为他是太子,太子就得住在东宫,这是规矩。至于李泰,纯粹是因为李世民的疼爱,所以安排了单独的宫殿。当然!这也是因为长孙子女多,还照顾着那些死了母亲的小公主,李世民怕她太操劳,所以安排李泰另外居住,同时也是希望这个聪慧的儿子,能更成熟一些。

在李世民的儿子当中,能得到如此殊荣的,还有一个就是和李世民长得最像的李恪。

十五岁搬出去,不止是因为他们独居了三年,搬出去也差不多可以独立照顾自己,而且修建王府也需要时间,有三年的世家,慢慢修建,时间也足够了。

至于及冠之后去封地,原因就更多了,一开始是为了让儿子帮忙镇守四方,后来发现儿子掌权的太多,容易引发事端。西汉吴楚“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两件事情敲响了警钟,在那之后,分封的王爷,再也没了兵权。

把儿子安排到封地,就是单纯的为了皇室安稳,毕竟皇帝都很清楚,京城里面,成年儿子多了,肯定会出乱子。儿子兄弟相残,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意见到的,所以才会安排到封地去做逍遥王爷。

李世民没想到世家这么快就对他儿子动手,毕竟才十来岁的孩子,大部分时候都住在宫里,能接触外面的时间不多。

想到这些,李世民猛的站起身来,眼睛泛起杀机,一股气势从身上不可遏制的爆发出来。

一瞬间,丽正殿宛若出现一头猛兽,本来就站得远远的宫女太监,被气势所惊,吓得低着头瑟瑟发抖。

“陈忠!”李世民语气冰冷的喊道。

刚才去召李泰,头发花白的内侍,悄无声息的出现在李世民附近,一声不吭的躬着身子,静静的等候着李世民的命令。

“查!好好的查,太子,越王,蜀王身边的人,全部查一遍,乱嚼舌根的全部杖毙。”李世民冷冷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