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学霸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作者:墙上的钉子 | 分类:都市 | 字数:4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章 这波血亏
星期二上午,物理课。
对八十年代初期的理工科考生来说,物理和英语差不多是最难的两门课。
但是,英语难只是一种暂时的假象,过几年老师和学生摸清了套路,高考分数就会蹭蹭蹭的往上涨,到了八十年代末期,英语高考不考个七八十分,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物理却是真的难,高考分数一直都很低,考生一般也最怕物理,因为这门课就像蹲厕所一样,努力未必能够成功。
这节物理课讲解上周四的考试卷,卷子发下来后,金云亮第一时间探头来看曲军的成绩:“考了多少分……47分?和我差不多嘛,兄弟!”
五十多岁的曲军早把高中知识还给了老师,物理能不能考到10分都难说,但他融合了19岁的记忆,考出一个中规中矩的成绩——47分。
看看自己的49分,金云亮露出欣慰的笑容,曲军并没有当叛徒,还是风雨同舟的好兄弟。
他又扭头去看后排王千钧的卷子,并且给予凡尔赛式的表扬:“不错啊铁柱,你都能考到34分。”
王千钧是个又高又壮的黑大个,就像一个低配版的穆铁柱,身高1米89,体重超过220斤,大刀眉三角眼,一副少见的络腮胡子,怎么看都不像好人,据他自称有八分之一的突厥血统,十六分之一的鲜卑血统,以及三十二分之一的俄罗斯血统。
(注:穆铁柱,八十年代着名篮球运动员,身高220厘米,体重310斤。)
王千钧虽然外表给人误导,其实是个擅长搞怪作妖的活宝,被金云亮鄙视了也不生气,而是故作沮丧的摇摇头:“唉,发挥失常了,一不小心考得这么好,我这个智力不考大学,真是四化建设的损失。”
人群都分左中右,回炉班里也有极个别的超级学渣,王千钧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成绩比曲军和金云亮又差了一大截,考上大学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之所以来上回炉班,只是因为暂时找不到工作,又总和社会上那些待业青年混在一起,父母怕他学坏闯祸,才把他塞进回炉班,让学校和老师帮忙盯着。
王千钧、曲军和金云亮三个人,上高中的时候就是一个班的同班同学,在回炉班里走得更近,坚不可摧的铁哥们。
“这次的卷子比较简单,咱们班考得不错,但也暴露了很多问题,现在把整张卷子过一遍……”
讲台上,物理老师杜怀平开始讲解试卷。
曲军听得吃力,括约肌紧绷。
因为时间关系,杜怀平讲卷子的速度很快,只盯着李海燕和其他几个尖子生,看到他们露出听懂的表情,就稀里哗啦的往下讲,根本不管学渣们能不能听懂。
曲军也是学渣中一员,跟不上他的节奏。
比如杜怀平说这道题要用牛二,曲军的第一反应是牛栏山二锅头,然后再想半天牛顿第二定律究竟是什么玩意儿,来回耽搁两次,杜怀平已经讲到下一道题。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拼命记笔记——既然听不懂,就把解答步骤记下来,留到课下慢慢钻研。
记着记着,曲军突然把笔一甩:何必下这种笨功夫,多刷点经验值不是什么都有了?
他往课桌上一趴,准备装睡。
就在这个时候,讲台上的杜怀平说道:“再过十来天就是下个月的月考,先给你们打个预防针,物理考试的难度会加大,会有适当的超纲题……”
12月的月考要来了!
曲军记得很清楚,上辈子就是因为这次月考的成绩太差,他和家人都彻底失去信心,只得放弃学业,进厂上班。
重生后再来一次,一定要考个好成绩,这几天要努力加油了!
曲军挪挪身子,换了一个趴得更舒服的姿势,闭上眼睛。
正在记笔记的金云亮瞟了他一眼,心里暗暗琢磨:这货怎么又睡了,难道真是晚上熬夜学习,白天上课睡觉?
曲军进入随身图书馆,点开《阿兹特克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这本书太过冷门,很难在国内发表出版,好在内容足够充实,可读性和知识性都不错,用来刷经验肯定比《中学英语常用单词和短语》更快,也算物尽其用。
阿兹特克人原本是北美印第安人的一支,后来向南迁徙,在墨西哥谷地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阿兹特克帝国灭亡,然后是独立战争、美墨战争、法国殖民入侵、墨西哥内战……
现代墨西哥人的组成很复杂,占人口大多数的是各种混血儿,比如印第安人和欧洲殖民者的混血后裔,不同印第安民族的混血后裔,印第安人和非洲黑奴的混血后裔……纯正的白人后裔和纯正的印第安后裔反倒是少数,其中又分为阿兹特克人、玛雅人、托尔特克人、奥尔梅克人、米斯特克人……
真正把一本书读懂读通,获得的经验值更多,曲军有意放慢阅读速度,下课的时候刚刚看完阿兹特克人的历史演变进程,顺便也把墨西哥历史通了一遍。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多了不敢说,起码在十七中范围内,全校师生三千来人有一个算一个,曲军肯定是最懂墨西哥的那个人。
看看经验值,居然增加了29点,这个速度绝对可以,睡了一节课就有将近三十点的经验值,抓紧时间多睡几天,攒够2000经验值,就能在随身图书馆换一本《高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
但是……随身图书馆还没有完全摸清,其他的可能性也应该尝试一下。
曲军原来有237点经验值,上次用了100经验值,刷出一本《一年级大个子和二年级小个子》,这几天差不多已经回本,感觉手痒的厉害,有再刷一本新书的冲动。
痒了就蹭蹭。
曲军点开APP,进入本周限免,在其中一本书的下面点击刷新按钮。
两分钟后,曲军默默拿出饭盒,面无表情的开始吃午饭。
老妈陈翠娥这几天对曲军越来越好,饭盒里不再是馒头咸菜,而是大米饭配西红柿酱炒鸡蛋,但是曲军心情不好,饭菜变得索然无味,就连西红柿酱炒鸡蛋它也不香了。
用掉100经验值,居然刷出一本《西班牙语语法大全》,这波血亏。
随身图书馆本来很贴心的,最近却和墨西哥干上了,先来一本《阿兹特克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现在又来一本《西班牙语语法大全》,既不能帮助曲军提高学习成绩,又很难出版发表。
在八十年代外语热的大背景下,《西班牙语语法大全》这种学习类参考书本来很有市场的,但是曲军的身份太过尴尬,很难取得出版社的信任,为了一点稿费贸然投稿这种要求严谨的工具书,后续肯定一堆麻烦事,得不偿失。
还是《一年级大个子和二年级小个子》这种文学类作品容易变现,只要原着和原着作者的名气足够大,翻译者是谁并不重要,发表刊登的流程也比出版社出书简单得多。
……
京城东郊,《少年文学》杂志社。
晚上下班后,同事们陆续离去,只剩苏力莉一个人仍在加班审稿,她的办公桌上堆满厚厚的稿件,都是国外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
“现在的人没有一点自知之明吗?什么水平都敢投稿。”
苏力莉撂下手里的稿件,失望的揉着眉心。
有人说编辑的工作就是沙里淘金,苏力莉觉得这句话并不准确,编辑的工作何止是沙里淘金,简直是屎里找糖吃,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屎级垃圾作品,身心倍受摧残,找到糖的概率却微乎其微。
突然觉得有点饿了。
苏力莉起身冲了一杯麦乳精,洗了一根黄瓜,再拿出中午在食堂买的馒头,化郁闷为食欲,恶狠狠的咬了下去。
在《少年文学》杂志社,苏力莉绝对是最努力的那个编辑,但是工作业绩并不突出。
没办法,她负责的翻译作品栏目很少有合格的稿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改革开放伊始,外语人才极度匮乏,各行各业各个语种的外语翻译每天忙得飞起,文学作品翻译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很少有人愿意做,最多放到业余时间搞一搞,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更是冷门中的冷门,高水平的翻译家很少涉足。
当然了,以《少年文学》的级别和名气,还是能收到不少投稿的,只是水平太差,过稿率低得令人发指。
毫无淑女形象的吞下大半个馒头,苏力莉随手拿起下一份稿件,手腕不由得微微一沉。
“这么重?”
这份稿件出乎意料的厚重,牛皮纸信封上写着投稿人的联系方式——“XX省乾阳市十七中回炉班1班,曲军”。
“又是中学老师的练笔作?”
看到这份稿件是从一所中学寄来的,苏力莉失望的摇了摇头。
在她负责的翻译作品栏目,超过一半的投稿来自中学外语老师,但是,能够成功发表的一年也难碰到一个,绝大多数都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