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我只要小龙女
作者:九霄梦渊 | 分类:都市 | 字数:81.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七十四章 社牛杨过
第174章 社牛杨过
2007年央视元宵晚会的阵容还算不错。
总导演依旧是央视文艺中心的部门主任金月。
这人长得挺硬朗,一看就是那种运动型男,而且年龄不大,也就只有48岁。
杨过和薛之谦刚一过去,就看到这位金导大步流星的走了过来。
“导,好久不见。”
杨过主动和对方打招呼。
前两天央视组织过排练,杨过和这位金导有过一面之缘。
然后回去之后就查了他的资料。
知道这人战绩不俗。
年轻的时候当过演员,演过小品,等到资历很足,实力更强了之后,就开始转型导演。
89年国庆节天安门的焰火晚会。
90~98年央视文艺金牌栏目综艺大观的幕后导演。
甚至于965年迎接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凯旋的晚会都是他搞的。
这让杨过一度想到,如果张一谋那边要搞奥林匹克的活动,说不得要和这位合作。
那自己肯定要和这位搞好关系。
当然上述的这些战绩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让很多演员眼馋,其中也包括杨过的,就是这位从01年开始,已经担任过两届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总导演了。
春晚的导演是什么层次?
高不可攀的好不好?
春晚对很多演员来说,简直就是天花板级别的舞台。
别的不说,现如今最火的宋丹和赵山,就是从春晚这个舞台上走出来的。
再往前数朱茂和陈佩,那两位是更加经典的小品演员。
所以对很多演员来讲,春晚一直都是艺人能否家喻户晓的最强平台。
当然对此刻的杨过来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是不太现实的。
毕竟他还没有很多能拿得出来的作品。
虽说墨攻上亿票房的名头不错。
但那只是在圈子里,能拿出来说事,能上央视的没有一个是废物,当然塞钱的除外。
“好久不见啊,杨过。”金月笑着朝杨过打了个招呼,这个年轻人他印象不错。
因为和其他嘉宾相比,他实在是太省心了。
当其他嘉宾需要他一次又一次的排练指导,一次又一次的帮他们确定走位的时候。
杨过已经一遍过,然后很热心的帮他们工作人员去搬水订盒饭了。
小伙子不仅长得帅工作上手快,勤快,踏实,讲义气,唱歌也特别不错。
当初杨过和薛之谦刚来的时候,金月看着他们实在有些太过青涩。
就商量着要不要直接录播,也就是他们上去直接对口型的就行了。
这种事情在十年后会被当成假唱。
但在现如今这个阶段其实是比较普遍的,毕竟如今国内的很多音乐设施,比如说音箱,质量不是很好。
哪怕是央视。
也会在大型晚会的时候频繁出问题,有时候人多,环节多,很多问题自然也就避免不了。
可要是用提前录好的声音。
就会很大程度避免这些麻烦。
金月本以为自己把这个想法说出去之后,杨过那个小年轻肯定赞同。
毕竟来央视上节目的很多人,有些为了稳妥,有些纯粹是不想费工夫就都选择了录播。
但金月记得很清楚。
杨过当时很严肃的看着他,说:“金导,我是一名歌手,好好唱歌是我的本分。所以哪怕在演唱的时候,我的发挥不是很好,我也希望把我的真实水平展现给大家。”
这是因为杨过的这番话,让金月对他的印象特别清晰。
“好久不见金导。这是给您带的礼物。”杨过看到这位过来赶紧把一个木质的小盒子递了过去。
“什么东西?”演员不论是私下还是特别的场合,给导演塞礼物,其实都是一件很容易被忌讳的事。
毕竟这会落下别人的口舌。
可是当金月仔细看了那个小盒子上面的标志之后,他很大方的接了过来,然后打开一看。
小盒子里,三块很小巧的宛若梅花一样的点心,让他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是薛记的梅花糕,你小子有心了啊。”
“您喜欢就好,我前两天刚去江浙那边帮公司买了几个音乐器材,然后想着上次吃饭您提到过这个梅花糕,我就顺手给您带过来了。”
三天前央视第1次排练结束。
金导请他们这些演员,专门吃了顿饭。
大意其实就是提升士气,让大家好好表演,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他。
“味道确实不错呀,这么长的路,也算是难为你了。”
吃着酥脆的梅花糕,金月知道杨过肯定是用心保存了。
不过糕点这种东西肯定不会涉嫌什么贿赂,毕竟也值不了几个钱,但是里面的心意却能让金月看出来,杨过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年轻人。
而且他私下其实也打听过杨过的事儿了,知道他是北影的学生,而且是王劲嵩的得意门生。
就冲这些关系,金月就得把杨过高看一眼。
不过他身旁的这个薛至谦却是自己这次元宵晚会的老大难。
第一百七十四章 社牛杨过
前几天上台,这小子的出错频率还是挺高的。
也不知道这几天回去排练之后,是不是比以前能稍微强点。
“您别跟我客气,导演。上次您给我的指导,我现在还很受用。”杨过朝金月笑了笑。
“又在这里拿我开涮不是?”金月笑了笑,又转头看了看薛之谦,“不过这小子确实得好好练练。”
“放心吧导,小薛回去之后一天都没停,一会儿保证让您满意。”
“嗯,那我就放心了。”
金月点了点头,正准备和杨过再聊几句,然后想着把话题转到张一谋身上。
毕竟张大导演那边,已经被确定是奥运会的总导演了。
而他呢,虽然看着是央视春晚的导演。
但是论资历和能力和张一谋其实还有一定的差距。
可这个目标还没实现。
没成想耳麦里忽然传来了副导演的声音。
“导,主持人都已经到齐了,您要不要过来看看?”
“行,我马上过来。”
作为文艺中心的主任,金月曾经做过很多节目,而主持央视元宵晚会的这帮主持人,也都是他的合作对象。
比如大名鼎鼎的朱君,周淘,李永,董亲。
他们现在既然已经过来了,那自己这个当导演的肯定不能摆架子,要过去聊聊天,联络一下感情。
然后安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这次的节目单里这帮主持人还有好一些节目,当然大多都是歌曲。
就比如秀红灯就是朱君和雷佳的节目。
采花是李永和韩雪的。
五哥放羊是董亲和耿为华的。
卖汤圆则是他们一帮人搞出来的活动。
跟副导演说完这些,金月抬头看了一眼杨过。
杨过多善解人意呀,眼看着对方的目光赶紧说道:“没事,金导,您有事就赶紧先忙去吧。”
“行,那有什么事,你随时跟我联系。”
导演走了之后。
原本一直低着脑袋的薛之谦,慢慢的把头抬了起来,在杨过耳边小声说道:“杨哥你真厉害,和导演没聊几句就成朋友了。”
薛之谦说这些的时候,对杨过满脸的羡慕。
虽然他比杨过大几岁。
但感觉对方的社交经验要甩他好几条街。
“这算什么,只是聊天而已,对方顺手把你捧一下,也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呗。”
杨过笑了笑。
然后看着薛之谦很严肃的说:“作为歌手,咱们一定把握好机会把演出搞好,让人家看到咱们的实力,也让观众知道咱们的能力。
到时候只要表演的收视率不错,我想今后央视的活动肯定都会优先咱们,毕竟他们也是要数据的。”
杨过有时候虽然特别会社交。
但其实更清楚,人家看重的是他们的实力。
刚开始在央视的舞台上排练,要不是他的能力折服了那位导演。
也就没有后来的那些事了。
“我知道了,杨哥,你放心,我肯定好好演。”薛之谦点了点头。
然后没过一会儿。
两个人就看到有一个长得特别英气的女人走了进来,而且还穿着军装。
“陈老师您好,我叫杨过,这是我的搭档薛之谦,咱们上次排练的时候见过。”
杨过多社牛啊,看到有老师进来,赶忙走过去伸手和对方打招呼。
看着眼前帅气的男孩,陈思笑着点了点头。
“我知道你,上次给咱们搬水搬盒饭的那个男生。”
陈思对杨过挺有好感。
杨过也知道对方的背景不俗。
人家不仅是国家一级演员,还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同时人家还是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的副团长,艺术总监。
而且肩上还扛着星星呢。
简单说,这位是军方在文艺方面的领军人物。
“怎还记得我呀,陈老师。”杨过受宠若惊。
“可不是嘛,不仅记得你,我还知道你们的那首认真的雪。”
“您听过我们的歌?”杨过这话说出来的时候,就连薛之谦垂下去的脑袋,这个时候也忍不住抬了起来。
“能听不到吗?刚才过来开车的那个师傅的广播里就放了这首歌。”
陈思笑了笑,然后忍不住有些感慨地说:“现在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天下了呀。”
“看您说的,您也是年轻人。而且我可一点不觉得您老就您的那首情哥哥去南方,那可引领了咱们华国新民歌领域的浪潮。
而且我是有预感的,觉得往后华语乐坛的民歌肯定要经历一定程度的发展。
别的不说,就说从民歌转向民谣的道路,我就觉得挺光明的。”
“哦,是吗?那你详细说说。”陈思看着杨过,反倒是一副想听他说下去的意思。
估计也是因为节目录制还早,想着打发一下时间。
“那我就在您面前卖弄了。”看着陈思,杨过信手拈来。
“在传统的定义中,民歌是带有地方性和民族色彩的传统音乐,而民谣,很多人绝爱的都是那种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比如说陕北地区的信天游,在很多人心中无非就是一些做苦力的人或者放羊的人,出门的时候吼的两嗓子。
但我觉得,往后的民歌和民谣可以融合性的发展。
就比如民歌是用旋律来唱的歌,民谣则是用押韵来说的话,但其实往后的民谣发展,会有很浓厚的现代倾向。”
几年后赵雷用一首成都将国内的民谣发展带火,让更多人知道了民谣能够代表城市记忆,甚至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
而现如今国内的民谣发展,虽然没到达那种级别,但其实也有了现代化的一种倾向。
杨过不相信这一点陈思没有注意到。
毕竟除了那么多职位之外,他本身还出版过华国梦我的祖国,我的家等好些专辑,甚至出版过个人文学作品和美文。
因此杨过觉得这位肯定是一位在民歌行业当中发展的很厉害,但其实一直有宽广眼界的人。
所以这会儿他能把很多前卫的思想在这位眼前说出来。
“基于以上的众多观点,我觉得往后的民歌,肯定有朝本土民间的音乐和流行音乐相互结合的可能,毕竟宝岛那边的民谣,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杨过把这个观点抛出来,其实很大胆。
毕竟在很多人看来,民谣和民歌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民间音乐的一种,后者则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
如果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的话。
那往后啥都可以叫民歌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民歌也不像以前那么高端了,就比如说她陈思。
以前一张专辑卖个好几万张,那是轻轻松松的。
然后是文工团到一些军队里的演出也经常排了好几轮演都演不过来。
可是近几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他们的民歌市场一下子垮台了,好像一瞬间就没了受众。
最直观的一个反应就是,往常他下基层去给那些战士唱歌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凶赳赳,气昂昂,而且眼里都闪着光。
可是最近这几年,她越发觉得自己唱自己的,底下的人做自己的事。
她和那些永远年轻的士兵好像不在一个思维层面上了。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陈思其实也想过转变自己的歌唱风格,或者做一些比较简单的调整尝试一下。
可是越调整她越觉得别扭,而且很多次调整之后,自己唱的不舒服底下的人听着也不舒服。
时间长了之后。
她也有些困惑,应该怎么去调整演唱风格,还是说加入一些现代元素?
不过刚才听到杨过说的民歌和民谣可以在融合中发展的观念之后。
陈思觉得自己一下子被打开了思维的大门。
以前的她完全没想过民歌和民谣进行融合,可是她转念一想。
现在貌似很多人确实喜欢听民谣。
那也确实应该尝试一下,但尝试毕竟有风险,万一失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