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山下
作者:魏家老七 | 分类:历史 | 字数:44.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十九章 太平鼓的由来
正月十五,各乡各里的社火队早早等在城门口,东南、东北、西北三坊的社火队在城门内集合。东边天际刚有点泛白,城中钟鼓鸣响,各门同时打开,各坊的社火队舞动起来,社头在前,春官老爷、疯婆娘、大头娃娃、黑脸瓜娃子紧随其后,再后面是十几个半大娃娃骑的竹马子,太平鼓队在最后面押阵。
城外的社火队轻声敲击应和。欢迎表演结束,社头高高举起红旗,所有人安静下来。红旗猛然落下,城内城外的太平鼓队齐声煞鼓,将还在沉睡的万物全都惊醒过来。
煞鼓结束,社头端过酒水,与来访的贵宾洒酒祭拜天地,像征性的喝两杯,红旗左右一摆,城内队伍分开站在街道两旁,城外社火队敲打着进城。
往年进城第一件事是去城隍庙上香,今年不同,根据迎接肃王来兰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的决定,所有社火队先在县衙门口集合,向王爷拜年致敬后再去城隍庙。
对于政府官员而言,现世的王爷自然要比往世的神仙更尊贵。虽然当初的决策者已经抓走了,但定下来的程序还是没变,于指挥懒得折腾这种事情。
根据进城的方向,各社火队分别在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集结待命。肃王在李景隆、于指挥的陪同下走出县衙,面南坐定,甘肃镇与兰州卫各级官员分列两旁。肃王身着王服,年岁不大,英气十足。
王佥事任现场指挥,随着他一声令下,各社火队分次进场表演。
组委会对这次活动的基调是即要热闹红火,又要严肃庄重,格调要高雅,绝不能出现低级趣味的,有碍观瞻的、古怪吓人的。所以各社火队就只剩下竹马子和太平鼓能上场了,就连竹马子也是光跳不唱,仪式显得单调了很多。
肃王却饶有兴趣,对太平鼓的各种阵法套路赞不绝口,只是好奇为什么每个鼓手腰间挂个碎布弹子,等他们退场时解下来打扫身上尘土才明白过来,哈哈大笑。不过对同样挂在腰间的鞋拔子就百思不得其解了。
许知县见领导开心,不失时机上前讲解,什么高中低鼓,什么二龙吐珠、马踏五营,什么鹞子翻身、虎跃山涧。
没想到还有这么深的道道,肃王赞道:民风民俗看起来简单,其实内涵丰富,单单这太平鼓,就能看出此地百姓旷达豪迈,与东南各地人民大不相同。
许知县附和:王爷所言极是,您可知,此地的社火表演和我大明开国功臣徐大将军还有一段渊源,正是他老人家创制的太平鼓。
肃王惊讶道:我见此鼓舞阵法繁复、进退有度,每支队伍的打法又各不相同,想必经年流传才会如此,不想竟是中山王创制,如此说来这太平鼓的出现也不过二十余年而已。
许知县自信满满:正是,想当年徐大将军亲率十万大军横扫西北,只有这兰州城久攻不下,我大明将士用尽办法,王保保就是坚守城池不来应战。徐大将军在黄河边观察敌情时,看到当地百姓用木桶提水,突然就有了计策。命军中工匠用木头箍成圆桶,里面装上兵器,蒙上牛皮做成筒鼓。恰逢正月十五,令军士装扮成社火队进城,里应外合,一举攻克兰州城。这也是太平鼓名称的由来,正是徐大将军带领明军给兰州百姓带来了太平。
李景隆插了一句:你刚才说守城的是谁。
许知县答道:正是前元的齐王,扩廓帖木儿,王保保。
于指挥诧异的看了一眼许知县,扭头继续欣赏社火表演。
肃王哈哈大笑:看来父皇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他这话吓许知县一跳,自己就讲了个故事,怎么还牵扯到皇上了,惶恐的望着肃王。
肃王也不卖关子,笑道:皇上常说王保保是奇男子,以不能招为己用为憾。朝中凡是与王保保对战过的将领也是赞赏有加,如此名将却在敌军围城之际大开城门,放任他人进城闹元宵。你这个故事如果是真的,那王保保就不只是图有虚名了。
许知县不是本地人,并不知道太平鼓的由来,组委会商议时有官员提到这个故事,冯指挥指出这个故事寓意非常好,是兰州太平鼓最大的亮点,把一个民间的普通鼓舞提升到有历史、有文化、有政治的高度,应该大讲特讲。他当时深以为然,没想到中间有这么大的漏洞。无奈向于指挥求救,使了半天眼色,眼珠子都翻抽筋了,人家就是没看见。
肃王问道:在坐的数于将军年长,您可知道当年的情况,是否如许知县所言。
于指挥本来懒得搭理许知县,谁吹的牛皮谁自己圆去,但肃王亲自问话,就不得不答:回王爷的话,太平鼓什么时候有的我并不知情,但兰州战役我参与了,知道一些内情。我军攻打兰州是洪武二年四月份,当时没费多少力气就打破了。同年十二月,王保保亲率大军前来,企图夺回兰州,在城北城东咽喉要地修筑城堡,围困了有五个月。期间我在巩昌驻守,受徐总兵将令前来支援,不想在马莲滩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灭。这个时间段和许知县说的差不多,不过攻守双方搞反了,是我军在据守兰州,王保保在外面攻城。太平鼓的发明如果是为了攻城,那只能是王保保使这个计策了。但兰州并没让他攻破,当时守城的张将军也不可能上这个当。
许知县多少有些不甘心,灵机一动:会不会是张将军用这个计策突围的,再或者是徐大将军解围兰州时,用这个计策攻打的王保保城也不一定。
于指挥笑道:就兰州当时的兵力,没有力量突围的,我军在沈儿峪大破敌军后,王保保城的驻军就弃城逃跑了。
许知县一脸的尴尬沮丧,于指挥又言道:不过我军与王保保在沈儿峪对峙时,元军龟缩不出,徐总兵为了尽快决战,派军士在敌营附近没日没夜的敲锣打鼓,搅得对方无法安睡休整,被迫出营交战,我军趁其疲惫一举击溃,这个和你讲的故事多少有些相似。
肃王问道:许知县,你讲的这个故事是从哪里听来的。
许知县这会学乖了,老老实实回答是在会上听别人说的,说是民间百姓都这么传。
王爷道:民间故事向来牵强附会,攀附徐大将军也是出于对我大明将士的爱戴,既然百姓喜欢这么讲,那我们就不深究讨论了,他们怎么高兴就怎么说去。
左右附和道:王爷高见。
这时表演画风突变,原来是黄河北的移民组团前来拜年,移民们不会本地的社火,表演形式大不相同。当先的是一条红色的长龙,随着锣鼓点,一个人持绣球在前南奔跑舞动,引得长龙上下翻腾。
围观的百姓中有老者摇头叹息:在兰州舞火龙,这是要招灭啊。
接下来的表演百姓更看不懂了,十几个女子,把自己装进一个半圆的壳里,外型像是个大饺子,一会打开了,一会又合上,姑娘们扭来扭去。十几个小伙装成鸟的样子,绕着姑娘跑,还时不时啄那个大壳,还有几个戴草帽的老汉,在中间捣乱。
本地百姓看的莫名其妙,南方来的移民却个个激动异常,如果不是维持秩序的兵丁阻拦,都要进去一起舞蹈。
金夫人疑惑:老汉是在棒打鸳鸯吗,手上也没棍子啊。
方生也看不明白,感觉有点像少数民族的舞蹈,有对生殖崇拜的含义,但这个感觉怎么能给姐姐说,只能推说不知道。
董秀才恰好在旁边,嗤笑道:这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真不知道你是怎么读的书。
方生这才恍然大悟,暗笑自己刚才想多了。董秀才自然十分得意,终于能压对手一头,为这个胜利兴奋了半个多月睡不好,有意无意的总在别人面前提起。
大饺子退场后,上来一艘用竹子编的花船,船上满是用五颜六色的绸纸扎的花朵,中间有个大姑娘抬着花船,一个长胡子老汉手拿船桨在前面引路,花船随着他的节奏一会前后一会左右,一会又原地打转,舞动的样子真像是河中行驶的船只。有位书生打扮的男子,口中咿呀唱着,随着花船跑来跑去。
黄河水流激荡,只有各种筏子,跑不了这种花船,本地人对这个新鲜很是好奇,更是叹服:这是谁家的姑娘,力气这么大。等船摇近了才发现扮演船姑娘的竟是李千户。
这个表演对移民震动更大,有人突破士兵阻拦冲到花船跟前。
就连肃王都站起身来,走到花船跟前,守卫的士兵把其他人赶走,王爷扶着花船凝视,刚要感慨,就被李千户的浓妆逗乐了,问道:这是扮的贩茶船吗。
得到李千户的肯定答复,肃王长叹一声:你们有心了。吩咐左右放开百姓,让大家近距离看看,以慰思乡之情。
尽管有王爷的允许,王佥事还是不敢怠慢,等肃王落坐后,才让士兵分批放人进来。有本地人进来凑热闹的,但大部分都是从南方来的移民,围在花船旁边小心的抚摸,几名女子拽着船边忍不住大哭起来,士兵上前喝止,肃王示意不必惊扰百姓。
激动归激动,靠近的人无一例外都让李千户花枝招展的扮相恶心到了。当然这并不妨碍他是今天全场最靓的仔。
围的百姓越来越多,花船旁边的不愿意离开,外面的还在拼命挤,花船在人海中起伏飘动。
晃动的太厉害,李千户实在撑不住,大喊:别挤了,再晃船就翻了,要是喜欢上面的东西,尽管拿走就是。
话音未落,花船瞬间四分五裂,李千户变成个光杆司令,连头上的珠花都让抢夺一空。
抢到东西的人们嬉笑着四处散开,只剩下浓妆艳抹身着女子戏服的李千户立在中央,他也不惶急,将袖子一甩,踩着花旦步退场了。
众人哄堂大笑,和他相熟的将领笑得都快岔气了,肃王笑骂道:以后谁也不准说这个活宝是我的属下,脸皮太厚了。
本来严肃高雅的活动,让他这么一搞,欢快了许多。只有董秀才一人小声唠叨:百姓无法无天,连当官的也这么胡闹,没有规矩,成何体统。他刚才在体面与思乡之间犹豫了几秒,导致比别人晚了半步,连片叶子都没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