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山下
作者:魏家老七 | 分类:历史 | 字数:44.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十二章 方生的高光时刻
道长仔细打量了一番:看样子你这些年很听话,不错,不过我让你喝酒的目的是凡事别太执着,没让你把自己喝废了,再这么喝下去,活不了几年,起来吧,废话不多说,我今天来就是为了外面的移民,这些人交给我吧。
彭指挥喜出望外,这些人自己已经无能为力,硬推给胡将军自己也脱不了干系,现在有神仙接手那再好不过。但高兴归高兴,民变的事情还没处理,有些踌躇。
张道长奇怪,为难什么,信不过老道吗。
彭指挥拱手道:神仙莫怪,不是小的信不过,只是今天出了些乱子,移民和士兵发生冲突,死伤了很多士兵和医生,我正和胡将军商量惩治元凶,这事情还没办完呢。
张道长道:我已了解其中原委,罪不在百姓,并且冲突中伤亡的百姓远多于士卒,最先起事的也已死在刀箭之下,这个时候非要拿几个替罪羊安你的军心,于情于理说不过去,有可能旧乱未平重起祸端。
彭指挥沉默无语。
张道长道:这样吧,我先给治病,如果他们运气好没被我治死,这些人先借给你兰州卫用几年,算是将功补过,怎么样。
胡将军赶紧阻止,甘州那边还等着要人呢,怎么能把人送给兰州卫。
张道长瞪了他一眼:那你现在就把他们带走,看这些人能不能活着走到甘州城。
胡将军让怼的无语。
彭指挥和许知县耳语了两句,向道长拱手:全凭神仙安排,有什么需要我们跑腿的,尽管吩咐。
道长说:把之前负责的医官留下,其他事情以后再说。
彭指挥带着自己的部下离开。老李让士兵拖进大堂,刚才亲眼目睹左千户让活活打死,吓的是魂不附体,这会迷迷糊糊爬在地上动不了。老金他们也不敢出去搀扶。
胡将军道:起来坐下吧,今天算你命大,要不是那个指挥同知贪生怕死,你死的第一个。
老李想起来但手脚无力,在地上挣扎。那小将上前扶着老李勉强坐在椅子上。
胡将军转身问张道长:师祖,我从京城出发的时候不是听说您跳河了吗,怎么又出现在这千里之外的兰州。我这一路上除了去平凉府觐见肃王爷,其它时间都在快马赶路,你我竟然同一天到达兰州,您游得挺快啊,这速度怕是条飞鱼也撵不上吧。
张老道拍了胡将军一巴掌:你小屁孩懂个毛线,我那叫水遁,不提这个我还忘了,我是跳河了,怎么没见你到河边找找,就算救不到人,烧个纸钱扔个粽子也是做孙子的孝心,你小子倒好,放着你爷爷死活不管直接跑这西北边塞奔自己的前程了,还有没有良心。
胡将军笑道:这天下哪有能淹死神仙的水,一听说您跳河就知道肯定是跑什么地方游山玩水去了。
张老道点点头:嗯,这话我爱听,不过这次出来不是游山玩水,那天我在家里喝茶,突然心念一动,掐指一算原来是张三丰那老道召唤,说是西北百姓有难让我过去帮忙,老家伙催的紧,没办法就借水遁过来了。我和张三丰碰面后,分头去各地施药治病,他这个徒弟精通医理,就和我一起来了。张三丰说我这张老脸有些用,所以召我来帮他徒弟。
孙道长拱手道:师叔谦虚了,这一路上全靠您老人家周旋,调动官府力量,灾民才得以尽快救治。
张老道:听到没,用的还是我这张老脸,小孙,你说说方案。
孙道长道:先请本地医生说说病情吧,还有这几天的药方能否让我看看。
老李挣扎着去厢房取来药方,见老金他们都安然无恙,也没说话,出去交给孙道长,又详细介绍了这几天瘟疫蔓延的情况和病人的症状。
孙道长仔细听完,翻了翻药方:没想到小小兰州也有此等医家,不容易不容易,看药方你已倾力而为,他们为何还要责罚。
老李脸一红:道长,那些药方都是我师傅开的,不是我的。
孙道长有些奇怪:令师尊在哪里,能否请来一见。
老李抽泣道:今天民变的时候,师傅也失陷其中,恐怕是没命了。
孙道长哦了一声,再翻了翻药方,越翻越可惜,忍不住长叹一声:这些愚民杀了自己的救民恩人。师叔您看看这些药方,满纸皆是殚精竭虑,每味都是费尽心血。倾尽心力救治百姓,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
老李爬在地上痛哭,痛哭自己害了师傅。老金一家在里面暗自伤心,这老爷子认识没几天,但无论医术还是人品都是一等一,更何况就是他把天姑从鬼门关拉回来的。
老道喝了一声:别嚎了,救人要紧,先把眼前的事情顾好。
孙道长不好和道长争辩,站那平复了一会心情。问老李:怎么都是你师傅的药方,做为总医官,你的方子呢。
老李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张方子,刚才拿方子的时候把自己的藏起来了。
孙道长摇摇头,对老李的行为很是不耻。待接过药方打眼一看,大吃一惊:这是你开的。既然已经找到对症的药了,怎么瘟疫还在蔓延。
老李有些迷糊: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刚开始这个药很灵,到后面就不行了,最后一点用都没有了。
孙道长问他都是怎么用药的。老李简单说了一下,第一次是怎么误打误撞但有效,后面是怎么精心熬制但没效。
孙道长听完点点头,已知道其中缘由,转头向大家说道:据我们这一路治疗的情况,想要控制瘟疫,药只是一方面,环境也很重要,李大夫刚才说越是靠近皋兰山传播的越厉害。我们碰到了好几次这种情况,就是有水有草木的地方疟疾传染越快,我师父猜测可能和蚊虫叮咬有关系,所以治病的第一步是把病人从这地方挪走,不然再好的药也没用。
胡将军问道:那安置在什么地方。
孙道长道:需要一个向阳的干燥山坡,离水不能太近,但也不能太远,用水排水都方便的地方,最好病人和尚未患病的分开安置。并且这个安置点要离人口密集区远一点,防止扩散。
胡将军皱着眉头,这么多人,又有这么多病人,人生地不熟的这上哪安置去,并且这病不是一天两天治好的,需要安置很长一段时间,地是一方面,这些人的吃喝都是问题。抬头问道:李大夫,您是本地人,您看安置在什么地方合适。
老李摇摇头,他平时不是在喝酒就是在去骗酒的路上,根本就不操这个心。
方生走出厢房:草民是本地人氏,知道有个地方可以安置病人。
大堂的几位很诧异的看着这位年轻人。金家两口子在厢房担心:这个书呆子又要出去惹祸了。
胡将军道:那你说说看。
方生说道:过了黄河有座山,名叫白塔山,这个山的东南侧有座闲置的军营,是前元将军王保保建的,现在已经废弃,但里面营房围墙还在,都是现成的,收拾收拾还能用,比较符合孙道长所说的。
大家大喜过望,胡将军更是高兴,他是军人,知道行军扎营都有章法,那王保保是前朝名将,更错不了,这就是个现成的医院。
不由的客气起来:那请教先生,移民安置的地点选在哪里比较合适。
方生继续说道:就在这座山的附近,自白塔山下沿河向东十里,期间都是田地,有数千亩,本来都是熟地,只是这些年荒芜了,稍加整理就能耕种,耕地之间还有很多废弃的房子,刚好可以安置。
老李有些奇怪,那一片不是老张家的产业吗,怎么都荒废了。他的记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
方生解释道:以前老张家大部分在黄河北,前些年战乱不得已举家搬到黄河以南。这些年虽然安定了点,但种地是个长年日久的慢活,谁也不愿意住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如果住在黄河南,为种几亩地来回跑不划算,镇远桥也不是普通百姓想过就能过的,所以北边的地就荒了。
胡将军继续问:移民安置千头万绪,我们人生地不熟的,先生可有良策。
方生也不客气,从外面捡了个木棍,三两下便在地上画出黄河北的山川地型,然后指点解说,何处安置病人,何处隔离封锁,何处利于开垦,何处利于民居,何处可设堡驻军,如何与边关烽火联动,如何设立观察警戒,等等等等。
众人越听越佩服。这个年青人来的太及时,一下子把最头疼的问题给解决了,即解决了医院的问题,又解决了百姓安置的问题,这地方和兰州隔着黄河,完美实现了隔离,更要紧的是还有地可种,这一下民心就稳定了。
胡将军一躬到地:多谢先生指点,在下的差事倒在其次,关键是外面这几千人的身家性命,在下代百姓谢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