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贪和珅是怎样上位的
作者:农家三少 | 分类: | 字数:63.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5章 常青吓破了胆,向和珅求救
柴大纪明知道向常青求救不靠谱,但是他还是提笔给常青大将军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求援信,希望能通过他的信唤起常青的良知,发兵救援诸罗县城,解诸罗县城之围。
常青收到柴大纪的求救信后,本来就可以像往常一样,把它搁置在一边,置之不理。可是这次却不同往常,他把柴大纪的信看了又看,觉得柴大纪的信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叫他不好拿捏。
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柴大纪一定在乾隆皇帝那儿告了他的状,幸运的是柴大纪在皇上那儿没有告他谎报军情,邀功请赏的事情真相,这就是不幸中的万幸。
常青想,尽管如此,柴大纪也是够狠的。要不是他告状,乾隆皇帝的谕示措词也不会这么严厉,他看着乾隆皇帝的谕示,头皮一阵阵发麻。
乾隆皇帝的谕示几乎没有一句安慰的话,都是措辞严厉,甚至带有谴责。他怀疑自己奏折中的固守府臣这个原本不存在的假象可能被乾隆皇帝察觉到了。如果他再不发救兵救援诸罗县城,解诸罗县城之围,还坚持按兵不动,他会招来灭顶之灾的。
乾隆皇帝已经不相信他按兵不动的理由了。常青手捧乾隆皇帝的谕示,就像一个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病人接到死亡通知书一样,仿佛自己的整个天空都塌下来了。
常青现在深刻地感觉到,如果他再不出兵救援诸罗县城,消灭林爽文匪寇,他的末日也会很快来到,生命也会很快画上句号。
乾隆皇帝谕示说:作为战争要隘的诸罗县城,被林爽文匪寇长期围困,而台湾府城军队却固守城池,惧敌怯战,是完全错误的。常青、恒瑞等应该和诸罗县城的总兵柴大纪精诚团结,联手抗敌,共克时艰,才是正确的抉择。
现在诸罗县城被围,四处断绝粮道,柴大纪请求派兵支援,常青应该亲自速速带领军队前去救援诸罗县城。可是常青却反其道而行之,派少数救援队伍前往诸罗县城解围。常青本人却坐镇府城。奏折上又说他杀敌无数,这样的事情靠谱吗?
由此看来,常青、恒瑞等将军毫无主见,一错再错。现在朕命令你们立即直奔诸罗县城,救援诸罗,切不可固守府城,坐以待毙。如果再不及时弥补过失,重蹈黄仕简、任承恩的覆辙,坐失良机,铸成大错,罪责自负。
看着乾隆皇帝的谕示,常青吓得浑身发抖,头冒冷汗。
他缓了缓,冷静了一会儿,接着往下看。
乾隆皇帝说,常青的奏折中所谓的“贼匪将道路削小,阻碍队伍前行,故按兵不动”纯属无稽之谈。试问常青大人,如果匪寇能够把大路削小,阻碍军队前行,匪贼行走也不容易。可是几个月以来,林爽文匪寇能够行走自如,四处侵犯。如近山一带,三湖之地到处都是贼巢,动辄号称数万,虽然他们有夸大之意,就算数千人马,他们怎么能够在道上行走,而我们的官兵却以道路狭窄,不能行走为由。为啥林爽文匪寇能够在道路上行走,不嫌弃狭窄,而我们的官兵却不能行走,这是什么歪理。
常青所在的府城距离贼匪头目庄大田的据点南潭不过五里地,然而常青到达台湾已有数月,却固守城池,不去剿灭匪寇庄大田,任匪寇恣意扩张,把我军逼到绝路上。常青本应该早早率领大军,将贼目庄大田先行剿灭,可是常青却坚守城池,畏缩不前,结营自守,延误战机。
常青看完乾隆皇帝的谕示,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左思右想,还是找他的靠山和珅。只有和珅才能救赎自己,才能把他从火炕中拉出来。
常青在危难时刻首先想到的就是和珅。他扶着桌子站起来,捶捶发麻的双腿,叫亲兵拿来笔墨纸砚,准备给和珅写一封信,向和珅讨教和求救。
常青手握毛笔,感觉毛笔似有千斤重,心中有千言万语,却又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什么为好。
常青一时找不出为自己开脱的合适理由,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以他年老体弱,身染疾病为由给和珅写信。
常青写道:
和相钧鉴:晚生常青赴台以来,夙夜忧叹,夜不能眠,审时度势,调兵遣将,屡挫敌寇,怎奈何敌寇声势浩大,剿灭匪寇的战事进展不顺,久没荡平贼寇,实感抱愧,有负和相的荐举恩德和平日的厚爱。
昨晚,晚生巡视军营时,一阵风沙迷住眼睛,当即用清水洗面,不想竟然引起旧病复发。后经医生诊断治疗,现在眼睛虽然可以看见东西,但是视力微弱,看东西不能太久,否则眼睛模糊,头疼欲裂,遇到风流泪不止。鉴于身体状况,晚生虽有为国血染疆场之心,可是抵不过眼疾肿痛,不能行军作战。
晚生恳请和大人在圣上面前美言几句,请另派将领前来督军,力擒贼寇。晚生由于赴台作战,长时间没有回过京城老家,也没有能够亲自到贵府拜访您和夫人,深感歉疚。不过晚生已命犬子笔贴士喜明代为致意。
常青在飘忽不定的烛光下写完给和珅的书信,扔下毛笔,长长地舒了口气,感觉到自己一下子卸去了身上的千斤重担,轻松多了。
他终于给自己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他觉得他的这个理由完全可以给自己不去剿匪送死能够自圆其说。
常青又看了一遍,修改了几处言辞 ,叫自己的师爷誊抄了一遍,装入锦囊袋中,加封了铅印,唤来自己的亲信,附在耳边嘀咕了半天,才让亲信带着信离开。
乾隆皇帝收到柴大纪的奏折后,柴大纪的一片忠心终于得到皇帝的认可。乾隆皇帝在文武百官大会上,对柴大纪进行了褒奖。
再说台湾府城的柴大纪,他收到乾隆皇帝的谕示,看到谕示上乾隆皇帝对他守城的艰辛工作给予高度肯定,柴大纪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忽然被人理解,激动得要哭。
柴大纪坐在书房里,就着一盏灯笼,又一次捧起乾隆皇帝的谕示,翻来覆去地看,翻来覆去地念。他每一次读到乾隆皇帝在谕示上对他的赞词,他心中就感慨万千,澎湃不已。
柴大纪把乾隆皇帝的谕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书房里案桌上,亲自焚上三炷香,跪下来,面对北方,看着袅袅飘荡的三缕青烟,盘旋着升上屋顶,他虔诚地磕了九个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