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最强军二代,吓坏鹰酱
作者:含泪的意大利炮 | 分类:穿越 | 字数:75.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4章 修理山上
1月27号。
也就是在今天。
修理山上。
50军的志愿军战士们正在这个地方顽抗的,抵御着米军的冲锋。
此时此刻,50军的战士们个个都意识到了老司令所说的米军战术。
这一次突击上来的米军异常的勇猛。
比跟他们之前交手的米军要勇猛无数倍。
这也就侧面印证了老司令所说的那件事情。
之前米军边打边撤就是为了引蛇出洞。
而米军的计策没有得逞,而这次他们选择了直接正面对抗。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这一次的米军勇猛无比。
最关键的是武器装备没在一个档次上。
从今天早上开始,米军的重火力以及炮弹就宛如冰暴风雪一样砸到修理山上的志愿军阵地上。
而在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们,仅仅只有四门迫击炮以及几挺重机枪。
由此可见,在修理山上的战士们有多么的艰难。
他们想要抵住米军的攻击,需要多大的毅力!
此时时间已临近黄昏。
直到这个时候,米军已经发动了不下10次以上的冲锋。
联合国军采用重火力轮番轰炸,炸完之后再次发动冲锋……这样的战术,周而复始。
在这种高强度地轮番攻击之下,志愿军战士好几次差点没有挺住,他们是用着自己的身躯,还有绝对的毅力顶住的。
就在此时此刻。
在修理山的半山腰上。
一名战士在阵地上,扣动的扳机对着下面的米军开枪。
他身上已经伤痕累累了。
但是他好像感觉不到自己身上传来的疼痛。
他现在只有一个念头。
那就是顶住下面米军的共识。
仅此而已。
别的什么想法都没有。
米军的炮弹在头顶上呼啸而过,砸在阵地之上。
无数子弹从耳边发出刺响。
炮弹和烟火都弥漫在整个战场上。
现场已经没有了寒冷。
就算是很厚的积雪也在战火当中被融化。
战士们就算是穿着薄薄的棉服,也感觉到一片燥热。
战场上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志愿军们尸首相枕。
血流成河。
甚至地上有无数的残肢断臂都找不到主人。
战场上一片狼藉。
这个战士看着眼前惨不忍睹的一幕,心中一阵绞痛。
同时仇恨心充斥着整个身心。
“秦团长,给,手榴弹!”
旁边一个年轻的战士,手拿着手榴弹想递给团长,让团长发挥这枚手榴弹的作用。
等他手伸出去的瞬间。
团长便亲眼目睹着一枚子弹打穿他们面前的掩体,直接从他的太阳穴中洞穿了过去。
鲜血都被带了出来。
这个仅仅只是20岁的战士,就在自己的眼前倒地不起。
鲜血染红了积雪。
就在他一命呜呼之前,那名战士最终 还将自己手中的手榴弹往团长那个方向推了一推。
目睹到这一幕的秦团长心中传出撕心裂肺般的疼痛。
“啊…………”
“你妈了个巴子,老子去你妈的。”
他咬牙切齿,拿起地上的那门手榴弹。
拉响了引线。
使用浑身解数将这个手榴弹抛到他最远的位置。
他心中刺痛。
同时带着绝望。
在绝望当中又带着无尽的毅力。
他知道他马上就会迎接自己的宿命,他会跟这些战士一样在这倒地不起。
在这油尽灯枯。
他一点都不怕死。
但是看着眼前一个个自己的战友战死沙场,并且死无全尸,这种痛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老子今天就是死,你要多带走你们这些畜牲。”
他再次拿起了枪支,对着下面一阵拉栓开枪。
就在此时旁边又冲过来了一个人。
“秦团长,要是这么下去的话,我们这儿守不住了!”
“我们这条战线可千万不能被冲破呀!”
秦团长对着旁边的人大声咆哮的。
“赶紧呼叫支援……”
“我们顶不住了!”
“看到下面了吗?之前只是十几辆坦克,现在已经多出来了十几辆,一共30多辆坦克,我们怎么可能守得住啊!”
“你赶紧去呼叫支援!”
“军长的指挥部离这儿不远,直接就去找军长吧!”
“是,我现在就去!”
那名战士说完之后,便急不可耐的弓着腰转身走了。
一路狂跑。
……
……
此时离修理山不远的军长指挥部当中。
曾泽声军长在指挥部的帐篷门外来回踱步。
整个人的状态非常的不好!
他的脸上充满了绝望。
他知道这一次的米军跟之前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
他们的武器装备优良。
这一次他们有备而来。
几个大方向都在进攻。
虽然暂时几个方向都已经守住了,但是按照这么下去且没有支援的话,那么被突围只是时间问题。
最关键的是50军的人数不够。
装备不够。
什么都不够。
怎么打?
就算是如此,曾泽声也知道,这一次他必须要顶住压力。
他们这一次的战线上是重中之重。
可能出现一丁点的差错。
还要守住这一片战线,他要守住华夏大地的国土。
他要守住华夏大地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平与幸福。
他不能退。
50军战死至有最后一个人。
包括他自己。
实在缺人手的时候,他也会扛着枪支上战场。
同时他也要扛住50军的荣誉。
入朝以来50军有三个大的荣誉。
1、最先打进汉城。
2、最先全歼嘤军“顶尖精锐”的坦克营。
以及其他的荣誉,所以他不能再次退却半步。
就在此时身边一个战士忙里忙慌的冲了上来。
“军长修理山北边已经扛不住了!”
“需要支援!”
“三十辆坦克,无数挺重机枪,那边真挺不住了。”
(求个免费的打赏,拜托拜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