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文娱神作
作者:姬舍施 | 分类:都市 | 字数:88.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91章 试讲论语
某个幼小衔接的补习班,请了一位姓楚的老师,教语文的。楚老师说要教《论语》,补习班的负责人有些担心地问:论语那么高深,楚老师能讲好吗?
楚老师说:《论语》讲的是最基本的道理,可以说全书没有一处是错误的!可是,说论语高深却不一定。
春秋时期,欧洲礼乐崩坏,孔子周游列国,留下了《论语》一书。当时欧洲列国没有什么像样的知识分子,所以《论语》其实是很粗浅的。
《论语》的妙处在于孔夫子很多时候都是在跟人辩论,在这个时候他能够保持逻辑清晰,语言非常有条理。当然,孔子当时是用中文在欧洲列国和人辩论的,所以孔子会赢也并不奇怪。如果孔子用印度语跟人辩论,那就不一定会赢了。
古代僧人用梵文辩论,输了要割掉舌头,这主要是因为梵语是非对错是混淆的,在格物的时候就存在问题,因此僧人辩论很难分出胜负来,也就是谁也不会被割掉舌头。如果一辩论就割掉舌头,世上就没有多少还有舌头这个器官的僧人了!
于是,补习班的负责人就让楚老师试试。
楚老师讲的是被选入了教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篇,只不过楚老师解释的跟别人不一样。
楚老师是这样解释这一篇的文字含义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句是说,跟男人跟妻子学习知识,或者男人跟妻子一起学习知识,实在是没有比这件事更快乐的事情了。
古代基础知识都是女性传授,你理解成小学和中学跟母亲学习,大学跟妻子学习就可以了。
你找孔子这样的人学习,就类似于今天追随名师,学个博士学位一类。这个时候,你可以自己学习,但是也可以跟你的妻子一起追随孔子学习。
时的意思,正常指“夫妻配合的当口”,引申义是“当口”。“日”就是“当”,“寸”就是“口”。
这句学而时习之的“时”,是指夫妻配合,或者男女搭配。孔子说,教学的时候,男女搭配组成一班,教学效果是好的,老师和孩子都是快乐的。自习的时候,也是男女一起学习这是比较好的。
古人考科举,其实家里的妻子才学跟丈夫是相当的,丈夫考上举人,其实妻子也有相当的学术实力。只不过官吏还是男人来当比较合适,这就像皇帝也是男人来当合适一样!
男人当皇帝,娶天下各个姓氏,大族的女子为妻就行了,大族就都意见基本统一了。女人娶一大群丈夫,这件事毕竟不太合适。所以,皇帝,官吏就要多娶妻子,也要男人来当。
皇帝的妻子们,一起商议国事,家事,这个机构就叫做“内阁”。你把国外的仿造内阁制度,建立的民主内阁简称为内阁,什么是真正的内阁,别人就不知道了。
这也是“走我们的路,让我们无路可走”的文化入侵。
楚老师讲解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这个身体部位,就是人的两个屁股蛋,不能连起来,但是却能“坐在一起”。朋是指两个关系非常好的女子,她们不是亲姐妹,也并不拥有共同的丈夫的这样一种情况。
古代女人也有很喜欢旅行和学习的,就算有丈夫陪伴,丈夫也不一定非常喜欢学习,往往只是很勇猛,对女人很体贴。女人学会知识之后,再教给孩子就可以了。丈夫首要任务是保护妻子安全!
有朋自远方来,意思是说,有跟我妻子融洽相处的女性从远方来做客,这实在是一件高兴的事!
客的意思是,这个女人不是我的妻子,但是在我和我妻子的家里上厕所撒尿 。古时候我不认识你,是不会在你家撒尿的。
朋是女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友一般是男性之间的关系,友也可能是男女之间的一种关系,但是古代男女为友是比较罕见的。
古代一直有雅典娜找女娲取经的《西游记》被熟知,你熟悉是维纳斯雕像手里也本有一个女婴,一般被叫做“夏娲哺育雅典娜”。
女人交流生产经验的年代,远处的女人能带来你不了解的知识,你们的学术交流是非常快乐的。
楚老师继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是说,春秋时候礼乐崩坏,你熟知的典故,知识,别人可能是不知道的。这个时候,大家都不要生气,心平气和地解释典故的出处,然后继续交流学习才是君子的处世态度。
比如今天,你以为的黄帝是跟蚩尤,炎帝打仗的黄帝。这个版本其实就是翻版的“吉尔伽美什”的故事,把恩奇都这个角色拆分成炎帝和蚩尤两个人罢了。
别人不知道圣人黄帝的功绩是驯化够狗,后人觉得他的贡献最大,把最尊贵的颜色和地位作为他的名字。黄帝在世的时候也不叫黄帝,是后世人叫他黄帝。大家典故出处不同,仔细讲明白各自典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