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美洲
作者:麦浪中的守望者 | 分类: | 字数:167.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30章 郑森传信
李定国听着这些口口相传的传说,虽然其中不乏添油加醋,夸大其词。
但李定国根据其中的一些关键信息,依然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其中有很多事情确实是朱君洛所为。
朱君洛在两年前救下广州城阖城百姓,也是一时事态紧急,才临时决定的。
那时候并不是进军华夏大陆的最好时机。
所以朱君洛只是将广州城内的百姓尽量护送至台湾。
并且在后面的时间里大量移民到美洲各地。
直到复国军登陆之前,知道这个秘密的也就只有郑森一人了。
而让郑森得知事情真相,也是因为郑森一直在与台湾紧密合作。
郑森也为大量难民逃往台湾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而现在福建周边各地,广东、江西、江浙一带到处都流传着大明兴华皇帝朱君洛和大明复国军的传说。
正是因为朱君洛采取了大力宣传的政策。
向周边地区派出了大量的细作,在各地传扬兴华皇帝与复国军的各种事迹。
哪怕传得神乎其神也不怕,朱君洛要的就是民心声望。
甚至会派出一些空中飞艇在各地巡回一圈,洒下大量传单。
传单上面写着大明兴华皇帝颁布的各项政令,还有最近收复的地区通报。
朱君洛意识到民心声望的重要性后,立即想起了宣传战和舆论战。
现在还没有更多的宣传途径,只能依靠这两种简陋的办法了。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面,虽然方法很简陋,但是让朱君洛意想不到的是,效果却是出奇的好。
这些清廷控制的区域内,百姓们都受尽了清军的欺压,早已经对清军恨之入骨。
这时人们对大明的怀念与日俱增,早已经将曾经腐朽的大明忘记,只记得大明不会动不动就将他们如猪狗般杀掉。
当他们得知大明依然存在,并且正在不断收复故土,还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时,各地百姓激动万分。
尤其是看到天上飘下来的传单后,更是对此深信不疑。
对于贫苦的百姓来说,他们只希望能获得比猪狗强一点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望。
当他们发现在清廷统治下,他们连猪狗都不如的时候,内心自然充满了愤恨。
又得知马上就会有人来解救他们时,怎么会不欢欣鼓舞呢?
在清廷控制区域,人们或明或暗地口口相传,很快便被传得人尽皆知。
再加上时不时有传单从天上飘落下来,连清军中不少人都开始信了。
朱君洛虽然只是采用这种最原始的宣传方式,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福建周边的各地,人们无不交口称赞。
而朱君洛为了战事的安全起见,出于保密的原因,还没有将最新的战况宣传出去。
如果人们得知复国军第七师仅用了不到一万人就将五万清军全部歼灭,不知该作何感想。
李定国还没有到赣州的时候,就已经听到了太多关于朱君洛和复国军的事迹了。
这些故事让他听得热血沸腾。
他想不到建文帝当年居然逃到了海外,而且打下了偌大的领地,并且在遥远的海外重建了大明。
听手下四处打探回来的消息说,在遥远的海外,大明的子民生活非常富足,国力强盛,已然是一方霸主。
更让李定国意想不到的是,兴华皇帝朱君洛在得知华夏大陆被满清践踏后,不远数万里之遥兴师复国。
李定国虽然出身于起义军,但他经过多年征战后,所到之处,民不聊生,他内心十分渴望能开创一个安定的政权,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但他一直以来都被孙可望的野心牵制着,无法大展拳脚。
原本以为联合南明永乐帝,两方联手能够将满清鞑子驱逐,重建一个强大的国家。
但没想到的是永乐帝身边的忠心臣属却被孙可望联合南明的奸佞下手构陷,导致现在永乐帝被孙可望软禁在安龙所。
这让李定国对南明永乐朝廷不由得生起一股失望之情。
当他听到关于兴华皇帝朱君洛和复国军的各种事迹后,李定国仿佛在绝境中看到了希望。
听到的这些消息越多,李定国越是想要尽快和复国军取得联络。
正在李定国准备派人去和复国军联络时,收到了郑森派人送来的信件。
郑森担心战事一触即发,来不及亲自去会见李定国。
便先让监察部派出的细作将他的亲笔书信送到李定国的军中。
收到郑森派人送去的信后,李定国便立即派人回复郑森,即日便启程前往抚州。
李定国看了郑森的信,再通过询问前来送信的监察部细作,结合他得到的各种消息。
李定国对复国军的军事实力也有了全面的判断,李定国觉得这是一支值得信赖的强军。
所以李定国便不再犹豫,直接下令全军前往抚州,配合明军将洪承畴率领的清军堵在谷内。
但令李定国没有想到的是,近二十万清军,居然被明军全部歼灭,甚至连个活口都不留下。
并且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明军从空中、地面对清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十数万清军就像被秋风扫过的落叶一般,毫无抵抗之力。
而明军所使用的各式武器和战法,也让李定国大开眼界。
无论是天上的那些飞艇投下的威力巨大的炸弹,还是从明军后方远远飞过来的火箭炮和重型臼炮炮弹,都让李定国和他的部下瞠目结舌。
如此强大的火力下,任清军是铁打的,也要被炸个尸骨不存。
更不用说这些清军只是凡人肉体,在如此猛烈的炮火轰击之下,只有灰飞烟灭。
等到战事到了尾声的时候,李定国部对结阵对抗的清军残余一时难以攻下时,明军给他们现场示范了一场经典的全火器步兵进攻作战。
也让李定国见识到了明军的作战能力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