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织夏
作者:七星彩旺 | 分类: | 字数:56.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35章 好算盘
“九公子,您这是不给我们活路啊。”唐掌柜痛心疾首:“醉香楼的存粮都捐了,醉香楼在未来的一年半载都没办法恢复营业,九公子,你……”
“唐掌柜,眼光放长远一点。”周文立慢条斯理的说道:“本官在宫中的时候曾提过这个问题,让商户捐钱捐粮,皇上曾允诺过:捐款捐粮前三名,他会御笔亲书赐下:天下义商的匾。唐掌柜,你说大老爷是愿意要一个江洲的醉香楼快速开业,还是愿意要一张皇上亲赐的匾?”
“原来是这样,那九公子,小的会尽量配合。”
唐掌柜立即就换了一副恭敬的态度。
众人……好家伙,原来还有这么一个算盘啊,难怪他舍得捐。
那啥,信息灵通果然是有好处。
不行,好处怎么也不能让周家一家得了。
我钱家必须要有;我王家也不甘落后;我孙家难道比谁家少了不成?
“大人,我们也愿意捐钱捐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更何况这是我们自己的家乡,支援家乡灾后重建,我们义不容辞。”
“是啊,大人,我们总算盼着您们来了,我们早就想尽一份微薄之力了,奈何聂大人病重,郭大人也忙碌,都不听听我们商户们的心声。”
“大人啊,您要钱要粮要人尽管说,我们都乐意配合。”
“瞧瞧,咱江洲的商户是多么的爱国爱民啊,都是大善人啊,来人,给诸位老爷记上爱心捐款捐粮的数字。”
于是乎,争先恐后。
你捐一千两,我捐一万两;你捐两千斤粮,我庄子上还存有五千余粮……最后连文吏写着写着额头都在冒汗,这些老爷真是中了邪了,这是黄金白粮真粮食啊,他们怎么这么大方。
认捐后的各家老爷掌柜回去后又累又饿,在吃饭的时候突然发现:冲动了冲动了,自己怎么干得过钱庄和粮行的掌柜,这天下义商的牌匾落不到自己头上,那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哎,怎么就那么蠢呢?
明知道是鸿门宴脑子怎么就没能保持清醒状态?
这一下把全家明年的余粮都搭上去了,真是失算啊。
就在各家老爷捶胸顿足时,周文立和夏子余却是对七巧佩服得五体投地。
“妹妹,你怎么知道他们愿意捐?”
“呵呵,商人缺的是名,有皇上御赐牌匾的诱惑自然是愿意一搏了。”七巧笑道:“只是这件事五哥你们怕是要上奏皇上为他们取来才行了。”
“这是自然,我这就写折子上奏。”
七巧还是很感慨的,皇帝几个字就能换来真金白银,果然是大佬啊。
“有了这些粮和银子,赈灾并不是什么难事了吧。”
“当务之急,是要治瘟疫。”
是啊,这是一个最让人头疼的事儿。
好在江洲有十二名大夫看官府征集大夫前来应征,七巧听他们讨论的药方,但是,从来没有人提起过预防的事儿。
所以预防这一块还得靠她来提醒督促。
“五哥,九哥,该吃药了。”
于吉祥熬了预防的药端进来,七巧送到他们的面前。
突然间就想起了潘金莲……咳咳……她是不是太闲了。
“多谢妹妹。”五牛端了药一口就干了。
“你喝了吗?”周文立看着眼前的药低声道:“你要保护好自己。”
“我等会儿会喝的。”
七巧能做的预防也就只有佩戴香囊,用陈艾薰他们住的屋子,还有就是让他们回来的时候立即进澡堂洗漱换上干净的衣服,官府立即用热水洗掉,再蒸薰消毒。
“你把这碗喝了,我等会儿喝你那碗。”
五牛喝完才发现周文立还在和自家婆婆小声说着什么。
当他这个哥不存在是吧?
五牛清咳了一下。
七巧……瞬间就不好意思了。
这人也真是……
“来,乖,喝。”
药要不是自己亲自让于吉祥煎的,七巧都觉得是有毒的被他识破了似的,还得他喂自己喝。
五牛没眼看了,埋头统计今天的银子和粮食,并准备分配下去明天在城里哪些街道设粥棚的事儿。
周文立喂七巧喝完药,眼睛就贼亮。
“我们还要做差事,你早点去休息。”
“你们眼下有什么打算?”
“多设粥棚,有预防的汤药也让百姓喝。”
“重建工作呢?”
重建?
五牛揉了揉太阳穴,谈何容易啊。
一大半的官员都被发落了,现在几乎什么事儿都要他们亲力亲为,真的是恨爹娘少生了几双手。
“五哥,你应该大胆的启用那些得力的人,给他们一个机会,没准儿办的差事会让你们满意,给你们一个惊喜。”
记得五哥曾对自己说过要放权。
这会儿倒是忘记了?
“主要是不熟?”
“怕什么,只是一个暂代而已,做得好继续做不好就换人,他们能得到差事历练的机会,自然是不敢马虎应付了。”
这倒也是事实。
七巧重点说了灾后重建。
“施粥不是办法,救急不救穷,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最主要的是给这些灾民寻找一份能挣工钱或粮食的差事,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独立起来。”
否则 朝廷再多的赈灾粮都等于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七巧,你说说看有什么好办法?”周文立就知道,她不会随便的说两句话,一定是有了良策。
五牛也看向自家妹妹。
“统计受灾的户数和人数,伤亡人数,以户为单位重建户籍,再过几日就不再施粥,而是按户按人口的多少分发下去让他们自己煮。”
“哪有这么多粮食?”
“所以,需要给他们自己挣粮的机会。”七巧道:“管得了一时并不能管一世,如果给他们提供一个能挣工钱的差事,又能为灾后重建出一把力,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听完七巧的办法后,周文立和五牛都觉得很妙。
“以工代赈,一个壮劳动认真出工一天赚一斤粮食,一斤粮食足够一家三五口吃一天了,如果家里有多个壮劳力慢慢的会有存粮,最主要的是,还能解决重建缺劳动力的问题。”周文立道:“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姑娘。”
心里想的是:我捡到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