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渣了北齐后主
作者:寂了个寞 | 分类:古言 | 字数:35.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7章 死谏与请罪 2
说完了,刚才的风波才息了些。
刚刚这死谏的阴影还悬在众人心头。
有的朝臣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有的连后背也湿透了。
刚听见太师所说,无人不怕这牵涉到自己,毕竟,像“糊涂”这样的词都宣之于口,也是难为了年迈的王太师,是攒了多少气力与大无畏的死忠才在今日面对着皇帝说出来的。
皇帝不怒还好说,无非就是干脆让众臣滚回去,闭门思过。谏言什么的,都是白搭。高玮,真不是个乖乖听听谏言的皇帝。
想起之前昏庸乱道,听信谗言的武成帝,一对比,明明是父与子,可却是天壤之别。无论是帝王之术,还是在应付臣子的手段上面,现在的高玮可真的是个杀伐果断又喜怒无常的上位者。
要是怒了,“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可不是说来玩的。这位皇帝会将杀与罚发挥到极致。威慑力在议政时也是一点不含糊。
他们玩儿不起还躲不起吗?
还真躲不起。
缄默不行,进谏不行。
流矢遍布,说不定哪支就射中了自己。
所以刚刚明明只有皇帝与王太师之间的回合,他们这些拿着笏板站在后面的臣子,倒是像极了头上悬了一把刀,不知道上面那位什么时候啊,心情真的不好了,刀就落下来了。
遭殃的还是他们。
苦煞也!
终于越过了讨论“皇帝亲征”这个敏感话题,到了“进击匈奴”上面。
众臣谢天谢“帝”,皇帝金口一开。场面才活跃起来。回归议事的状态。
更加年迈,带有衰色的太师才被后面的白丞相和傅太傅合力扶了起来。
两人都是一脸欲言又止的样子,最后还是摇了摇头,终究没说什么。毕竟大局已定,其实早就胜负已分。
这场从宣武门到宣政殿的闹剧——一方面的对峙与一方面的碾压才将将落幕。
高玮看着下面窃窃私语或者一些正在相互高谈阔论的大臣,倒是看向了一般默然站立的斛律光,眉心一皱,随即舒展开来。
高玮问道:“斛将军近日里,安静了不少,朕倒是隐隐感觉到了斛将军的忧虑之感。莫不是为了匈奴一事而忧心?”
闹哄哄的大殿里讨论小声了很多。都看向了斛律光。
“禀皇上,微臣是武将,向来不善言辞。倒不如听听其他能臣的想法。用兵之道上有更多的想法与策略。”斛律光拱手回答道。
“放你娘...”忽觉失言,粗犷的声音堪堪收住,“斛大将军,少年将军,当初的风采谁人不闻?斛将军如今在皇帝面前,当真是谦虚了。”这声音还是来自那位壮汉。
斛律光便不急不缓地回应说:“萧将军严重了。是世人谬赞,我既然随军从戎了,便是军中一份子,当初京城里的传闻便也听不得了。无非是弄虚作假,只是个噱头罢了。我也担不起‘少年将军’之名,也是萧将军谬赞了。”
“斛明月,你看看,你跟我说话,倒是能说会道,字字谦虚,担得起那一批批爱慕你的女子里的皎若君子,又怎么不善言辞呢?”
这位被唤作萧将军的便是北齐有名的将领——萧虎。应了这名儿,打仗对敌是十分英勇无畏。作战十年,之前还是个名号全无的从八品的委署前锋校,可后来因为在当年的纶城之变,救下了武成帝,立了大功,后来直接从八品晋升到了正三品的车骑将军。
由于萧虎作战勇猛,北齐百姓便随了他的名儿,称了萧虎一声胜虎将军,里面便有了比虎还凶猛厉害的意味儿。但萧虎为人颇有些自大倨傲,面对斛律光这个后来居上者,总是不忿,还有些看不惯。
斛明月,斛律光,字明月。只是少有人唤他的字,因为里面带了一丝女气。作为一个持枪上阵的将军,到底是不适合被唤作这个字的。
如今被萧虎大大咧咧的喊了出来,里面轻视的含义,自然是不言而喻。
斛律光听到后也不恼,只是面带笑意,看着萧虎说:“萧将军,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如今大军出发在即,好自为之。莫要像今天在朝堂上一般,军纪严明,丝毫不犯将军令,这是从军历来的规矩。”
萧虎这样一个粗狂大意的汉子还是听明白了这番话的。
虽说没有一个迁怒的词儿,但斛律光倒是拿着身份压他,借此告诫他,不要肆意冒犯。军营里,除了积压的威严,但是品级高低为了治军严明,也尤为重要。还是讲究个也官大一级压死人的。
上一级拿下一级开刀不是不可以,可以先行上报,等传报得到了回复,便可以再做决定。但是古有先斩后奏,所以说先开刀也不是没有先例。
萧虎哼了一句:“未曾见过斛将军大展身手,我拭目以待,看斛将军一介书生,长得斯斯文文,跟个不下凡的明月一样,又能有个什么能耐,坐得住这骠骑大将军的军职吗?”
萧虎后面的一些副将或是随将听闻了便跟着捂着嘴笑,迫于如今还在朝廷上。
而斛律光旁边的等着萧虎那群人,带了些不甘,大抵都是一副不屑与之争斗的模样。
再加上斛律光本人也不是很在意萧虎的轻讽,萧虎心里更是窝了些火气,看着上面不管不顾的皇帝,又不敢发作。
文官吵得厉害,没想到,武将之间的龃龉也是不差。
高玮就坐在上面,单手支着头看着下方的热闹。见谈论的时间也够了,也该收住,总得有个结果。
“斛将军,便说一下,对战匈奴,是个怎样的谋略。”高玮说出口都透出一股倦怠的语气。
若是苏瑾在这里,心里暗诽:这厮应该是不耐烦了。再拖下去,可有别人好受的。
好在斛律光简言意骇:“禀皇上,臣已经想好了对策。既然是威慑匈奴,必得从三面夹击。匈奴善骑射,而暗影卫里的骑部,臣在早些年就遵了皇帝的吩咐,精挑细选,一部分是漠北人,本在骑马之术上有所造诣,还有些凉州之民,相比起漠北也是不差的。臣同周副将领骑部主冲军,冲锋在前,从大同出发;而沈一,沈二两将军领军夹兵从左边的西安出兵,萧将军就领军从右边的大同攻击;最后便是江副将带兵追击。”
明明该是长篇论述一番,斛律光确实简练的提了一下,一说完,三军夹击的雏形倒在大家的心里形成了。
一些大臣还在交头接耳的讨论着斛律光所说的三军夹击,一军收割的可行性。
一些武将听到后,都是莫名的信服。
分和而进的确是个上上之选。
有的人心里赞叹,初闻斛律光,只道是个文弱书生,只识用兵诡道也,怕只是个像赵括一样纸上谈兵的人。可斛律光在高玮登基两年之后,便早就已经运用诡谲之道向在朝廷的各位,还有北齐百姓展示了:斛律光具有不仅仅只有纸上得来的东西。还有他的一身武功,在战场上的侵掠如火,倒也身轻如燕,燕颔虎须,势如奔马。
善战者,致人而不制于人。
导致当年斛律光与匈奴的一役里,匈奴总是伺风而动,闻见斛律光的名头便逃之夭夭。
毕竟,用兵神速,而且也出其不意,从来不与这些被打散了的匈奴正面对打。
兵无常势一词就很适合当初的打法。让匈奴可头疼了。
连骚扰抢劫,东西还没拿热乎呢,就得跑。
这抢东西也抢不安心,对斛律光恨得牙痒痒。
这对草原雄鹰来说,是中原给他们带来的挑衅与耻辱。
毕竟在先帝在位时,就因为纶城之变,匈奴可是风光了好久。这个中原也不过如此。连皇帝都被匈奴打得落荒而逃,太子也不知道被抛弃在那个犄角嘎达。
这样落魄的皇族,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
纶城之变无异于一道兴奋剂,先骚扰了边境,这远远不够,加之北齐当时恰逢大旱,更加助长了匈奴的野心。
匈奴直接大举进攻。当初的北齐江山满目疮痍,危在旦夕。
而武成帝一心求和,送了不少金银珠宝和皇室公主去匈奴,才稳住了躁动的匈奴一阵子。
后面,匈奴内部自己发生了内乱,老单于突然病逝。单于一位之争倒是给北齐这个破碎的国家歇了口气。
当初的纶城之变,现在谁也不敢提,屈辱啊,都是穆提婆和高阿那肱一手造成的。
而不敢提,因为当初的太子就是如今的皇帝。
当初一战,谁又清楚在那种混乱.人人逃生的场面,太子是怎样活下来的...
议事议下来,最后斛律光所言都被采纳了。
倒是骨头有了,这骨头上的肉还是欠缺的。还需要再做商议。
当曹公公宣布退朝时,众臣都零零散散地拂袖走出了宣政殿。一会儿时间里,大殿里就剩下了高玮,还有立在下方恭敬的斛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