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反派的成长史
作者:会写书的猴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82.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68章 回来了
吕无其实说的没错,实战和推演完全是两码事,大军作战不仅仅是比谁人多,装备精良就能赢,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士兵们在面对超出理解的敌人后,绝对会出现大问题,
但吕无没有考虑到另一点,安西士兵是见过顶级高手对战的,无论是方回那惊世骇俗的一剑,还是顾剑升千剑挡万骑的壮举,都已经深深地刻在安西士兵的心中,
杨秋和女帝谈判时,八位顶级高手在两军阵前交手,当时几十万人亲眼看过人力能够创造的神迹,
北原铁骑之所以败的那么彻底,还是敌人突然性的诡异进攻方式将他们打懵了,
现在敌人的手段已经暴露,若仅仅只是这种程度,杨秋绝对有把握可以干掉这支敌军,
除非对面一百人各个都是方回和顾剑升这样的高手,可以端着步枪在大军中肆意冲杀,杨秋绝对不反抗,立刻举旗投降。
但若是都跟吕无一样只是普通人,哪怕是强一点的普通人,只要他们也会死,别说是杨秋,任何一位带兵十年以上的老将,都有把握干掉这群人。
吕芩洁总说中原太过落后,但落后不代表着中原人是傻子,人类这种动物,最强悍的天赋就是适应性。
退一万步来说,真的打不过又能怎么样,大不了再决一次堤,大不了来一次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坚壁清野,饿也饿死这群王八蛋。
要是把杨秋和齐正初给逼急了,两个人砸锅卖铁把中原所有的顶级高手,全都聚集到一起,不用多,就拼着一换十,哪怕一换五换三,中原也不亏,
他们的人死一个少一个,但中原就是人多。
所以杨秋并没有跟吕无掰扯那么多,没啥用,就像当初杨秋跟吕芩洁争辩了三天都没有争辩出一个结果一样。
事后杨秋把方回顾剑升他们聚集到了一起,将敌人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后,众人的反应皆不相同,
方回的意思,管他什么来路,到时候大不了上去一剑斩之,
顾剑升则摇摇头,说要以和为贵,大家先坐下来谈谈,面对这种未知的对手,能不打就不打,
萧风赞同顾剑升,不过他的意思是先摸清楚对方的底细,然后想办法拉拢或者直接挖坑,
老谷没意见,杨秋让他咋干他就咋干,
最后众人看向了白鹤老人,老家伙一脸高深莫测的说道:
“顺其自然。”
说了跟没说一样,但杨秋从白鹤老人的态度中察觉到了什么,这老家伙绝对知道一些东西,不然不会如此风轻云淡。
但老家伙不说,杨秋绝对问不出来,毕竟打不过,以势压人还怕老家伙直接撂挑子走人,
虽然现在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杨秋还是叮嘱众人,这件事不要传出去,免得人心惶惶,自从百姓和士兵们听说有这么一支大军正在东行后,
百姓多少有些担忧,而士兵们则表现的很平淡,当兵打仗,若是没仗打,怎么搞军功,
管他什么样的敌人,只要来了中原,在士兵眼中就是一大群军功。
但若是让他们知道敌人离谱到这种程度,对士气绝对打击很大,到时候谁也不愿意冲在最前面做炮灰,这仗还怎么打。
好处还是有的,杨秋既然能够收到这些消息,齐正初肯定也能收到,
两个人的想法肯定会不谋而合,大隋对待安西和杨秋的态度绝对会出现巨大的转变,
杨秋的轻松只是表面上,心中的担忧并不少,他的推测都是按照最好的想法,若是真的在交战中士兵崩溃,中原将会面对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到时候再想组织起来有效的反抗,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但敌人肯定不会这么好心等他们重新组织兵力。
所以齐正初肯定也会考虑这一点,安西和大隋这个时候必须抱团,只要大隋和齐正初别跟杨秋搞什么幺蛾子,安西甚至现在就能承认归属大隋,
等灭了这支敌军,再反了大隋也一样。
出了这档子事后,杨秋自然没了继续游玩的心情,而是快马加鞭的往上安城赶,
齐正初的反应和杨秋预料的差不多,上安城主城门外,齐弘昼和齐正初率领大隋众臣,早早的等候在门外,迎接靖王杨秋。
王老二跟齐弘昼就像两个多年不见的好友,见了面连礼节都没顾,勾肩搭背的就开心的聊了起来,
惹得一众大臣是眉头紧皱,唉声叹气。
幸亏太子殿下顾全大局,按照礼制和杨秋见礼,但还没等大臣们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王老二就搂住齐弘昼的肩膀骂骂咧咧道:
“行了都别扯淡了,赶紧进城吧,这大热天的。”
若是换成别人,大臣们早就痛斥王老二的无礼,但王老二身边的人是谁,当朝皇帝齐弘昼,这主荒唐起来比王老二还过分,拉着大臣们看他跟妃子乱搞都是常事。
所以啊大臣们早就习以为常,说的直白点,齐弘昼就是个摆设,他爱怎么样怎么样,大臣们也不在意。
大隋私底下都默认真正的皇帝其实是太子殿下,齐正初才能代表大隋皇室的脸面。
“靖王殿下,请。”
“太子,请。”
真正让齐正初和诸位大臣们诧异的还是杨秋,世人都说杨秋嚣张跋扈,王老二都是跟着杨秋学的,当初在北明的时候,杨秋就经常打北明皇室的脸。
齐正初甚至做好了杨秋拿他难看的准备,但现在杨秋的表现却挑不出一点毛病,甚至有些身为下臣的意思。
原本按照礼节杨秋应该是和齐弘昼一个马车的,但王老二跟齐弘昼两个人嘀嘀咕咕的就上了龙撵,直接将杨秋晾在了原地,
所以齐正初只能无奈让杨秋跟他同乘一架,两人坐定之后,齐正初开口道:
“我想我就没必要给靖王介绍上安城的风光了,这里你还是很熟悉的。”
杨秋看着马车外的景色,有些唏嘘的说道:
“这么多年了,上安城还是老样子。”
齐正初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道:
“还是有些变化的,但放在五百年的变迁中,显得有些不起眼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