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反派的成长史
作者:会写书的猴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82.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3章 可惜没如果
文邱都城内,王老二站在皇城的城墙上,看着哭爹喊娘的文邱皇室一个一个被丢下城墙摔成肉泥,嘴上挂着招牌式的狞笑。
就在朱为灿驾崩的第二日,越吉的头颅和北明二十万大军同时出现了文邱都城外,守城将军正抱着必死的决心给士兵们鼓气的时候,文邱皇帝带着一众大臣,拿着传国玉玺走出了皇城,他们降了。
文邱守将心灰意冷的看着命令自己开城献降的君主,他长叹一声:“只要我还活着,这文邱城就绝不会破,”
说完只身站在城墙上,抽出佩剑架在脖子上喊道:“我牧云舟为文邱奉献二十年,君让臣降臣不得不降,可我绝不想做那亡国之臣,今日北明的贼子记住,若不是君主无为,此城尔等破不了。”
说话长剑划破喉咙,喷洒的鲜血伴随着牧云舟的尸体一落而下,牧云舟的以死明志自然不会阻挡文邱皇帝的献降之举,虽然无奈可为了自保城门还是缓缓打开。
看着率众而出,跪在地上举起玉玺的文邱皇帝,北明的大臣武将们纷纷将目光看向了王老二,这个时候,谁去接降,谁就是灭文邱的功臣,皇帝已死,若是安西非要抢这个功劳,他们实在是没有把握敢和安西翻脸。
王老二咧嘴一笑道:“通知北明的所有大臣武将,前来议事,商量商量谁去接降。”
众人闻言心中大喜,王老二的态度说明这件事还有商量的余地,于是北明此次所有的大臣将领都汇聚在王老二的大帐内,等人员到齐后,还没等大臣开口,王老二就说道:“老子现在要去接降,你们都老老实实在这给我待着, 别给老子找麻烦。”
王老二说完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直接就离开了,等面面相觑的众臣反应过来要和王老二讲理的时候,就发现大帐外已经站满了安西军的士兵。
从文邱皇帝手中接过玉玺的士兵将其交到了王老二的手中,王老二颠了颠没有看跪在地上的众人,直接带着士兵策马进城。
鲍文聘贱兮兮的跟上王老二问道:“二爷,这皇帝老儿和那些大臣咋弄?”
“啥咋弄?老子之前不是说了,只给他们三日的时间,这都他娘的过三天了才投降不是看不起老子吗,把那个狗皇帝和大臣都从皇城上给我丢下去,娘娘公主给老子留着,带回安西。”
听完王老二的话,鲍文聘脸都笑开了花,开心的说道:“得嘞,你就瞧好吧。”
王老二突然想起什么对着刚要带兵走人的鲍文聘说道:“你他娘的这次要是再敢背着老子藏娘们,我打断你的腿,上次范国的那个公主要不是老子凑巧在你府里看到,就让你小子独吞了。”
“二爷这话让你说的,有了上次的教训,我哪还敢啊。”
这次进城,王老二难得没有屠戮百姓,只是将文邱都城内的权贵富商给洗劫了个遍,等彻底将都城清空后,一身悠闲的王老二慢悠悠的回到了大营。
“王二和,你还说安西不想造反,如今陛下尸骨未寒,你就软禁朝廷大臣,是何居心。”
一名大臣看到王老二回来,急忙起身怒斥,其他官员更是纷纷附和,谁知道王老二满不在乎的看了一眼最先开口的官员,从看守的士兵腰间抽出大刀,放到官员的脖子上,这一下惊的所有官员都不敢出声。
“少他娘的在这给老子骂骂咧咧,老子让你们在这呆着是为你们好,文邱烛州六郡还未拿下,仗才打了一半,接下来有你们建功立业去讨好新主子的时候。”
众官员面面相觑,不理解王老二的意思,王老二嗤笑一声把刀丢给侍卫往桌子上一座冷笑道:“老子是个粗人,不懂你们那些弯弯道道,有话就喜欢直说,太子身上的脏水已经洗不干净了,现在整个朝廷都是梁太后的姘头,她想扶持二皇子朱泓煊当皇帝,你们阻止不了,就算太子逃出都城,也到不了这里,所以你们就死了拥护太子回都抢回皇位的心吧。”
王老二的话让众多支持太子的大臣武将面面相觑,这个莽夫确实说的太直白了,让一众大臣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最开始说话的大臣面色一沉说道:“我不明白王将军的意思,我们都是北明的臣子,自然都是为北明的江山社稷着想,太子有错我们自然不会黑白不分,若是太子没错,我等也不会任由奸人当道。”
“行了,别在这给老子扯这一套,老子不感兴趣,我就是一句话,靖王没来文邱之前,北明这二十万大军动不了,谁动老子就杀谁,明白吗?”
面对王老二这种泼皮无赖,众臣只能保持沉默,他们现在就在期盼太子殿下能够脱离都城,尽快和大军汇合,这样还有抢回王位的机会,若是太子连都城都离不开,说明大势已去,这些臣子自然也会拥护新君,大家都是明白人,做从龙之臣也得分谁能成龙。
在王老二的威胁下,北明将领发出了一道道军令,二十万大军带着文邱君主的降书,分批赶往烛州收复剩下的国土,虽然期间也遇到誓死不降的守军,可已经失去支援的守军只不过是拖延败亡的时间而已。
北明都城内。
朱泓煊的登基大典已经筹备完毕,虽然有些大臣心中还是疑惑重重,而且先帝遗体还未回都,这个时候登基自然让一些老臣不满,出乎意料的是当朝首辅刘维之居然站出来为新君说话,如今北明大军在外征伐,隋阳和北原虎视眈眈,太子倒行逆施,弑君杀父,自然会让其他人以为北明将要大乱,这个时候只有新君登基才能打消敌人的想法。
这个理由很牵强,可从刘维之口中说出就不一样了,这个老油条一直游离于太子和太后之间,谁都不清楚刘维之到底亲近哪一方,做为中立派的当朝首辅既然开口了,那些保持怀疑态度的老臣自然也顺水推舟,拥护新君登基。
朱泓煊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为了祭奠建武帝为北明开疆拓土的功绩,新君登基不改年号,延续建武之志。
随后下旨封赏靖王杨秋为柱国公,犒赏安西所有将士,说白了就是封杨秋的口。
封四弟朱泓於为誉王,封地为隗,封六弟朱泓禾为黎王,封地为烛,二人即刻启程接受文邱的大军,各自率领十万大军安抚两州,这是怕杨秋占地盘不给。
这二人都是二皇子一奶同胞的兄弟,而和朱泓烨亲近的三皇子五皇子则被软禁都城,无诏不得离府,这场皇权之争就此落下帷幕,梁太后用了四年的时间,将半个朝廷拉拢到二皇子的旗下,而一心为国为民未曾结党营私的太子朱泓烨落了个弑君杀父的罪名不知所踪。
安西洞州最西边。
杨秋带着略显沧桑的朱泓烨坐在边境驿站的凉棚下品着茶,他们在等人,等一个马上就要从西域回来的老家伙,王明阳的年纪太大了,出使一次西域就需要数年的时间,说不定下次就会死在路上,所以杨秋才会把朱泓烨带到这里,依照梁靖楠和朱泓煊的性子,留在中原,朱泓烨早晚得出事,只有把他送到北明鞭长莫及的西域,才能保他一命,朱泓烨很聪明,只不过是缺少历练,把他放到西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皇叔,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我会输的这么直接,难道朝廷里真的没有明辨是非,一心为国的臣子吗?”
这个问题,朱泓烨已经问过了许多次,杨秋都没有回答,也许今天是王明阳要回来了心情比较好,杨秋终于开口道:“你错了,那些大臣比谁都看的明白,也比谁都更心系北明,所以你才会输的这么惨,就是因为他们一心只为北明,才不会允许朝廷出现内乱,只要是朱家人皇帝谁来坐都一样的,若是你留在都城朱泓煊自然不会赢得这么轻松,但你百分之百会输,因为我也不知道梁靖楠那个娘们究竟睡了多少大臣。”
顿了一顿的杨秋诚实的说道:“其实我骗了你,你如果去了文邱,那二十万大军肯定会拥护你,这个时候如果那些大臣能够获得你的信任,将来你做了皇帝必然少不了他们的好处,杜启风和我一样都不会插手你们朱家的家事,而你有这二十万大军和传国玉玺,很有可能会抢回皇位,可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北明内战,无论最后谁赢都会动摇国本,隋阳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到时候安西就不得不下场参与这场本不必要的战争,刚刚到手的文邱和范国可能就会死而复生掀起复国之战,我这个人最怕麻烦,明白了吗?”
“呵呵,明白了,若是泓烨身处皇叔的位置,可能会和你做一样的选择。”失落的朱泓烨彻底放弃心中的那一丝幻想。
看着远处出现车队的影子和叮叮当当的风铃声,杨秋笑着拍了拍朱泓烨的肩膀站起来说:“所以我说如果你做了皇帝肯定是个好皇帝,可惜没有如果,来吧,我给你介绍个老家伙,他在信里可是经常夸赞西域那个地方,说不定你去了就再也不想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