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一个反派的成长史

作者:会写书的猴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82.9万

第121章 安西以西

书名:一个反派的成长史 作者:会写书的猴子 字数:3683 更新时间:2025-02-06 02:11:17

刚刚离开平西走廊的杨秋在收到朱为灿遇刺身亡的消息后,驻足原地了良久,他看着北明都城的方向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朱泓烨这个太子杨秋从内心深处还是很喜欢的,可惜他遇到了梁靖楠和朱泓煊,若是大家光明正大争的是太子之位,杨秋根本就没心情趟这浑水,可万万没想到梁靖楠胆大包天到敢再次弑君,还让她成功了。

当然杨秋也不会为了一个朱为灿再次回都拨乱反正,梁靖楠说到底是想扶持朱泓煊这个二皇子上位,皇家还是朱家的皇家,只要梁靖楠玩的不是太过火,杨秋就不会插手。

“让人给都城的那位太子带句话,就说安西以西,保尔无忧。”

杨秋吩咐完身边的秘卫后直接朝着北方疾驰而去,现在文邱之战还没结束,北明二十万大军靠着王老二一个人杨秋怕他掌控不住,杨秋若是不在场压阵,谁知道那些看到皇帝驾崩的大臣武将会干出什么混事。

随军出征的大臣里面不光有梁靖楠的近臣,自然大部分是太子的近臣,他们自然不相信太子会弑君杀父,虽然被层层监视不许往都城传送消息,可架不住有人在帮他们,王老二是嘚,可他不傻,满肚子坏水的王老二生怕这件事闹不大,亲自把太子近臣的密信给送出了军营。

梁太后和太子几乎是同一天收到的皇帝驾崩的消息,面对这个噩耗,太子怎么都不敢相信有人敢刺杀皇帝,还将其罪名嫁祸在自己的头上。

“殿下,这件事绝对跟二皇子脱不了干系,臣近日发现,都城内一些亲近二皇子的官员行事异常,太子府外更是经常出现陌生的人,这些乱臣贼子恐要对太子下手。”

不用近臣的提醒,从收到密信开始后,朱泓烨就已经发觉了朝堂上的异常,朝会上无论之前亲近二皇子还是中立的大臣,都开始有意无意的打压自己,就连某些支持自己的大臣也开始和自己渐渐疏远,朱泓烨当然知道这些大臣肯定不是因为皇帝遇刺才这样,而是这些大臣本来就不是他自己的人,接近自己只不过是敌人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内线。

朱泓烨能够获得朱由昭的赞赏自然不是平庸之人,但是架不住对手敢直接弑君,原本在太子的想法中,敌人会想办法打压栽赃自己,让朱为灿感觉他这个太子不堪大用,然后废储另立新储,可人家直接来了一招釜底抽薪,这让毫无准备的太子一下就陷入了被动。

“殿下,下人们在府邸假山中搜出一件龙袍。”

管家面色苍白的匆匆赶进房内颤抖的说道,现在事情已经很明了了,对手就是要把这盆脏水泼在朱泓烨的头上,而且布局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包括他的太子府外肯定早已遍布眼线,说不定在其他地方还藏着未曾发现的罪证。

既然太子知道皇帝已经驾崩,那么敌人自然也已经知道了,为何不现在动手拿下太子,无非是在等人,现在不在都城的皇子里只有朱泓煊,那么答案很快就浮出水面,想要谋权篡位致自己于死地的就是二皇子和皇城的那位太后娘娘。

等身在东海的朱泓煊回都,那么隐藏在暗处的刀子就会砍在太子身上,这是一盘死局,敌人已经布局了很久,留给太子的时间太短了,想要绝地翻盘除非出现敌人不可抗衡的因素,想到这里,太子看着近臣说道:

“我这就给靖王写一封信,请他回都主持大局,只要靖王镇守都城,他们就不敢直接对我下手,需要先三司会审,只有要足够的时间,咱们就可以找出证据洗清罪名。”

面对太子天真的想法,近臣叹了口气知道这个平时睿智的殿下这一刻也慌了神,近臣咳嗽了两声说道:“殿下,杨秋不会来的。”

“为何,当初皇爷爷被谋害,就是靖王回都拨乱反正,如今我父皇遇害难道靖王会坐视不管?”太子皱着眉头不解的问道。

“殿下,当初杨秋回都确实是为了平乱,可殿下是不是忘了,杨秋平乱之后做了什么。”

近臣的话让太子直接愣住,已经慌了神的他差点忘了,杨秋当时为了救太后,逼的他父皇把皇爷爷的遗诏都给推翻了,自己这个太子在杨秋心中八成是比不上皇宫里的那位。

太子愁眉苦脸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说道:“难道就没别的办法了吗?现在朝臣里可还有忠于我的臣子?”

近臣无奈的摇了摇头道:“殿下,现在陛下遇害的消息,只有极少人知道,若是此消息传出,那些大臣们会怎么想,刺杀陛下的贼人已经伏首,身上还有太子的信物,在这种铁一般的证据面前,有几个人敢支持殿下,此事不仅不能让他们知道,还要隐瞒下去,不然殿下的处境会更加艰难,现在已经有不少大臣开始疏远太子府,这肯定是受到了皇城里那位的授意。”

正当太子苦苦思寻对策的时候,管家再次匆匆忙忙的赶了进来说道:“主子,宫里来人了。”

太子眉头一皱,疑惑的问道:“宫里来的人?”

管家点头道:“回主子,是后宫的。”

太子和近臣对视一眼,满头雾水,后宫此时派人来是什么意思,示威还是劝降,让近臣躲进后厅后,太子开口道:“请他进来。”

一刻钟后,太子看着眼前眼熟的小太监平淡的问道:“太后是有什么话要你带给本太子吗?”

小太监一低头微笑道:“回太子殿下,太后娘娘让奴才请殿下进宫,说是有要事相商。”

太子眉头一挑没有说话,太后这个时候让他进宫无非就是想要将其软禁,等朱泓煊回都。

“有人让奴才送给殿下一句话,安西以西,保尔无忧。”

听完这句话,太子手一抖茶水撒了一身,他毫无所觉的思考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太后在提醒自己,只要现在离开都城,就不会对他下手,可安西以西又是什么意思,又让自己进宫,又让自己离开,属实奇怪。

“这句话也是太后让你带的吗?”

小太监面色带微笑的一言不发,这个时候朱泓烨才确定,小太监不是太后的人,他站起身走到小太监面前阴沉着问道:“你的主子是谁?”

“殿下说笑了,奴才是养心殿的奴才,自然也是太后娘娘的奴才。”

朱泓烨冷笑了两声道:“我想知道,若是听从让你带话之人的建议,本太子应该怎么从被层层监视的太子府离开?”

小太监用万年不变的表情说道:“太子说笑了,谁人敢监视太子府,奴才来的路上可没看到什么监视的人。”

朱泓烨眼神一缩,刚想质问什么就看到太子府的侍卫长匆匆跑了进来,然后伏在他耳边小声说了什么,太子深吸一口气对着小太监说道:“没想到啊,除了本太子,人人都在这都城内有这么大的能量。”

“既然话已带到,奴才就告辞了,还请殿下不要忘了进宫的事。”

等小太监离去后,近臣从后厅走了出来,语气沉重的问道:“殿下觉得他是谁的人。”

太子摇了摇头道:“安西以西最有可能的自然是我那位便宜皇叔,可我万万没想到,他在都城也有这么大的能量,阿明你说说吧。”

侍卫长行礼道:“就在这个小太监来的时候,监视咱们太子府的眼线突然消失了,我带手下去探查了一番,发现。”侍卫长没有说完,只是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然后继续说道:“明面上监视太子府的最少有二十多人,这还不算暗处的,想要大白天无声无息的干掉这么多眼线,帮咱们的人在都城势力绝对大的难以想象。”

“太子,依臣所见,应当听从建议,撤离都城。”

“为何?”

“现在远征军中的老臣和将领大部分都是亲近殿下的,如今都城局势不明,敌人究竟藏了多少手段我们也不清楚,于其留在这坐以待毙,不如殿下趁此机会,带着玉玺赶往文邱,掌控大军,只要手里有兵,无论敌人有何手段,咱们都有回旋的余地。”

这个提议瞬间就打动了朱泓烨,近臣说的没错,只要手里有兵,才有话语权,现在都城内的皇城军和守备军都和太后有千丝万缕的机会,他不能赌这些将领会不会支持自己,于是对近臣说道:“我这就安排车架假装入宫,牟大人,你赶紧携带家眷随我离都。”

近臣往后退了一步道:“殿下,臣不能走,现在二皇子的眼线遍布都城,和殿下相近的大臣府邸肯定也有眼线,如果这个时候臣随殿下离去,肯定会让敌人警觉,而且殿下在都城可以信任的人现在只有老臣,我留在都城还能给殿下传递消息。”

拗不过近臣的朱泓烨很快就在下人的伺候下换了便服,等太子车架离开太子府朝着皇城驶去后,朱泓烨也在侍卫的护卫下朝着城门走去。

这几日城门增派了大量的守卫,对进入的所有人都开始严加审查,虽然太子府的眼线已经被人清理,能不能出城门还是个未知数。

为了不引起城防的注意,朱泓烨和侍卫们分开离城,忐忑不安的朱泓烨走到城门口的时候,一名守将向他走来,这名守将朱泓烨有些印象,他瞬间就慌了神,若是被其认出,下场自然不言而喻。

跟在身后的侍卫长看着这一幕,将手伸进行礼中,准备随时动手。

“禁卫司办事,闲杂人等退开。”

城门守将看着几名禁卫司的人骑马冲了过来,皱着眉头绕过朱泓烨行礼道:“见过诸位大人。”

“让堵在城门口的这些人快快滚蛋,待会镇抚使大人要出城迎接二皇子殿下,别让这群贱民挡了镇抚使大人的车架。”

听到禁卫司士兵的话,城门守将虽然心中不悦,嘴上还是应和道:“本将这就办,绝不会耽误了镇抚使大人出城。”说完对着守门士兵吼道:“赶紧清出道路。”

朱泓烨被士兵们推搡着出了都城的大门,他回头看着城门内的禁卫司士兵,心中疑惑这究竟是巧合,还是远在安西的杨秋连禁卫司都能够摆布,那可是宣宗皇帝亲手设立的禁卫。

城墙上两名身穿禁卫司指挥使官服的官员看着在侍卫保护下匆匆离去的太子说道:“这算是把人情给还了吗?”

另一名人摇了摇头道:“不算,维护皇家安定本来就是禁卫司的职责,也是宣宗皇帝创立禁卫司的初衷。”

说完这句话,两人同时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