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汉末
作者:鹿鸣东方 | 分类:历史 | 字数:75.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2章 约之以礼(三)
蔡邕接就一脸懵逼,刘辩三天两头就往蔡府跑,这件事儿基本上是整个洛阳城都知道了,你马日磾是怎么觉得它刘辩小小年纪能做到大公无私的?
刘辩看着满脸慈祥,眼中透露着期待的马日磾,有些于心不忍。脑中也开启了一波艰难的选择题。A:公报私仇。B:偏帮熟人。C:直言不讳。
最后,刘辩艰难地选择了D选项:ABC都对。
关于C选项,刘辩对于尊敬长辈这一点一直做的很好,虽然带着些现代人的随性,但是态度一直很端正。如果不是马日磾曾经严厉的批评过他,他会在这种情况下和稀泥,不会当众表态让其中一人下不来台。
关于A选项,如果不是马日磾说的东西不合他心意,他也绝对不会昧着良心去诋毁马日磾。
关于B选项,恰逢其会,顺手白嫖好感~
总之,多种巧合之下,给了刘辩捉弄一下马日磾,出一下心中的闷气的机会。
由于状态比较亢奋,刘辩大脑超频运转,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想好了剧本。
刘辩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之后走了出来,没有急着说什么观点,而是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他向马日磾问到:“敢问先生,礼起源于什么?”
虽然刘辩的问题与他们今天所讨论的话题毫不相干,但是马日磾依然,耐心地回答了:“礼最开始起源于对天地祭祀的礼仪。随着发展,起到了划分等级的作用。又经过长时间的补充,礼也对人际交往中许多潜在的规则进行了规范。最后,礼所规范的内容逐渐扩大,涉及到了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了我们如今所熟知的礼。”
刘辩听完之后,也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虽然这位古板的先生说话非常严厉;对于礼仪的追求之也到了近乎迂腐的程度。但是他对学问的研究也是真的非常深入,不然也无法三言两语就把礼的出生和发展讲的如此精辟。
刘辩虽然对他提不起喜欢的情绪,但出于尊重,刘辩放弃了捉弄一下马日磾的心理。当然,他的立场是不会改变的,只不过说的会委婉一些。
于是,于是刘辩再次恭敬地说到:“先生所言之精辟刘辩佩服!然而,先生竟然知道这些礼仪本就是先人所总结,那么为何现在就不能改呢?恕我直言,诸公今日聚集在这里,不就是为了修改这些东西吗?”
马日磾一听就知道这小子话风不对,好像不是来支持自己。瞬间就露出了一副遭到被刺的悲愤之色。最后只能冷哼一声说到:“改自然是能改,他蔡伯喈修改的服装若是能好看一点,我也不反对。然而,改完之后的服装如此臃肿,我又如何能够苟同?”
刘辩听到马日磾已经连名带姓的称呼蔡邕了,也清楚这是真的动了气。也不再拖延,赶紧说出自己的本意。
此时他已经探明马日磾最在乎的点了,说服起来更加简单。
于是他继续向马日磾提问到:“那先生以为数百年前的各位前辈总结的着装之礼仪时,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马日磾听了之后感觉好像抓住了什么,他之前进行研究的时候更多是查阅各种古籍,通过对内容的对比、归纳总结出他认为最正确的结论,而没有过多的去想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今结合蔡邕的观点,他感觉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但是场面这么大,马日磾也算是被架起来了,他要是不说两句好像显得很没面子,于是就嘴硬的说到:“不论前辈如何思虑,他们传承下来自然有其道理。我等只需要遵守,按其行事即可。如今不清楚前辈想法,擅自更改,我是不会赞成的!”
刘辩不禁扶额,心里吐槽“这些老先生就没发现自己的观点和论据都对不上吗?谈美丑就好好谈美丑,为啥老觉得自己在支持祖宗规矩。怪不得听他们辩论半天都没结果,原来逻辑在这里捋不顺,两边还都没注意。”
为了说服对方,刘辩脑中开始重新语言。忽然,他灵光一闪,想起了自己高中时候的政治老师讲的知识。于是他直接现场照搬过来,问到:“假设晚辈出游,行走在洛水之畔,一脚踩入洛水之中,河水流动,那么我现在所踩之水和下一刻所踩之水,是否相同?”
这种问法马日磾也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刘辩也不给他反应的机会继续说到:“河水流逝,今时所踩之水与往日所采之水自然并不是同一水。我们接触到的水一直在随时间变化。那么,以前所遵循的服装规律,与如今所遵循的服装规律,自然也有可能相差甚远。”
由于阐述的理由有理有据,场中之人都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点头表示认可。刘辩觉得自己现在哪怕胡扯一些歪理都有人会信,当然事后大佬们反应过来他会被锤死的。
局势大好,当务之急还是先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先辈们所研究的礼仪,我这做晚辈的自然不敢妄言对错;先辈们的思想也不是我可以随便定义的。但是我们为何不能想一想这到底适不适合我们呢?”
马日磾听到适合二字,内心再次动摇了。他之所以主导了那么多书籍的修订一来是很多书在抄录过程中出现错误,需要不断考察,确定知识传承的准确。二来也是应为很多东西随着时代发展被替换,很多观念被舍弃,记载的内容要更新。这样看来,他的所作所为算得上是让知识更适合这个时代。那么,他所坚持的观点到底适不适合呢?之前的许多做法对不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