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在诏狱,我给朱标讲国运
作者:小鸟非 | 分类:历史 | 字数:48.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2章 吕宋国书
应天。
东宫。
“姐夫,姐夫,你的帮我啊,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能承受的住,你不会看着我死吧?”
朱标从书房走出来,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年,跟在朱标身边,叽叽喳喳的说着,走在前边的朱标,脸色沉闷道:“帮你?不可能,我今天帮了你,明天是不是又有其他人要来找我了?”
“你缺那点?活不起啦?”
朱标甩了甩袖子,完全不理会常茂在自己身边叽叽喳喳的没完没了,一切全当耳旁风。
常茂憋着嘴道:“姐夫,你不帮我,我可去见我姐了!”
“哟,威胁我?你去跟你姐说,看看你姐不打断你狗腿!”朱标瞟了一眼,迈步走出东宫。
常茂哪里敢去见常欣,自己做了什么,自己最清楚不过了,跟着朱标走出东宫时,他还要开口说话。
却被朱标堵了回去道:“我要去见父皇,你要是想去,跟我一起去乾清宫,把事情和父皇说说?”
一听到朱标要去见朱元璋,常茂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吞咽口水道:“姐夫,不用,不用…”
“回去把屁股都擦干净了,我没时间给你擦屁股,别等着刀架脖子上,才想着擦屁股。”
朱标提醒了一句,快步离开了东宫,向着乾清宫的方向赶去。
……
乾清宫。
“常茂事发了?”
朱元璋眺望一眼,对朱标说道。
“那点破烂事,也值得拿出来说,还来找我,亏他还是开平王的儿子,丢人现眼罢了、”
朱标漫不经心的说着,常茂哪能比的上他爹万一,
点了点头,朱元璋手中拿着一份公文,递给了朱标道:“看看吧,他在中都干的好事。”
听到中都二字,朱标上前拿过公文,打开一瞧,上边密密麻麻的写着陈楚在中都半个月的授课情况。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养虎不成反噬主,这种例子本就屡见不鲜,如三国五胡,唐之云南辽东。”
“这句话说的很好,儿臣认为,值得广而告之,掠我土地,杀我父母,辱我妻女,夺我口粮。”
“野蛮战胜文明,历史的倒退,文明的堕落。”
“不过,这个用经济手段控制草原,能成?”
朱标只是粗看一眼,对于陈楚在中都的授课情况,已是大致了解,看着用经济手段去控制草原…
“这种事情,并不是说不行,问题在于,大明如今的情况,并不算好,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产出却远远不及唐时,却要供养数倍于唐的人丁。”
“哪有余力通过经济手段去控制?”
朱元璋哀叹一声,大明想要达到唐朝时期的人均口粮,那可太他娘的难了,哪怕技术有所提升,远非唐朝能比拟的。
但气温下降,人口远超唐朝时期,这两个基数摆在这里,想要达到那个高度,根本不可能。
“廖永忠有消息传回来吗?”
朱标脑海中思量许久,光靠大明,能养活六千多万丁口,已是不易,在要供养草原,同化草原,将草原变成北方藩屏,成为大明的地域臣子,而不是敌人。
那需要的粮食也是海量的。
大明总不能自己吃不饱也要喂饱草原…毕竟内部的混乱远远比外部的威胁更难处理。
“倒是有消息传回来,你看看这个,廖永忠画的图,只找到了一座金矿,倒是铜矿找到了七个,而且铜矿产量比金矿要多的多。”
“这也侧面说明了一件事、”
朱元璋将一旁的地图递给朱标,仔细端详片刻,上边清楚的标注了廖永忠的驻扎地,前宋遗民的聚集地,金矿铜矿的位置。
“何事?”
朱标疑惑的看向朱元璋。
“那小子,他知道的只是个大概,实际上的情况,和他说的出入很大。”
朱元璋笃定道,陈楚说吕宋盛产黄金,但廖永忠传回来的消息却是,那边的铜矿比金矿多的多。
“还有一件事,廖永忠的动作太大,惊到了吕宋国王,吕宋国王派来了使者,已经在国宾馆下榻。”
“咱准备后天见一见吕宋使者,你也准备准备,见外邦使臣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朱元璋又提起一份国书,递给了朱标,上边标明乐吕宋使者带进应天的贡品以及欲言之事。
“父皇,从地图上看,廖永忠驻扎在吕宋北部,而吕宋国王的地域在吕宋中部地区。”
“儿臣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我们能力有限,并不能更好的控制全部,而如果是在每个稍大些的岛上,设立汉人聚集地,派兵开垦屯守。”
“同时和这些番邦小国,建立朝贡体系,让他们把贡品全部换成粮食,而朝廷回赐他们丝绸,茶叶,瓷器,宝钞等物。”
“在通过强硬的手段,迫使草原分裂成大大小小的部落归附大明,他们给大明上贡战马,牛羊等物,大明回赐他们粮食,盐巴,瓷器,茶叶,丝绸等物。”
朱标话音刚落,朱元璋手中拿着吕宋使者递交的国书,轻轻敲击桌子,思索良久,点了点头道:“用丝绸茶叶瓷器换粮食,用粮食盐巴换战马牛羊,在这里,朝廷大明要付出的…”
“这样吧,允许海外诸藩用粮食换大明的铁锅等物,不允许草原用任何东西换大明的铁器。”
“先把海外诸藩联系起来,准备好了之后,在给元廷最后一击,不把草原打分裂,他们是不会朝贡我们的。”
朱元璋放下国书,起身道:“江文上表说陈楚联合秦晋二王在中都搞了个什么投资钱庄,专门用钱来帮助作坊扩大生产经营。”
“中都的情况,你要多注意一些。”
“儿臣谨记。”
……
中都。
靠近淮河南岸的一处水田。
“老三,你说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朱樉坐在土堆上,一脸惆怅的说道。
“怎么也要三年吧,等就藩了也就不用继续干农活了吧。”
朱棡叹息哀叹一声,抬眼望去,一众孤养院的孩童们,干劲十足,虽然每个孩子只有八岁大小,但进度却是朱樉朱棡的数倍之遥。
“别磨蹭了,在不加把劲,一会连孩子都追不上了!”朱棡见朱樉不为所动,开口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