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景泰大帝
作者:二百二十斤 | 分类: | 字数:33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8章 剑指武清侯
朱祁钰批准了于谦的奏折,不过也提出了一个要求。
他要亲自去军营,赏赐有功将士。
对于这块,于谦自然不会反对。
大明皇帝要巡视大明的军队,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更何况朱祁钰刚刚登基,威望不足,趁此良机去军队转一圈,收收军心,也算是一步好棋。
只要大明天子不带兵出击,去攻击瓦剌大军就可以。
至于军队出击,守城的士兵够不够这种问题,朱祁钰也没有问。
原因很简单,京师这会儿有接近二十万军队,按照于谦的计划,调出去一两万根本不算什么,影响不到京师防御的问题。
再说了,不是还有援军么?宣府的杨洪和永平的胡镛正率领援军进京,罗通更是冰封居庸关,驱逐了阿剌知院,辽东的焦礼甚至抽调了近三万兵马驰援京师,反正大明暗地里和脱脱不花正眉来眼去,脱脱不花为了安大明的心,让大明可以心无旁骛地对付也先,自己率军去攻打海西女真抓奴隶去了。
总结一下,就是京师已经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不再被兵力匮乏而烦恼,而是会越来越多,多到也先再不赶紧跑就跑不了了。
大明的想法没错,也先的确是打算跑了,而且是身先士卒,时间就定在今晚。
当晚率领本部三万兵马,带着太上皇朱祁镇,丢下反对自己的部落和一路上劫掠的人口物资,趁着夜黑风高,偷偷溜出大营,直奔紫荆关而去,留下了阿噶巴尔济指挥着那些反对自己的部族首领断后。
也先势大,阿噶巴尔济也无可奈何,只能听命,不过他的心情还不错,至少也先决定退兵了,自己也可以回草原准备过冬的事情了。
对于明军,他并不担心,三大营已经覆灭,京师的军队都是老弱病残,追是肯定不敢追出来的。即使明军追出来也无所谓,野战中的蒙古骑兵怕过谁啊!
想法是没错的,只是他忘记了一件事,明军里面还有大炮。
十月十六,就在阿噶巴尔济安排好撤军事宜,瓦剌军逐步离开蒙古大营的时候,被准备已久的于谦发现了。
于尚书也没客气,果断把整面城墙上的火炮都集中到了一起,炮轰蒙古大营。
瓦剌军队正在撤离,一部分人已经撤出了大营,但是更多的人则是在营中收拾包裹,准备集合出发。
明军一阵大炮打过去,瓦剌士卒立刻被打得抱头鼠窜,事后明军打扫战场,居然发现上万具尸体,还有一些缺胳膊少腿没法动弹的重伤员,也算是战果颇丰。
随后,于谦命令范广率领神机营,配合着从宣府过来的都督杨洪果断追击,从清风店一直追到了固安,最终在固安击溃瓦剌大军的断后部队,解救出数万被俘的军民百姓,夺回一部分被劫掠的盐铁物资,取得这次京师保卫战的最大胜果。
只有石亨比较倒霉,因为在大同城休整了几天,路走的又不对,结果和瓦剌大军完美错过,等他夺回紫荆关的时候,只能远远看着瓦剌大军离去的烟尘,他手里的兵少,又不敢贸然追击,只得怏怏作罢。
“至少我还夺回了紫荆关呢。”石亨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自此,也先彻底从大明领土撤离,回到草原舔舐伤口,处理内政,安抚各部落首领,平衡草原局势。
大明则是眼看着也先从大明离开,带走了太上皇朱祁镇,带走了一部分劫掠来的盐铁物资,留下的则是京师城外的一片废墟,和数十万因为战争失去美好家园,等着朝廷赈济的百姓。
战争暂时结束了。
大家都开始内部整肃。
草原那面不管,单说大明这面。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京师附近遍地废墟。
草原大军入关以来,除了打仗之外,基本上就是在抢夺物资,被抢最多的就是各种铁器和食盐。
没办法,草原上最缺的就是这些,牛羊肉反而是不缺的。
这年头的大明百姓基本上都是穷得连个响儿都没有,虽然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大明国力有所恢复,但是富裕起来的基本都是地主阶级,百姓还是很穷,一年到头能有饭吃就不错了,现在有人来抢自己仅有的一点东西,自然是要拼命的。
瓦剌骑兵见这群老百姓敢拼命,当然不会客气,东西不但要抢,房子也要烧掉,青壮男女抓回草原放牧种地。
这种对抗就造成一种结果,那就是京师周边一片糜烂,数十万百姓蜂拥到京师,找一口吃的,求一条活路。
因此,整个大明朝廷这几日都在忙这些事情。
其实还有一点不太明显的,那就是土木堡之变的后遗症——武勋一系凋敝,原本领头的老英国公张辅战死,有资格继任的张氏子弟中,嫡子张忠残疾,庶长子张懋又是个八岁的小屁孩,连个领头的都选不出来,文臣一系崛起的势头锐不可当,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有些文臣又飘了。
自古以来,文臣一系最大的目标就是要让圣天子垂拱而治,天子则是利用武将的势力平衡朝堂,确保自己的权利。
但是从宋朝的赵家开始,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让文臣一系爽翻了。
贪腐不用怕,最多就是罢官流放,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可以官复原职,具体案例可以参考北宋宰相赵普。
做错事也不用怕,直接骂一顿朝廷,随手挂印而去,荣归乡里,朝廷也不会找什么麻烦,这个可以参考的案例就多的很了。
总而言之,只要不是谋逆造反,对于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不用担心。
元朝灭宋之后,文人过了一百年比较惨的日子,尤其是宋朝的文人,更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文人的地位仅仅比乞丐高一等,甚至有些文人需要去写一些酸词小曲来维持生活,这才有了元曲的赫赫威名。
只是,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啊,我们想要的是与天子共治天下,不是给草原蛮子写小曲开心的。
幸好,元末乱世来了,圣太祖朱元璋起兵,救万民于水火,驱逐草原鞑虏,恢复汉人江山,得位之正前所未有,文人们欢欣鼓舞,纷纷投效。
只不过这里面出了点问题,太祖朱元璋虽然是出身微末,但是怎么说都是开国圣君,不好糊弄,那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糊弄继任的皇帝就好了,于是建文帝朱允炆登基,身边谋士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荣誉登场,文臣们欢欣鼓舞,以为圣天子降临,结果大家都知道,天子登基就开始针对自己的叔伯,力推削藩之策,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逼得湘王自焚而死,再然后就是燕王起兵靖难,以北平一隅对抗天下,最终入主奉天,诛杀黄子澄、齐泰,文人代表方孝孺更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诛十族的士大夫,文人们期待的好日子又遥遥无期了。
不过文人能怎么办?造反又打不过武将们,只能忍着,这一忍就是几十年,期间武勋一脉一直是暗中压着文臣一系,偶尔还蹦出来个宦官王振执掌天下,一直等到朱祁钰登基称帝,文臣们这才看到了机会。
太上皇朱祁镇亲征失败,自己都被瓦剌俘虏了,本着天子无罪的原则,文臣们一股脑把责任全都扣到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头上,反正这货也死了,没法跳出来辩解,那么宦官一系短时间是无法出头的,谁出头谁就是王振二代,是奔着霍乱朝纲、险君父于危难的目标去的,哪个皇帝都不能忍。
那么,朝中未来能威胁文臣地位的只剩下武勋一脉,不趁他病要他命,难道还要等着武勋一脉选出领头的和自己争权夺利?
不趁机下死手才怪。
反正现在武勋一脉老的老,小的小,壮年没几个,土木堡都死完了嘛。
于是,一些文臣的心思开始活动,首当其冲的就是左都御史王文。
王文,字千之,号简斋,原名王强,北直隶束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官监察御史。
宣德十年十二月,真定卫军张普祥利用白莲教“以妖书惑众”,自称“七佛祖师”,派遣党徒在河南、山东、山西、北直隶等处度人,约定“先取彰德城,以次攻夺诸城”,形成反朝廷骚动,事败后被诛。其间,王强受命审理“张普祥案”。结案后,宣德皇帝钦赐王强更名为“王文”。
英宗即位后升任陕西按察使,后来因为丧父丁忧三年,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六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升任右都御史。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积功升任左都御史,正式成为朝廷核心成员之一。
因此,王文自认为能文能武,又被朱祁钰招回来掌都察院,出言觐见正是分内之事,便上了一本奏折,矛头直指本战的功臣之一——武清侯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