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最强走私犯
作者:上浮小沉 | 分类:历史 | 字数:45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46章 下定决心
孙传庭和魏藻德之间的争执,也是各有各的道理。他们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和利益考虑,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孙传庭作为一位忠诚的将领,他认为应该坚守城池,保卫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而魏藻德则主张与李宇进行谈判,以换取刘泽清的自由和李宇攻占的地盘。
在这场争执中,最终是否要答应李宇的条件,交出刘泽清,换取李宇攻占的地盘,这就要看崇祯皇帝的态度了。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崇祯面临着重大的决策。他需要权衡利弊,考虑到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而崇祯自己其实也比较纠结。他知道如果答应李宇的要求,可能会引起内部的不满和反对。同时,他也担心这样的妥协会削弱国家的防御力量,给未来带来更大的隐患。然而,如果不答应李宇的要求,他也需要面对外部的威胁和压力。
在这个关键时刻,崇祯皇帝需要做出明智的选择。他可以倾听各方的意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最终做出符合国家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决策。无论他最终做出怎样的选择,都需要勇气和智慧来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和稳定。
“温爱卿,你怎么看?”崇祯皇帝对着温体仁询问道。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严肃和期待,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朝廷的决策,而且这个决策将会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崇祯皇帝知道,一旦他做出了决定,这个决定就是最后的定论,不会再有更改的可能。因此,他在做出这个重要决策之前,需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像温体仁这样的重臣的意见。
温体仁是朝廷中的一位重要大臣,他的建议和意见对崇祯皇帝来说都非常重要。这次的问题,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因此,崇祯皇帝希望听到温体仁的真实想法,以便他能够做出一个明智的决策。
在这个关键时刻,崇祯皇帝需要温体仁的支持和理解。他知道,温体仁是一个忠诚于国家的人,他的建议和意见一定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因此,崇祯皇帝希望能够从温体仁那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以便他能够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
“陛下,我认为我们应该交出刘泽清。”温体仁回答道。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是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认真。
温体仁的建议让崇祯皇帝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但是如果能够交出刘泽清,或许能够让朝廷避免一场可怕的战争。然而,这个决定也意味着放弃一个重要的将领,这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个损失。
温体仁,一位朝廷的重要臣子,面对着崇祯皇帝的询问,他以冷静而深思熟虑的态度,对当前的局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陛下,刘泽清现在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势力支持,对于朝廷来说,他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温体仁首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事实的客观描述。
接着,他进一步解释道:“如果我们选择保护刘泽清,那么无疑会激起李宇的强烈反感。李宇对刘泽清的敌意已经深入骨髓,他想要杀刘泽清就如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因此,我们最好不要卷入其中,以免引火烧身。”
温体仁的这番话,无疑是在提醒崇祯皇帝,李宇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他们必须谨慎对待。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个实际的考虑,那就是如果现在交出刘泽清,能够换来李宇攻占的一半地盘,这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也可以看作是刘泽清最后的利用价值,他们必须要好好把握。
然后,温体仁又提到了一个可能的问题,那就是交出刘泽清可能会让下边的军阀离心离德。但他对此并不过于担忧,他说:“成王败寇,只有我们有实力,这些军阀才会服服帖帖的听话。如果我们对他们再好,他们也只会认为我们是怕了他们。”这句话无疑是在告诉崇祯皇帝,只有真正的实力才能让人屈服。
总的来说,温体仁的建议是明智而务实的,他强调的是朝廷的实际利益和实力的重要性,而不是过于关注个人的感情和义气。他的这番言论,无疑为崇祯皇帝提供了一条明智的道路。
温体仁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是从朝廷的实际利益出发,巧妙地缓和了朝廷和李宇的关系,同时也让朝廷扩大了地盘,实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这种策略性的考虑,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手腕。
至于魏藻德,温体仁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他深知魏藻德的为人,知道他不愿意让朝廷交出刘泽清,这肯定是出于他自己的利益考虑。魏藻德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他的行为总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
温体仁和刘泽清之间并没有任何交情,他肯定不会替魏藻德说话。他知道这次的利益是如此巨大,如果用一个无用的刘泽清来换取那么大的地盘,如果是他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他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在为崇祯皇帝着急。
这件事情,其实并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和犹豫。因为,只要稍微停顿一下,就会让你感到愧疚,让你觉得自己对不起李宇给予的如此优厚的条件。所以,温体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退下,不再继续纠结。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崇祯皇帝也听到了温体仁的话,他的内心也开始产生了决断。原本,他对这次交换就已经持有积极的态度,而现在有了孙传庭和温体仁的支持,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不能错过。
于是,崇祯皇帝开始着手准备这次交换事宜。他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寻找合适的人选和物品,以确保这次交换能够顺利进行。他还亲自召集大臣们商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好了,我已经充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并对所有人的想法有了清晰的理解。大多数人的意见都倾向于我们应该采取行动,进行交换。
尽管刘泽清现在的处境已经十分艰难,他的生命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们确实需要伸出援手帮助他。而且,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刘泽清度过难关,我们也能因此获得良好的声誉。然而,我们必须明白,这些声誉都是表面的,它们并不能真正地增强我们的国家实力。
我们必须要做的,是提升我们的实力,以便能够有效地应对李宇和鞑子的威胁。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不是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因此,我做出了决定,我会把刘泽清交出去,以此换取李宇攻占的一半地盘。我相信,这样的交换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说,是有利的。
关于这个决定的执行,我决定让孙传庭来负责。我相信他有能力和智慧来完成这个任务。" 崇祯最后以坚定的语气说道,他的决定已经下了,不会再改变。
崇祯皇帝深知,这次与李宇的和谈条件对于朝廷来说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尽管他无法确切地知道孙传庭是如何与李宇达成协议的,但他明白,如果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导致李宇选择放弃和谈,那么朝廷将承担巨大的损失。因此,崇祯皇帝必须尽快做出决定,以确保朝廷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在崇祯皇帝看来,孙传庭一直是朝廷的得力助手,他的办事能力和政治智慧都是毋庸置疑的。正因为如此,崇祯皇帝对孙传庭在处理这次和谈事务中的表现充满信心。他相信,只要孙传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就一定能够为朝廷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然而,崇祯皇帝也清楚,自己不能过于依赖孙传庭。在处理国家大事时,他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地权衡各种利弊。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确保朝廷的长治久安。
在这个关键时刻,崇祯皇帝深感责任重大。他知道,自己必须要为朝廷的未来着想,不能让任何机会从指尖溜走。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尽快做出决定,以免错失良机。
总之,崇祯皇帝深知这次与李宇的和谈对于朝廷的重要性。他相信孙传庭有能力处理好这次事务,同时也要保持警惕,确保自己在关键时刻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刻,崇祯皇帝将全力以赴,为了朝廷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陛下,是的,微臣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尽我所能去完成这个任务。同时,我也希望我们能尽快把条件谈妥,以便让李宇能够把已经攻占的地盘归还出来。”孙传庭听到崇祯的话后,心中也松了一口气。虽然他明白,按照李宇提出的条件来看,崇祯皇帝很有可能会同意他的请求。然而,崇祯皇帝并没有立即做出决定,这让孙传庭心中始终有些担忧,担心这次和谈会因此而泡汤。
现在,崇祯皇帝终于做出了决定,这让孙传庭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他不再需要担心和谈会失败,可以安心地去执行自己的任务了。然而,对于魏藻德来说,情况就有些不同了。他的脸色显得十分难看,心中充满了对崇祯皇帝的埋怨。他觉得如果崇祯皇帝早些说出自己的决定,那么他就不需要提出反对意见了。因此,他现在感到有些尴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情况。
"好,那么剩下的事情就看孙爱卿你的了。我等你的好消息。至于刘泽清,我随后让锦衣卫抓了,给你送过去。”崇祯皇帝对孙传庭说道。
崇祯皇帝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决然和果断,他明白李宇要杀刘泽清的原因,也理解这样做可能会影响到朝廷的声誉。然而,为了换取一大片土地的利益,他觉得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孙传庭闻言,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尽力完成这个任务。他知道这次行动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因此,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接着,崇祯皇帝立即下达了命令,让锦衣卫去抓捕刘泽清。这一行动的果断和迅速,使得一切都没有受到任何的延误。在这场紧张的行动中,魏藻德想要去通风报信,但是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