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年代文里的配角小村姑翻身啦

作者:夏西西 | 分类:现言 | 字数:120.2万

第292章 后面有人

书名:年代文里的配角小村姑翻身啦 作者:夏西西 字数:2440 更新时间:2025-02-04 02:05:38

就在他低着头算账的时候,朱小琴他们已经到门口了。

脚步声说话声,先不说,那面的香味已经散开了。

其实正常面条味道没这么大,

但是门口那家面店煮面的汤里放了猪油,

朱小琴又喜欢吃辣,

这辣椒在猪油和骨头一块熬出来汤里来回晃荡,

那香味可不是得飘出来嘛。

他们走着过来那一路,

好些人停下来闻是哪里传来的香味。

有些本来准备吃点的馒头点点素面的,

叹了口气,又跑去吃街口那家吃面去了。

这东街只有街口那师傅家的汤是骨头和猪油熬的。

贵是贵一点,但是好吃是真好吃啊。

先把这顿吃了,钱的事再说。

这就是旧货市场的特点,

这个地方除了休息日来逛的人,

基本上在这儿做事的人,都擦政策的边。

有些压根就把那些规定踩在脚底下。

虽然也跟这两年管的没那么严格有些关系,

但是胆子大的人即使是政策最严格的时候,他们也是有自己的生存方式的。

好的时候没什么事,想着赚钱就好了,

很多时候还得想着怎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这就让他们养成了比起一般人有些大手大脚的习惯。

其实也就一碗面的事。

“白师傅,街口那家店生意真不错,我们都过了饭点了,刚刚点好面,又看到一波人进去吃饭了。”

朱小琴一边掀帘子进来的时候,一边说道。

白师傅刚刚看到点影子就已经在收桌子了,

听朱小琴这么说,也跟她说了一下他们东街这些卖吃的店的情况。

“那是,街口那家贵是贵一点,但是用料实在啊,别的店素面是真素面,汤都是水加点盐。”

也不是不能吃,但是吃了好的,

谁还能一直习惯吃普通的呢。

而且有时候加点盐都舍不得,

恨不得他们自己带着盐去吃面。

“那他生意那么好,没关系吗?”朱建国把板子放下来的时候,好奇的问道。

他们镇上也不是没有偷偷开小馆子的,

但是是真架不住人举报。

虽然说现在开个店,按理来说不会怎么样。

不过举报了,执法队这些就得上门看,

怎么着都得耽搁生意就是了。

朱建国他们一开始就是,只能说还好做的人分散,

但是也耽误效率就是了。

“我们这儿后面有人,那面店的老板能一直开着你以为平白无故就能开的?”

这些旧货市场后面都是有人的,要不然人又多又杂,肯定容易出事。

朱小琴点了点头,“也是,大家最多就是个摊子,能开店那都是有点关系的。”

“有靠关系的,也有靠钱的,有些人家里有点别的关系的,

他们都是找了公家挂一下,虽然要交一些钱上去,但是心里安稳啊。”

白师傅说是这样说,但是他想想自己每个月要给的钱,

也是肉痛的很啊。

要不是这几天生意有了点起色,他都要去哭穷了。

不过这些有关系的,也得分个三六九等。

关系差不多的都开吃的店,那也不是没打过的。

不过这种就是看各家本事了。

白师傅又想起了那街口面店和离他不远的那家面店打起来的事了。

你说说就两个面店,都找了十几号人来,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不法分子呢。

不过也是大家两边人看着都不少,最后找了中人来调了停。

所以说这年头,想做点生意,没大背景的,就得家里人多。

要不然就是有什么好事,都得被别人搅黄了。

朱建国听着他们两个聊着这些敏感的话题,没插话。

他吃面的声音都尽量控制的小了点。

朱小琴一开始多点了几个包子就是担心不够,

果然没点多了。

那白师傅的胃口给人一种他刚刚只是去人家面店喝了点汤的错觉。

那肉,那包子,他塞进嘴里的时候,都让人担心他会不会自己把自己噎死。

托他的福,朱小琴是一碗面就饱了。

她夹起了自己面前的菜包子,放到了她哥碗里,

“我吃不下了,哥你吃了吧,可不能浪费。”

一个菜包子的事,朱建国自然吃得下,你就是再来一个他都没问题。

但是他小妹的饭量他还不知道吗,一碗面这就够了?

“小妹,你吃饱了没啊,”

“吃饱了吃饱了,哥你赶紧吃了,我们看完货付完钱还得回家呢,也别老占着人白师傅的地方。”

白师傅一听这话就笑了,额头上那一圈圈的褶子,让他看着都有五十岁了。

这也是后来他说自己才四十出头的时候,朱小琴一度不敢相信的原因。

“哎呀,我这里又不是什么值钱金贵的地方,

休息日都不是,你们看看街上,哪里有几个客人,

你们可是我的大客户了,别说多待一会儿,

就是准备在这里过夜,我也肯定给你们多加两把锁,绝对保证你们的安全。”

“可不耽搁你的事了,刚刚进来的时候,白师傅你不是还愁着什么事吗,等我们把货确认好,给了钱,你就能定定心心忙子的事啦。”

这聊天就是不能冷场,朱小琴虽然社恐的毛病还在,但是她就把这事当她上班来干也不是不能。

朱建国知道他们赶时间,所以只问了一句,就接过包子两口吃了。

“哪里好麻烦白师傅你那么久,我们现在看看那些蛤蟆镜吧。”

白师傅看他们心都在货上面,也不在说些什么别的废话,从他坐着的床板底下,拉了两个大袋子出来。

那袋子一个是正常两个装米的黄麻袋子大小,白师傅把袋子往外拖的时候,还说,

“这袋子都是我媳妇专门给你们缝的,这蛤蟆镜不重,就是全部裹上之后有点占地方,所以她袋子缝大了,说这样你们也好拿。

还有,还有,她看着闺女的书包还给你们加了两条带子,待会儿往背上一背,轻轻松松啊。”

朱小琴看着那简易版的大号书包,

虽然因为放满了蛤蟆镜都鼓了起来,

但是做的还是很有想法的。

“这还做了拉链呢,这袋子成本不低了啊,白师傅,你媳妇手真巧。”

也不是白师傅媳妇太热情,实在是白师傅这个人,做起生意那就是赚半年,亏半年。

好的时候家里没沾到多大光,不好的时候过年一家子都得躲出去。

也就是她在厂里还有班上上,还能有点钱帮他还点债,要不然日子是真不好过。

可算今年没人来要债了,要不然给自己买条喇叭裤,她都心疼。

但是你要说白师傅这人不好吧,他就是一门心思想赚钱,别的坏心思没有,

真跟他分了,她又觉得孩子可怜。

她是不知道丈夫年前拿蛤蟆镜又借了多少钱,

但凡她知道,前几天她丈夫给她钱的时候,她都不会往回推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