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开局南蛮王,统率象兵逐鹿中原

作者:排骨煲仔饭 | 分类:历史 | 字数:111.8万

第382章 扬州州学制度

书名:开局南蛮王,统率象兵逐鹿中原 作者:排骨煲仔饭 字数:2315 更新时间:2024-11-16 15:49:56

“都督,汉军撤了。”

王珪赶来,一边说着,一边用手糊着面上的血迹。

“没受伤吧?”

“都督放心!区区小卒,能奈我何?”

陈庆之欣然一笑。

确实,这一战汉军并没有猛将参战。

据王珪说,后来的汉军步卒似乎是精锐。

其意志力、战斗力都高于普通郡兵,但也就仅此而已。

对王珪来说,无非是杀多杀少的问题。

“汉军退却,短时间内不会再有追兵赶来了。”

“不过,令我好奇的是,一直以来追杀我等的,仅仅是些城池守军。”

“似乎……刘备没有一丝将我等留下来的欲望。”

对于这点,陈庆之百思不得其解。

就算是刘备忙着打袁术,那也该抽出一定的亲卫军南下。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且只有两种。

第一种,刘备并不认为陈庆之能给他造成足够的麻烦。

甚至说,刘备认为陈庆之所能造成的麻烦,远远没有达到调动禁卫军的地步。

第二种,刘备有足够的信心,仅凭各地守军就能擒获陈庆之。

但,据目前情况来看,陈庆之并没有发现能够与自己的白袍军相媲美的军队。

至于到底是哪种原因,这就要看‘当事人’如何解释了。

…………

“王上,目的已经达到,那这魏冉该作何处置?”

荀彧的眼神,一分审问、二分自得,三分忧虑、四分无奈。

早在刘备制定了,以各地守军钳制陈庆之的战略时。

他荀彧就已经警告过刘备,陈庆之乃是孟良麾下都督。

孟良那识人、用人的眼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会平白无故派一个陈庆之出来么?

肯定是陈庆之在某些方面有着过人之处!

像这种大将,如何是普通守军能够钳制的了的?

可,刘备非说,各个世家一定留有私兵。

甚至,各个世家没准还有隐藏猛将。

他觉得,一旦陈庆之南下,这些世家一定不会坐视不管。

但事实打了刘备一个响亮的耳光……

私兵,确实有。

甚至不止魏冉有!

能称之为大将的,也有。

但那个太守忍住了,并没有拿出来。

刘备低估了世家的底线,也错估了世家的做事风格。

“唉!孤知错了,是孤轻视了这陈庆之……”

“早年这陈庆之,只是过褒斜,北上关中,谁能想到,此人竟有如此能耐?”

荀彧摇了摇头,这件事,他与郭嘉早就讨论过许多次了。

明军各级将领,并不能单以官职论能力,否则会吃大亏!

更何况是一军都督?

“大王,事已至此,那这魏冉当如何处置?”

刘备揉了揉眉心,颇为心累的看了眼战报。

钟无艳所说不假,刘备是真的打算培养魏冉。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世家、寒门的人。

但,现在魏冉第一个把自己私兵拉出来了。

若是不做处置,怕是会让私兵盛行。

对于一个胸有大志的诸侯王来说,这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文若,你替我手书一封……”

“魏冉作战不利,降职三级,贬为城门校尉。”

“南方山越紊乱,特,着魏冉领兵清剿,戴罪立功。”

城门校尉,乃是汉武帝时创立。

是为京师都城把守城门的将官,论权利,不大。

但其工作地点,却能接触到京师中的达官显贵。

是故,在和平时期,这个官职往往供不应求。

相较于此,魏冉这个官阶却又有所不同。

刘备在后面加了句话:清剿当地山越。

这个意思就是,你魏冉可以不用回建业述职,还待在南安便可。

看上去贬职了,但实际上拥有了相当大的自由。

前文提到,城门校尉属于中央官职。

那自然轮不到南安当地管辖,但他魏冉人还在南安,简直就是一个外放边将。

甚至,他魏冉的部下、军队所有人员,都可以自行组建。

这也算是一种敲打,打一棒子,给个甜枣。

荀彧认认真真的写完,呈上给刘备过目。

“唉!魏冉能力不错,年纪适中,正是我大汉未来之柱石。”

“孤……实不忍让其泯然众人。”

对此,荀彧深以为然。

魏冉的能力,是他亲自鉴定过的。

纸上谈书有可能,但若是纸上谈书的能力,能到达魏冉这个层次,也是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一方大吏了。

想到这儿,荀彧忽的想起什么。

“大王,吾曾与奉孝彻夜探究,孟良麾下为何人才济济。”

“忠臣猛将层出不穷,以致于我等与之对战,每每落入下风。”

这个话题,吸引了刘备的注意。

这也是他一直犯愁的事情,为什么这些人才都去投奔孟良,而非自己这个汉室后裔?

“文若还请细说,孤当洗耳恭听!”

“王上可曾听闻,雍州二宫、益州二院?”

这个二宫、二院,指的是孟良麾下的四个学府。

而这个名称,早被各地百姓口口相传,他刘备如何不知?

“文若之意,可是让孤效仿与他,广揽天下年轻才俊?”

多年的君主积累,让刘备的政治、军事敏感度有了质的飞跃。

若是早些年,荀彧如此点拨,他刘备是完全听不懂的。

只见荀彧点了点头,面色有些犹豫。

“大王英明,微臣还未明言,便已知微臣所想!”

刘备呵呵大笑,摆了摆手。

“文若过誉,乃多年相交,默契尔!”

荀彧的心中,不自觉的一股暖流划过。

多好的主公哇!

丝毫没有上位架子,简直如同手足之交!

“王上,孟良之学府,我等应学,但还不能完全学。”

“哦?还请文若明言!”

荀彧正了正身,调整了一下坐姿,以缓和因久跪而麻木的双腿。

“孟良敢于设置四个学府,是因为其麾下世家人少,而寒门人多。”

“大王可了解那陈仓的长歌学府、雒县的山笙书坊?”

“这两处只招寒门、百姓,而不招世家子弟。”

刘备皱眉想了想,似乎绣衣使者的情报是这样的。

“孟良麾下世家少,故设置这两处书院的阻力小。”

“但孤有所不同,麾下文臣大多出身世家……”

“既如此,只设立世家学府,如何?”

本以为这个想法不错,一定能得到荀彧的肯定。

但得来的,却是荀彧在那大摇其头。

若是事情如此简单,荀彧又何必单独在这个时间段说?

找个时间,写个折子,走流程送上来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