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牧渊:我在大渊搞扶贫

作者:独唱何须和 | 分类:历史 | 字数:198.5万

第631章 孔永熙暗中谋划 正宪帝改革军制

书名:牧渊:我在大渊搞扶贫 作者:独唱何须和 字数:3397 更新时间:2024-12-19 03:19:39

架阁库走水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附近各州,当然也包括沭州。

“你说什么?烧了?全烧了?”听闻消息的孔希尧呆立当场,手中茶盏滑落在地。

“是,烧得一干二净!这下整个东吴故地的鱼鳞图册全部荡然无存!”孔永熙焦急地道,“父亲,这下可遭了呀!本来咱家的地契就都被他们拿走了,还指着官府底档重新写地契呢!可如今就连官府的底档都没了,那咱们还怎么证明咱家有哪些地呢?”

“阴谋!这绝对是阴谋!柳明诚他是故意的!”孔希尧咬牙切齿,突然感到一阵眩晕,身子直挺挺倒了下去!

“父亲、父亲!”孔永熙慌忙喊人将孔希尧抬回床上,又让人叫来了自己的七弟孔永烈。

孔家诸子都是习文的,只有这个幼弟孔永烈是练武的,原本在东吴也有个校尉的职务,只是东吴战败,他看形势不好,便早早弃了官回家来了。

“老七,地道挖的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这一两日便能挖通!”

“原本打算只让你一个人去,现在我改主意了,你一个人是不够的。一会儿我写几封信,你多带几个人出去,你自己去京城,让其他人带着我的信奔赴江南各州联系其他世家!柳明诚他不是胆子大吗?那咱们就干脆也把事情闹大!我倒要看看,这大渊皇帝他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江南!”

“是,小弟这就去准备!那父亲的病......”

“为兄也算粗通医术,府里也有药,你不必担心,有我呢!”

“好,那我这一两日就动身!”

“现在的十二卫制度是有很大弊端的,父传子、兄传弟,俸禄优厚,看上去是很稳定,可就是因为太稳定了,所以几乎都没有什么上进心。这帮京城的老爷兵平常充当个仪仗什么的还算可以,可真上了战场见真章,那就露馅了!”祁翀一指桌上的奏章道,“庆王叔的奏章里也说了,此次伐吴,左右勋卫、左右翊卫损失最大,实在是因为能力不足,而且大多时候只能起辅助作用,不堪大用!如此禁军,留之何用?”

“陛下所言固然在理,只是,十二卫是由太祖皇帝亲领的镇国军改编而来,历来便以忠诚着称,贸然改革,是否会引发非议?”祁榛有些担忧地道。

“非议什么?十二卫还好意思说自己忠诚?谢宣叛乱他们是没参加吗?当然,没有都参加,但至少相当一部分人是参加了吧?”祁翀不屑地道,“论起忠诚,他们也不比其他人强到哪里去!再说了,军制改革也不是仅针对十二卫,其他军队也都一样!

太祖皇帝原本设置八军守边境、十二卫护京城,算是内外都兼顾了,但是弊端还是有的。

十二卫就不说了,日渐堕落,尤其是谢宣执掌十二卫期间,买官卖官几乎都是半公开的了!

八军也未必强到哪里去!刚毅军的贪腐,四叔你是亲历者,你应该最清楚不过了!”

祁樟老脸一红,哂笑道:“吃空饷什么的,哪支军队不是如此啊?只不过是吃多吃少的区别罢了!”

“还有威毅军的叛乱,一支三万人的军队仅仅掌握在一两个人的手中,这是极其危险的,这一点,相信四位都深有体会吧!”

提起一个月前的严鼎叛乱,祁樟、祁榛、韦乾度以及不知自己为何会被叫来参加这个军制改革会议的许衍都在心里打了个寒颤,这场叛乱令每个人都心有余悸,其影响至今仍未消散。

“还有厢军,空有数量,毫无战力!对了,二位王叔,你们知道厢军士兵退役的年龄是多大吗?六十岁!哈!这不是开玩笑吗?我大渊子民有多少人是能活过六十岁的?能活过四十岁的恐怕都不到一半!就算能活到六十岁,路都走不动了,还能行军打仗?

无论是威毅军的叛乱、刚毅军的贪腐还是十二卫和厢军的无能,都指向了现今军队制度的弊端,所以,军制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四叔、八叔,你们草拟的改革方案朕看过了,换汤不换药,不是朕想要的那种改革。朕也拟了个方案,你们看看。”

祁樟接过祁翀递过来的折子,展开来和祁榛头碰头凑在一起翻阅,看完之后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疑惑。

“陛下,这军制革新之法中有许多内容臣等不甚明了,尤其军区一说闻所未闻,能否请陛下详释一二。”祁榛合上折子道。

“好,那朕就说说。”祁翀站起来在殿中踱步道,“先说京城。十二卫存在的本来目的是拱卫京畿和皇宫的安全,可现在的十二卫能力、忠诚度都大不如前,朕的安全指望他们显然是不现实了!所以,朕已经成立了御前侍卫营专门负责皇宫安全,此外,再由庆王自此次的南征军中择八万有功健儿成立两支军队,一支是京兆府辖下的军巡司,扩充至三万人,品级也要提升,完全承担起京城的治安防御之责;另一支五万人,驻扎于京城附近险要之地拱卫京城,这支队伍直接隶属于朕,名字就叫京营。

十二卫干脆便全部裁撤,所有士兵编入其他军队之中。而且,今后这两支军队的兵源都不直接从百姓中招录,而是从边军中择优抽调,这两支军队俸禄也依然要高于其他军队。此事要形成制度。

再说地方。太祖皇帝将八支禁军全部置于边境,地方州县则只有厢军,这固然有防外敌重于防内患之意,但也有失偏颇。就说前年吧,流民自京西路一路向东,席卷了小半个大渊,多少州县官束手无策,为何如此?除了少部分官员心怀叵测、有意放纵之外,主要还不是因为地方上没兵吗?没有禁军,厢军战力又差,结果就只能任由流民过境。

朕的意思是,这次禁军、厢军要一体改革,今后不再有禁军、厢军之分,只要符合条件者皆同等参军、同等待遇,不符合条件者一律给钱遣散。今后,设置一个年龄界限,佰长以下的士兵到年龄就要退役,以确保军队的主力永远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禁军、厢军合并之后,将除了京兆府之外的地方划分为九个军区,每区可置军三至六万不等;另外,济沧、捧日、天雷三军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军区,直接归枢密院管辖,其下统军亦各在三至五万之数,全国总兵力则维持在六七十万上下,不超过八十万。

每军区依旧设大将军一人总领军区内所有军队的调度、训练之责以及麾下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免,但大将军仅有在本辖区内调动军队之权,非战时如需越界调动,则权力在朝廷。

军区之下设卫、所分守辖区险要之所,卫所之数与驻守人数根据情况而定。分置于各地的卫所,除了听大将军调度之外,闲暇时也可应州县官之邀,协助地方捕盗镇反,承担原本的厢军之责。

九大军区及三支特殊兵种皆归枢密院管辖,枢密院内部机构也要改革,今后主要负责的是军事情报的收集、五品以上武将的任免、重大战役的指挥等等,兵部则负责军械、军饷、军功、征兵、惩戒等事宜。

此外,所有军区内皆设置御史之职......”

祁翀说到这里看了一眼许衍,许衍这才明白自己被叫来参会的原因,顿时专注了起来。

“每卫皆设军御史一人,每军区设提调军御史一人、副职二至三人,总负其责。军御史由枢密院和御史台共同任命,同时对二者负责,其职责就是纠察军中违法乱纪之事,若有查处,直接呈报军法司。

兵部亦于各军区设置军法司。今后凡有干犯军法者,除二十杖以下轻罪可由各卫所主将自行处置外,凡重罪一律交由军御史查证属实押送至军法司,经军法司审理无误,再行定罪量刑。

大致就是这些了。诸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在场几位细细咂摸,逐渐明白了正宪帝这场改革的目标——将军权牢牢抓在皇家手中,或者说就是抓在皇帝手中!

九大军区与原来的禁军八军看似差不多,甚至每个军区管辖的地盘还要比原来更大、兵力更多,但实际上,军区大将军的军权已经被削的七零八落了!手下中级将领的任免权归了枢密院,军法权归了兵部,还要受御史台监督,甚至就连手底下的兵都不能集中在一处,而是要分散开来,要离开自己的辖区更是非得有朝廷军令不可!也就是说,军区大将军几乎仅剩下了训练和带兵打仗的权力。

而同时,由于枢密院牢牢掌控在皇亲国戚手中,皇帝仅需控制枢密院,就可以间接控制全国军队!

正宪帝这一套举措,令四人感到了由衷的敬佩和折服,尤其是将军队执法权单拿出来交给兵部这一手,大大限制了军队主将“一言堂”现象的产生,可谓神来之笔。至于正宪帝毫不掩饰地抓军权行为,无人觉得有任何不妥,毕竟,一个皇帝,尤其是一个年轻、进取的皇帝,不抓军权才怪呢!

因此,这个提议就这样轻松地通过了。事涉军事,也无需经过内阁,只需要枢密院执行、兵部、御史台配合即可。

只有许衍提出了一个问题:“陛下,厢军裁撤之后,裁下来大量的士兵恐为隐患。这些人虽比不上禁军,但毕竟也是从过军、拿过刀的,万一惹是生非,恐为地方之祸。”

“许中丞这个问题提的好,”祁翀点头肯定道,“这样吧,退下来的士兵可以补充到衙门充当衙役,另外,退役补偿金也可以给的优厚一些,让他们足够买些田地或做点小买卖,总不至于无以为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