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牧渊:我在大渊搞扶贫

作者:独唱何须和 | 分类:历史 | 字数:198.5万

第252章 祁清瑜怒火中烧 柳明诚劝谏母亲

书名:牧渊:我在大渊搞扶贫 作者:独唱何须和 字数:2057 更新时间:2024-12-19 03:19:39

然而现在不是责怪连述和桑玉奴的时候,心中暗自吐槽几句后,柳翀还是只能继续劝祁清瑜。

“祖母,桑玉奴落难的时候连述没少帮她,否则她现在恐怕已经死了,桑玉奴知恩图报,以身相许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呀?您何不成全他们呢?”

“我又没说不让她报恩,可报恩的方式有很多种,也不是非得以身相许啊?就算要以身相许,那也应该先回来禀报,由主人做主许配,而不是擅自私定终身。若是府中奴婢人人皆如此,那以后还有什么规矩可言?”

柳翀一时语塞了,祁清瑜的话也有道理,这里可不时兴自由恋爱,婚姻大事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奴婢的婚姻则由主人做主,奴婢确实没有私自做主的权力,从这个角度讲祁清瑜是对的。

可接受过新思想的柳翀显然无法接受这种观念,在这个问题上他和祁清瑜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是理念的不同。

柳翀暗暗自责起来,说起来桑玉奴如此大胆很难说不是受了他和杜心悦的影响,包括“自由择婿”的观念也是他灌输给桑玉奴的,可杜心悦有个对她宠溺至极的父亲,所以才有大胆的资本,而这个资本桑玉奴却没有啊!

他一时想不出什么替桑玉奴开脱的好理由,只能好言好语地求着祁清瑜,可祁清瑜在这个问题上观念极为保守,死活不吐口,只一个劲儿让人去催互人。

好在柳明诚及时赶了回来,问明了情况后柳明诚道:“母亲,当年儿子曾答应她二十岁以后便放她自由,后来只是因为翀儿要用她,因而此事便暂缓了。说起来她其实早就应该是自由身了,既如此便应当允许她自由择婿,若是发卖了她岂不是让儿子成为言而无信之辈?”

“你的话固然有道理,可你以为我气的只是这一件事吗?你别忘了,就是她怂恿翀儿和杜家那位小姐私下往来。一个奴婢自身行为不端也就罢了,还教唆小主人做出那样的事,不该罚吗?我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放她自由,可只要她一天是我府里的人那就得守我府里的规矩!”

柳翀顿时替桑玉奴叫起屈来:“祖母,我和心悦那事也不怪她,不是她教唆的,再说了那桩亲事您不是都赞同了吗?怎么还算后账呢?”

“一码归一码!我赞同你们的亲事跟我怪罪那个贱婢是两回事!”祁清瑜的态度依然坚决。

柳翀再次语塞,他不敢再争辩下去了,再说下去他怕祁清瑜连杜心悦都会怪罪进去。虽说他的亲事不需要祁清瑜的允准,可出于对祁清瑜的敬爱,他还是希望这门亲事得到老人家的祝福而不是反对,因此他只能暂时闭嘴。

柳明诚忙道:“那也不必发卖呀!她在京城帮了翀儿不少忙,毕竟是有功的,母亲待人一向仁厚,怎就容不下一个小小奴婢呢?”

“不发卖也行,那就还她卖身契让她离开,从此以后她便再跟府里没有任何瓜葛了,也不准她再在商号做事,省得再败坏了我家的声誉!”祁清瑜看似是让了步,但这个条件柳翀依然无法接受,他求助地望向柳明诚。

柳明诚感受到了他的目光,他犹豫了一下道:“夫人、孙氏、翀儿,你们都先出去吧!”

见柳明诚要屏退众人,知道他们娘俩是要说些体己话不想让别人听到,因此三人及满屋子下人呼啦啦都退了出去,屋里便只剩下祁清瑜、柳明诚母子了。

柳明诚深吸几口气,撩袍跪倒在祁清瑜面前。

柳明诚是典型的忠臣孝子,始终遵循着“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的法则,因此一见这架势,祁清瑜就知道儿子是又要说些她不爱听的话了,轻叹了口气道:“说吧!”

“母亲,儿子有句忤逆的话,不敢说又不得不说,您听了千万别生气。”柳明诚小心翼翼道,见祁清瑜并没有什么反应,继续道,“儿子想问您一句,二十年前紫玉之事您后悔过吗?如果能有一次重来的机会,您还会那样做吗?”

“你!你怎么能问出这样的话?”祁清瑜勃然大怒登时站了起来,柳明诚这话如同一根针一般刺进了她的心里,“那件事伤我多深你不知道吗?你怎么还敢再提!”

“儿子自然知道母亲不愿意提,可不提它就没发生过吗?母亲心里固然受了伤,可您想过兄长的心里伤的有多重吗?”柳明诚今日一反常态,竟然跟祁清瑜顶起了嘴。

祁清瑜显然也是没想到柳明诚今日竟会如此这般,一时也没了言语。

“当年兄长和紫玉发生那事时,您也是说坏了长公主府的声誉,在她生下柳恢后不管不顾地将她发卖了,结果当天夜里她就自缢而亡了。从此兄长便与我分了家,再不登长公主府的门,您则放出话去永远不见柳恢,母子之间日渐疏远!此事难道您心里就没有遗憾吗?这么些年来,兄长始终不愿与母亲亲厚,不是他不想孝敬母亲,而是他心里过不去那道坎儿!毕竟,有一条人命拦在那儿呀!”

祁清瑜颓然地跌坐在榻上,柳明诚这番话狠狠地戳在了她的心坎上,她的眼泪已经在眼窝里打转了,但是倔强地没有落下来。

柳明诚知道自己今日已经触动了母亲,既如此那就得趁机将母亲的心结打开,否则只怕以后再无机会,因此只能暂时狠下心来不顾祁清瑜的感受,继续道:“母亲,我知道您一生最重声誉,可有些事您把它想的过重了。就说紫玉一事吧,您觉得此事坏了名声,可事实上呢?大家的确谈论了一段时间,可最多不过一两年以后就无人再记得此事了!可您呢?您付出了母子离心二十年的代价,值得吗?所以儿子才要问您一句,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您还会那样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