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作者:七月糯米饭 | 分类:古言 | 字数:188.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44章 机械化收割
有小东新发明的收割机,二季稻的抢收饶是不慢。
梁士绅为了第一时间邀请两位致富达人上门,表示愿意在睦州多留几天,自告奋勇当他们的伴游,所以有幸参观到大塘村的秋收。
义卖会结束已经是下午,林桑他们带客人回村时大家都在忙碌,没人顾得上打招呼,但他们受到史上最隆重的汪汪队迎接。
自从吴大伤人事件,里长受伤后,村里家家养了狗。如今大家生活慢慢好了,一只只都养得膘肥体壮。
上次从汉国回来,最让林桑吃惊的是村里狗狗的基因变化。
她家里新生的几只小罗威纳都长大了,纷纷打野又生了下一代。还是跟村里的古早田园犬孕育的后代,混血的小模样又呆又怪异。
她以前见过一只梗犬和萨摩耶的串,梗犬的脸型和五官,然后长着萨摩耶的绒毛,那尊荣让人一言难尽,让她记忆至今。
这两种串说不出来谁比谁更奇特,偏村里的狗都认识她的房车,所以她每次回村被这些长相起飞的串一代包围时,总是升起今夕何夕的奇异感。
林桑自己还没感觉,梁士绅却是相当感慨的。
且不看村里满山满地的庄稼和六畜,也不看高楼新房,只看这一群膘肥体壮的狗群,他就看到了村子之间贫富的差距。
只有余粮富足才会去养狗,这玩意儿不会下蛋产奶更不会耕地拉车,除了有守门属性,基本上就是个消耗品。可要是家徒四壁,谁家需要养这个?
结果这还不是最震撼人的,梁士绅是被这个村子的科技感彻底拍晕在岸上。
见到隆隆的收割机往稻田里轧过去,刚开始他还吓得喊了出来。
“怎么回事,这样不会压到那些谷子吗——”
结果他还没问完,就看见谷子固然被卷入车底了,可是很快又随着转轮扬起来,接着自动装入卡车的车斗里。
不过一顿饭的功夫,收割机车几个来回,一亩地的谷子就都装到了车里。一旁手里提篮子的小屁孩欢呼着一拥而上,开始捡掉落的谷粒。
老梁暗暗点头,这个村的人能处,就算富足了也不能浪费。
可是接下来他又看不懂了,因为收割车一大斗装满了以后,开到一列几只奇形怪状的机器旁边,一股脑儿地将斗里的稻穗都倒了进去。
张着大嘴的机器吞下稻穗,很快分梳出来。金色的谷粒流水一样哗啦啦往下洒,剩下往另一边吐出的则是桔梗。
很快就有人上前将成筐的稻子搬走,摊洒在晒谷场上。桔梗也有专人处理,有司机开着货车不知道运到哪里去了。
这都是什么名场面,老梁只会干瞪眼说不出话来。
半天他憋出一句:“怪不得夫人说三两天就好,这样的速度,两辆车就抵过一村的劳力啊。”几时宣州百姓也能用上这些,那才是真的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大皇子看老梁羡慕得两眼出血,赶紧给他描绘蓝图。
“这是从千年前墨家的匠术发展来的,为什么要造纸出书,兴办教学,就是为了将老祖宗的智慧发扬光大。要知道,大塘村也是从一锄头一镰刀土里刨食过来的。”
倒也是,任何发展都需要时间,他这趟总算没白来,抓住这样一个好时机,就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要知道吴越虽然整体富庶,但山地极多,像他们一样被困在山里的贫困县不知几何。
老梁提出一个要求:“刚才秋收的那些,收割机,打稻机,这些都能印到邸报上吗?我想带回去给乡亲们看看。”
这个提议不错,将大塘村的科技化农业之路作为全国的典型,一旦传播出去,传达的绝对是积极建设的正能量。
林桑赶紧叫来小银:“你不是带着一个记者班吗,选几个人写几篇报道,放到下一期的第四版上,每个人找一个角度写一写大塘村一年来的发展变化,必要的地方配上实景图画。”
小银赶紧去张罗了,可惜墨经能指导小东发明各种机械,却没办法造出相机,那才是有图有真相呢。
谁叫自己学的是化学而不是物理学,相机什么的她也无能为力啊。
但是梁士绅已经相当满足了,有了这一期邸报的指引,相信对家乡人会是一种最直观的冲击。
最让老梁没想到的是,冲击他三观的还有大塘村的饭食。
别看他家财万贯,但平时生活是很节俭的,唯一会让老梁动用大笔银钱的时候,就是家乡每次遭灾的时候。
他会奔波张罗着买粮买菜,冬天还会给灾民准备炭火和冬衣。
所以他跑了这一趟,不仅没下任何拍品,甚至都没花大价钱点两个庆丰楼的招牌菜。上一顿他直接要了两碗片儿川,一碟子小菜,跟马夫两个对坐着秃噜秃噜对付了。
然后就是各种钻营找商机,酒会上人家在品尝各式美食,就他一人在到处薅人。好不容易逮到林桑一拍即合,谈得尽兴都忘了自己上一顿是什么时候进的食。
老梁的节省就连马大元都是要绝倒的,林桑家里能折服皇帝的菜肴,直把老梁吃到怀疑人生。
他最喜欢的是一道鳜鱼,皮脆肉嫩,酸甜开胃的芡汁包裹着每一口。不管是酥脆的还是嫩滑的口感,都像炸弹一样在嘴里弹开。
“鳜鱼竟然能做出这样的味道?”就连头和尾都炸得香酥无比,老梁沾着汤汁嘎嘣嘎嘣啃得很欢乐。
今天席上除了这道松鼠桂鱼还有新鲜的玉米烙。林桑终于敢把玉米拿出来栽种了。
这不像红薯和土豆,都是从最深的土里刨出来的,还比较能解释出处。玉米长势太扎眼,若是有人认真追问起出处,还真不好糊弄。
所幸前段日子出了趟远门,回来后林桑掏出几把金色的种子,让孩子们试着种种看。结果俩月后丰收了,家里今天就喝上了鲜榨玉米汁,还做了个孩子们最爱的玉米烙。
老梁对着红薯和玉米种子汩汩流泪。
“这些粮食亩产真的有几十石?这可太好了,今后乡亲们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他向林桑讨购,林桑大方地分享了,除了留好下一季的种子,她将剩下的都做成了爆米花。
用黄油爆的玉米香甜无比,林桑点了几个孩子跟她一路去宣州,大家就吃了一路。第一次吃到这样香甜的零食,孩子们根本停不下来。等爆米花吃得差不多时,老梁家的村庄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