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门阀
作者:俊后生 | 分类:武侠 | 字数:96.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7章 抚顶
“还请杨公教……”
魏无醉再次叩首道:“不,还请杨公救我。”
此时,魏无醉的额前和鬓角,全都已经浮现出豆大的汗珠。
又因为频频叩首,所以他绾着头发的那顶青莲冠已经微微倾斜,犹如歪斜的佛塔一般。
这位樊楼掌柜、每月月旦评上洛京最风流之人,此时已无往日的风流倜傥模样。
“小儿无状,自然要有大人收拾手尾,”杨诛挥了挥手,屋内便凭空生出一股清风,托着魏无醉的膝盖将其硬生生从地上搀扶起来,“我已经布置了后手,你就放心罢。”
已经布置了后手?
我怎么不知道?
听面前这位杨公如此一说,魏无醉顿时狐疑满腹。
将蕃国大论之子论钦陵,以及那个北天竺来的番僧那罗祢婆寐串联起来,这件事情虽然是“大阿爷”做的,而这个“大阿爷”,便是杨公给自己布置的另一身份。
但是,“大阿爷”的名头,近些年来一直都是樊楼和他魏无醉在借用。
而且,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其实是魏无醉在忙前忙后。
因为此事既涉及刺王杀驾的大事,又兼为京兆韦氏满门报仇,所以他事必躬亲,恨不得事无巨细地将所有事情都亲手处理了才好。
“杨公到底布置了什么后手,以及……他是怎么绕开我去派人布置的,他手里还有何人听用?”
魏无醉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可是却不敢开口询问。
而既然他都不问,杨诛自然也不会主动去说——就如同他刚刚所言,魏无醉不过是他当年心有所动,所以才发善心救下的韦家故人之后——现在,京兆韦氏都已经没了,魏无醉也只是为他干活的一个工具人罢了。
魏无醉又不是他的亲儿子。
“儿孙自有儿孙福,况一外人乎?”看着眼前这小心翼翼模样的魏无醉,杨诛不由得摇了摇头。
同时,他心中暗暗为自己那位老友感到惋惜。想当年,京兆韦氏一门何其煊赫,可如今他家的这根独苗恐怕已难成秀禾了。
…………
秀者,嘉禾也。
千秋节宴上,正宴即将开席,菜肴还没被宫娥和小黄门送上,倒是一名名礼部的官员托举着木盘子走入敬思殿的庭院。
他们全是来晋送祥瑞的官员,天子庆寿,礼部自然要有所表示。
不过,礼部官员好歹都是读书人,现任的礼部尚书陈柯又是有名的谦谦君子,自然不会像之前那个二皇子李生金似地,想要拿神龟、白狼、白鹿之类的“硬货”来邀宠,他们送上来的祥瑞不是秀禾,就是并蒂莲花,要不就是双生灵芝。
虽然这些东西在《符瑞志》上都仅仅是下瑞,但是胜在不是与社稷相关,便是寓意王者广布德政,万民得以生养。总而言之,送这些祥瑞,绝对不会出问题就是了。
而在这些祥瑞之中,只有一件属于上瑞,赵无咎远远看了一眼,脸色顿时有些古怪。因为那上瑞不是其他,正是他之前在释菜礼上孝敬先生用的那只肥鸡。
哦,不对,叫白雉。
说来也巧,那个进献白雉的礼部官员也是赵无咎认识的人,高以适。
他正抑扬顿挫地向念送着晋表,说明白雉是天子广修德行,天俾万国的体现之类的。赵无咎越听就越觉得尴尬,不过当他看到礼部官员也把白兔当作祥瑞送来,这种感觉就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大周自有国情在此。
送祥瑞嘛,不寒碜。
(注释:白兔在古代确实是一种祥瑞,事实上,在元代之前兔子都没有被大规模养殖过,野生的白化兔子其实很少见。)
“端正”了心态,他又重新把目光投向了薛承誉的虎系这边。这时那只猛虎正在这。轻薄公子的驱使下,竖着尾巴,学着小狸奴的步伐,在周围旁观者眼前挨个走过。
有胆子大点的好事者,此时甚至敢伸手摸摸老虎的脊背,碰碰它那条长尾巴。
“这些人也真是的,竟然真敢把老虎当成猫了。”赵无咎一边感慨,一边也把手伸了出去,直接按到了老虎脑袋上。
原本还在走猫步的猛虎,身子顿然一僵,脑袋也撇了过来,似乎是想要看看究竟是谁有那么大的胆量?
…………
仿佛掐好了时间,那些身披南蛮藤甲死士全都解开了身上带着的油布包裹,露出了里面装着的弩箭。
他们整齐划一地将短弩上了弦,然后鱼贯而出,迅速钻过被锯断的千鳞分水柱,扑向了目标地点。
敬思殿后邻近太液池畔的地方,有一条遍植榆柳的夹道。这儿的绿荫实在太浓密了,就算是艳阳天,院内也只泄下一些稀疏的光影。而此时,天已经黑了,此地更是阒寂无声,根本没有什么人。
最先遭遇袭击的,是一个小黄门。他是伺候一个参加欢宴的宾客“更衣”,正在茅厕外等着的时候,突然看到十来个黑影迎面扑过来。他刚瞪大了眼睛,接着就被一把横刀斜刺里抹了喉咙。
然后遇袭的就是那个如厕的宾客,正在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时候,随即“噗通”一声栽进了茅厕之中,脖颈处还插着一支弩箭。
为首的黑影走到这里,暂时停住了脚步,他也是这一队人的领袖。
在将那个小黄门也拖进茅厕,丢进粪坑之后,他才对众人做了个安全的手势。
五个黑影立刻向前,分别抢占了假山和楼阁,占据了一些高点,将弩机对准了通往敬思殿外面庭院的一条道路。这既是为他们之后撤退做准备,也是为了防止一会儿闹开之后,有禁军从这条路悄悄绕后捅向队中其他人的腰眼。
然后,又有七八人解开了几个看起来就颇为沉重的麻布口袋,他们打开口袋,每人从里面拿出了一具具用桐油反复浸透又晾干之后才制成的唧筒。
所谓的“唧筒”,说白了是一个竹圆筒,前有水口,后有推拉杆,杆的一头裹着压实的、类似千层鞋底的棉布。用的时候,只需要一拉,便可从水口吸水入内;再一推便能喷出去。
唧筒原本是武侯铺子的用来灭火的器具,一般制造得也很粗糙,绝不会像他们这些人做的唧筒那么精细。
它们之所以被制作得如此精细,则是因为它们里面装的不是水,而是一些三陈三沥的麻油。
这种麻油里面丝毫没有半点渣滓,将其喷出的时候也不需要担心堵住水口。
而且,这些唧筒此时也不是用来救火,反而都是用来放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