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生下来,活下去
作者:飘流瓶之大西北 | 分类:都市 | 字数:39.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0章 后,我们这一代人
最初的改革开放下海经商,造就第一批万元户的时候,我们还是小孩。
后面的股票经济,原始股的发行,我们正在上学,对经济两个字连个概念都没有。
房地产布局全国的时候,我们正在进厂打镙丝,在流水线当工人,只见到各地一幢幢高楼拨地而起。
所以我们错过了许多,前半生只顾着低头干活而忘记了抬头看路,这一看,不得了,赚钱的事我们这一代人都没赶上!
最近失业了,呆在家,没事了胡思乱想,回顾了一下过往,才知道我又赶上了什么。
为什么这次经济下行,和以往都不一样?
"今年不好过啊,日子肯定会紧巴巴的,能省就省吧。"“今年找工作太难了,我周围985的同学找到合适工作的都没几个”
这是中年人和年轻人现在最常见的话题,经济下行已不再只是企业家们茶余饭后的专属话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对这件事有切肤之感。
这次经济下行,为何给人的感觉如此强烈、广泛而深刻呢?
聊聊根本原因
要找到答案,我们不妨把时钟拨回到2015-2018年。彼时,中国楼市正经历一轮史无前例的暴涨。人们热切地讨论着房价,不少人开始跑马圈地式的买房,生怕落于人后。
这种社会氛围,对理解当下的形势至关重要。
在那段岁月里,不同阶层买房,有着各自的考量。富人希望资产保值增值,中产阶级担心财富缩水,而在一些地方,农村家庭甚至要掏空积蓄为儿子买婚房。在社会的裹挟下,房价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现在,我们正为那时的狂欢埋单。
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各方主体债务的集中到期。政府、企业、居民无一幸免,谁都逃不过偿债的命运。降本增效,追逐利润,成了共同的目标。
然而,想要实现并非易事。一线城市房价的回落,引发了资产与信用的双重问题。为了避险,各部门纷纷缩减开支,反过来又抑制了房价,形成了恶性循环。
前所未有之势
新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则受到了一线城市产业收缩的影响。至于三四线城市,由于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就业岗位减少,工价自然也就下降了。
如果说经济是一张大网,那么社会氛围就是编织这张网的线。当连农村的大爷都开始感叹日子的艰难,并主动节流时,消极的预期已悄然弥漫。
人们对未来的信心,终将影响他们的经济决策。
舆论,是这张大网的推手。当它一边倒地看好楼市时,房价就会水涨船高。而当它集体唱衰经济前景时,消费的热情也会被浇灭。
正是在舆论与现实的博弈中,这轮经济下行呈现出了前所未有之势。
这次经济寒冬之所以格外刺骨,根源在于它的社会基础——那个房价暴涨的年代。债务的集中爆发,加上悲观预期的发酵,共同导致了眼下的局面。
作为过去十年间最重要的产业和基础设施,房地产行业带动了大量的上下游产业也贡献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当这艘大船慢慢停止航行了,原先的那些水手最先变得无所适从。
接着这股“东风”蔓延到了生活中的各行各业,这才有我们今天的这一幕。
经济周期难以避免,但社会氛围却时刻塑造着它的轨迹。认清这一点,或许我们就能以更开阔的视野去观察变局,进而探寻化险为夷的良策。
这几天还有一个怪象,菜市场的蔬菜涨价快赶上猪肉了,西红柿5块一斤,豆角7块,这是西安最近的菜价,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去年炒的最凶的养殖业,猪,牛这些说是资本进入被打压了,许多人负债破产,这些价高价低一点也影响不到咱小老百姓的生活,太贵了咱就少买干脆不买了,但这菜价涨这么高,我们不可能盐水泡饭不吃菜吧?
难,今年咋就这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