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进错房,嫁给八零最牛特种兵

作者: | 分类:现言 | 字数:102.7万

第391章 肆年行五,伍年行四

书名:进错房,嫁给八零最牛特种兵 作者: 字数:2132 更新时间:2024-11-16 14:43:28

第二天,不光林晚夏没回村里,连江肆年都没回。

林晚夏要买房是认真的。

纵使马上86年,镇上也没有商品房出售。

能买的房子只是那种夫妻双方都分了福利房,多余一套的。

但是只能私下交易,官方是不认的。

江肆年虽然是“地主”但是已经很多年不怎么回村,对镇上并不熟悉。

思来想去,林晚夏直奔四嫂家,请四嫂帮忙。

四嫂在娘家过了一晚上,身上的死气沉沉少了很多,人也年轻了些。

不管是不是视觉上的错觉,总归,看起来舒服些。

江肆年注意到四嫂身上崭新的面包服,也注意到四嫂和四哥之间的亲昵,贴在林晚夏耳边轻声道谢:“谢谢!”

听见林晚夏坚持要买房,四嫂顿时顾不上回婆家的事,让江伍年自己回去,自己跟林晚夏找房子去。

林晚夏问江肆年:“要不,你也回家?”

江肆年摇头,“陪你。”

家里已经习惯没有他,不差这两天。

江伍年一看弟弟都不回家,自己也跟着去找房子。

路上,星星好奇地问江肆年,“爸爸,为什么你排行老五要叫四年,伯伯排行老四要叫伍年呢?”

江肆年摸摸星星的脑袋,给他解惑:“因为名字不是按照排行来的,是按照生日来的。我生日是农历四月,所以中年是个四,年是辈分。你四伯伯生日是农历五月,你大伯伯生日是陆月。”

星星“哦!”一脸恍然。

其实四嫂自己是不认识什么人的,也是再托亲戚朋友打听。

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办事都是你托我我托他,他托她,直到办成为止。

也不知道托到第几个人,终于有了眉目。

有一对退休老教师打算卖房。

他们的儿女都考上了大学,分配在其他城市。

希望老俩去其他城市定居,顺便帮他们带带孩子。

老俩舍不得孩子又舍不得房子。

这房子不算太老,建成也就七八年,老俩住的很有感情,舍不得它荒了。

想了想,就打算租出去或者卖出去。

要求就是要爱护好房子。

这大概是林晚夏买房子最快的一次。

到中午吃饭,已经是“乔迁”宴。

老俩口东西早就寄走了,就等着房子租出去或者卖出去就上火车走人。

林晚夏看了看,房子是好房子,多层二楼,南北通透,大概有个六十来平。

主要这年代房子多数都不大,一般就是五六十平。

再小还有三四十平的,反而大的不多见,只有特别有钱或者有权的人住。

房间里的家具都是正宗的红木家具。

这种家具一般没什么过不过时。

墙面什么的整体比较干净。

林晚夏没打算长住,所以也不打算再费劲装修。

直接把行李拿了过来。

暖气是教师福利,免费供应的。

他们这种私人协议,也不敢让官方知道。

如果知道,房子怕是要收回去。

林晚夏想,反正也不贵,买套房子千儿八百的,全当住酒店了。

当然,房子不贵这事仅限于林晚夏这么认为。

四嫂和四哥看林晚夏的眼神,只差把“你个败家娘们!”写脸上。

四哥悄悄问江肆年,“渔民都这么赚钱的吗?”

一千块的房子都说买就买?!

江肆年看了林晚夏眼,林晚夏一脸无辜,笑着道:“没有,我们这不是还没有住的地方吗?万一我退伍了好有个落脚地。所以倾家荡产也得买。”

四哥一脸肉疼,“你早说!去村里申请块宅基地自己盖多好?一千块能盖三间砖瓦房,又大又亮堂。”

江肆年敷衍道:“等回来了,有机会就盖。”

“你现在房子都买了,婚礼打算什么时候办?”四哥追问。

“办婚礼?”江肆年反问,“办什么婚礼?”

“你娶弟妹都不给人家婚礼的?”

“我在部队办过了。在她们村也办了。”江肆年道。

都办两回了总不能再办一回。

“那怎么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村的风俗。娶媳妇儿这么大的事肯定是要在村里办的才算事。”

江肆年摆手,“我们孩子都这么大了办什么?”

“你这不是当兵吗?情况特殊。当然是特事特办。再说,这事你们说不办,咱爸那关你就过不了。你知道的,他那人好面。”

江肆年看向林晚夏。

“别看我。我已经嫁两次了。俗话说好事成双,可没有好事成三的。”

四嫂犹豫了下也跟着劝:“夏夏,我觉得这婚礼还是得办。咱们这边看重这个。再说,平日里公婆随了不少礼,就等着你们结婚时候要回来。

你们要是不办婚礼,怕是婆婆又得跟你闹。”

“闹呗!我也不能彩衣娱亲。”林晚夏才不在乎江母闹不闹。

四嫂轻叹一声,没再劝,脸上明显是不赞同。

林晚夏干脆换了话题,“四哥,四嫂,咱们这边地多吗?收成怎么样?”

四哥长长叹息一声:“多什么?一个人七分地。大哥和小五户口不在村里,二姐三姐家人户口也已经迁走。剩下我们九口人六亩三分地。”

“六亩多地还少?”在林晚夏眼里,六亩多地可不少。

江肆年开口解释:“我们这边土质不太好,挨着黄河的红泥庄稼能好些,但是很多地方比较碱,一块地最多能有一半不出粮食。”

“不光这样。”四嫂道:“就那么好地,长出来的庄稼要交公粮。公粮都是要检查的,必须最好的,稍微次一点儿人家都不收。收来的粮食好的交了公粮,剩下的留出一家九口一年的口粮就不剩什么。”

九口人衣食住行,再节约也是个数。

一块钱对林晚夏来说也许只是给孩子得零花钱,可是在四嫂这里是一家九口好几天的菜钱。

林晚夏想了想,“四哥,四嫂,现在改革开放,正是干个体户的好时候,要不你们跟我们走?我在京城帮你们租个店面,你们试着做个小生意?”

四哥四嫂,一个摇头一个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