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云记
作者:文如风 | 分类: | 字数:61.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二六 规模宏大的紫微城和上阳宫
正月初十那天到了黑天以后,唐玄宗此行浩浩荡荡的车马队,才到了洛阳城。
洛阳城的二十多位主要官员,都打着灯笼前来接驾了。洛阳城已经亮起来成千上万只灯笼,在洛阳城官员的指引下,车马队从洛水北岸皇城东的上东门,进入了城内的一条东西路。这条路两边挂了好多灯笼,但没有走动的行人和骑马的人,更没有抬轿的人和马车,为了迎接皇上车马队的到来,已经对交通进行了管控。每隔五十米有一位带刀的士兵站在路边,每个路口处有四个士兵站岗。
在这条东西路上往西行了没多久,进入了皇城紫微城,紫微城的面积比长安的皇城还大,非常气派,现在已经是灯火通明了。
玄宗坐的马车停在了皇城南部的大院子里。玄宗让迎接车马队的洛阳城官员们,把跟随他来的大臣们安顿在洛水南北岸的部分坊内,更多的大臣则是安顿在了洛水南岸的坊中。
玄宗将除了武惠妃和李一以外的所有后妃和皇子,包括太子,安排在了紫微城内的各个宫殿中了。玄宗将具体安排方式跟高力士说了,高力士亲自指导后妃,皇子,和太子入住到了各自所居的宫殿内。年幼的皇子依然还是跟奶妈住在一个殿内。李亨的奶妈四五年不回家了,借此机会回家探亲了,所以李亨现在独自住在一个殿内,由三位宫女,一位太监照顾饮食起居。
李亨和母亲杨贵嫔,住在紫微城东部的东城里面,但不是同一个殿。王皇后和赵丽妃,还有太子李瑛,都住在紫微城中部偏东的东宫,不过他们也都不是住在同一个殿。
李琮,王忠嗣,还有其他由奶妈带着的皇子,以及其他妃嫔也都和李亨一样,住在东城,但是不是同一个殿内。东城是一片很大的宫殿群,由同一个大院子围起来,组成了紫微城的东部片区。
北面的圆璧城则是专门驻禁卫军的城区。玄宗和武惠妃,还有皇子李一和他的奶妈,向西出了宜辉门,进入了上阳宫。玄宗让杨思勖带一些卫兵,同车夫一起,把此次来洛阳的所有马匹,和马车都牵到了北面的禁园内。
上阳宫内也是一片灯火阑珊,玄宗叮嘱小柱子、小玉子帮助李一和奶妈,把随身所带衣物,搬到了上阳宫内的仙居殿,并帮李一和奶妈在这处偏殿安排好了床铺。
玄宗吩咐小衫子,和原先在兴庆宫侍候他和武惠妃的八位宫女,一起将上阳宫的正殿观凤殿,收拾了一下,将里面的桌椅板凳重新排列了一下,又将寝室床上的被褥更换了新的。
玄宗和武惠妃在上阳宫的院落间散步,因为新换了环境武惠妃很好奇,想走一走,瞧一瞧。他们散步的另一个原因是,这边的御膳房人员,也是刚从长安城搬过来,也需要清洗锅灶,所以要等一会儿,玄宗和其他所有家庭成员们,才能吃上晚饭。
上阳宫建设的富丽堂皇,非常奢华,除了宫殿鳞次栉比,金碧辉煌以外,飞檐斗拱的屋檐下的图案精美,飞起的檐角造型奇特,有的还挂着铜铃。亭台轩榭,拱形的廊桥,曲折的河道,潺潺的流水,与宏伟壮观的宫殿群,组成了一片气派的豪华的帝王居所。
天空中的月亮虽不是满月,但也超过了半月,高高挂在黑色的天空中,很是明亮,将周边的星星显得黯淡无光了。在月光的照射下,这个挂了好多红灯笼的上阳宫,宏伟壮观的轮廓,让武惠妃赞叹不已。
“陛下,臣妾第一次来东都,原来东都紫微城的规模,超过了长安的皇城了。眼前的上阳宫,居高临下,所望到的洛阳城的景象太美了。上阳宫的宫殿群,比东边紧邻的紫微城宫殿群,修建得更精美绝伦,富丽堂皇。”
玄宗说:“上阳宫修建于高宗时期的上元二年。高宗委派时任司农卿和将作大匠的韦弘机,带领能工巧匠们,和众多劳工们修建的上阳宫。正是由于修建得过于奢华,韦弘机被尚书左仆射刘仁珪和侍御史狄仁杰弹劾,而落得个罢官的下场。”
武惠妃说:“原来如此啊,韦弘机只考虑到了工程的富丽堂皇和奢华,却忘记了尽可能去建得简朴一些。”
正当玄宗和武惠妃谈话聊天,杨思勖过来了:“陛下,御膳房已经做好了饭菜,已经派宫女将饭菜端到上阳宫观凤殿内的饭桌上了。您可以去用膳了。”
玄宗说:“好的,朕和惠妃这就到观凤殿用膳。”
第二日,玄宗在紫微城的中间大殿内上了早朝。玄宗第一件事就是在朝堂上问宋璟:“宋爱卿,朕昨日赶到崤谷的时候,发现道路很窄,那可是从长安到洛阳最近的路啊。朕觉得对这段路有养护责任的河南尹,和知顿史需要被撤职。你意下如何?”
宋璟在文官中间一排的前列,双手握着笏板说:“陛下,您在巡行途中,如果只是因为看到道路狭窄,没有修好,就罢免了两位官员的官职,这样或许会使得日后各地纷纷征集民众,大修道路。这样以来本来就十分劳累的百姓,会因大量修路工程而付出巨大体力而病倒。”
玄宗说:“你说的这方面,朕还真没考虑过呢。朕不能因小失大,朕决定不再追究他们的责任了。”
宋璟回玄宗道:“陛下应该让河南尹和知顿史,来朝堂上听一下自己的罪责,然后您再赦免他们,这样既让他们知道了过错罪责,又能很感激您。”
玄宗说:“宋爱卿,你说的很好。苏珽,你起草一份诏书,将现任河南尹和知顿史叫到洛阳紫微城来,朕要面见他们。”
苏珽在西面一排文官的前列,双手握着笏板说:“微臣遵命,退早朝后就去起草此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