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御厨在现代
作者:暖手宝宝 | 分类:现言 | 字数:121.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67章 ‘《四库全书》卫士’
“文化型啊,我给你你们展开说说。”UK又端起茶碗。
“别装模作样了,赶紧说!”糖糖一拍桌子,UK立刻‘喳’了一声。
糖糖似乎又忘了镜头前的的婆婆大人。
“据说乾隆一生创作了四万多首诗歌,也就是说他平均每天都要创作一到两首。
这个数字已经比唐宋时期许多文学大家,创作的作品多了很多。
但是或许是因为他自身的文学造诣不怎么高,所以他的诗歌几乎都不见了踪影。
但是由乾隆主持编定的《四库全书》,却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几千口人抄写,耗时十年编成的丛书。
此书分经、史、子、集四部,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
不仅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着作,还收录收录史书,诸子百家着作,收录内容十分丰富,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吧?”
众人点头。
“后来中国进入最难得八年,我们的前辈为保护四库全书,决定用人力把书籍转移。
战争爆发初年,前辈连夜点书分装,据资料记载,当时图书馆全馆职员集中在一起,点书装箱直到装了3日夜。
《四库全书》140箱、馆中其他古籍善本88箱,共计228箱。
次日,这228个大箱子离开当时的图书馆,运往浙江,也在杭州沦陷之前离开了杭州。
从此,四库全书开始了漫长的漂泊岁月,从点书分装到达约定地点。
历时整整9个月,途经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共2000多公里。
在战乱和交通落后的条件下,除了短短的浙赣铁路运载外,大多数路程主要靠船运、人挑、马驮。
《四库全书》运抵贵阳是在一个深夜,据资料记载,这一批书包括文澜阁正本、前文澜阁误抄书、文澜阁遗存书、前文澜阁续藏书、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总计3467部册”。
当时计划存放古籍的馆舍是由旧粮道署修缮改造使用,条件很差,不但面积狭小,而且房屋结构不适合作为图书馆。
没有人知道《四库全书》要在这里存放多久,就像没有人知道抗战要持续多久,于是,建一个专门书库的计划就被提上日程。
当时的图书馆完成了各种建设图纸能支出明细,详细说明了书库的构造设计。
然而,战乱时期,条件所限、时间紧迫,这个书库只停留在了图纸上,政府最终决定购买现成房屋来解决存放问题。
于是,当时的教育部看中了张家祠堂。
张家祠堂地处贵阳市威清门外,有大小房屋数十间。
房屋结构和质量基本符合藏书要求,稍加修缮即可使用—也确实是当时最好的替补方案了。
据后来政府出具的收据显示,购买张家祠堂房屋地皮,共花了“法币贰仟肆佰元整”。
之后,140箱《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以及当时图书馆原有的数万册馆藏古籍,一同装运入藏张家祠堂。
一起进去的,还有政府指派的两位书籍保管员,资料记载这两人还是父子—他们住进张家祠堂,并着手重新清点。
可惜“好景”不长,日机突然空袭贵阳。
18架飞机呈品字形,从城东侵入市区,轮番轰炸最繁华的大十字商业区及周边地段。
而张家祠堂与轰炸地点的直线距离只有约2公里,古籍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当时图书馆的职员建议,把《四库全书》鳌山腰的地母洞里,桂州多山。
地母洞地处北郊,有茂盛的森林、坚固的溶洞, 安全可靠。
经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后,一致决定把《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迁往地母洞。
因地母洞面积有限,只迁移《四库全书》,原本图书馆的的古籍仍存放张家祠堂。
贵阳多雨,“天无三日晴”,实在不算是藏书的好气候。
于是,在把《四库全书》迁到地母洞之前,为了防潮,人们在洞内筑起了石头铺叠柱脚,上面搭起木板,下放置石灰去潮。
在台上靠近洞顶的地方,建了一座斜形瓦棚,用来遮滴水……
《四库全书》放入地母洞后,为了方便看守的职员、工役和警卫住宿,还在洞口附近建了3间草房。
当时因为还是担心《四库全书》潮湿受损,一度商议运往抗战时期迁至遵义湄潭县的浙江大学托管。
为此,当时有人开了几箱书后,没有发现潮湿霉烂。
又见阳光可自洞口普照全部书箱。
地母洞又有防空优势,在这里很难找到替代地点。
于是,当时的保管员详叙藏书实况,汇报古籍未潮湿,不必迁移,但应经常检查的记录。
就这样,《四库全书》在地母洞中安然无恙地保存了5年8个月之久。
能安然无恙也是保管人员的兢兢业业和责任心。
比如,为有效除潮,当时还专门制订了晾晒的具体操作流程,在第一次晾晒时还顺便要做好清点工作。
因为首次晾晒的除潮效果显着。
之后,每年秋季对《四库全书》进行晾晒除潮就成为定例。
快要解放时,又在春季增加晾晒一次,为每年两次。
但是,古籍还是不得不离开地母洞。
解放前一年,日军攻入黔南独山县,贵阳震动,开始组织疏散。
前辈决定将古籍转移重庆。
再等待前来接收古籍的车辆时,当时的保管员集齐人力将书从地母洞又搬运到张家祠堂集中。
车到之日,古籍装箱起运。
多日之后,古籍安全抵重庆。
还专门指派了保管古籍的安保人员。
之后,新中国胜利的日子终于到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次年,由6辆汽车载运的《四库全书》离开青木关,耗时近两个月,于7月5日抵达杭州。
自1离开之日,9年后,《四库全书》终于回到了它来时的地方。
文澜阁《四库全书》西迁至贵阳后,除了在贵州省立图书馆存放5个月。
在张家祠堂存放7个月,之后的5年8个月都是在地母洞度过的。
地母洞存放《四库全书》的这件大事,在当时属国家机密,知晓的人寥寥无几。
直到200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才有人到贵州省图书馆联系拍摄专题片,几经周折才找到地母洞。
今天贵州省图书馆的档案柜,静静地存放着273页《代管文澜阁》档案。
这些都是因为那些默默奉献的护书卫士,不然今日大家再也看不到完整的《四库全书》了。”
UK说完,大家深受震撼,默默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