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
作者:北极0之北 | 分类: | 字数:59.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51章 文学研究会
原来,徐智摩昨天就已经回到了沪上,他在去拜访一位好友的途中,恰巧远远看见李斯年和卡洛琳等人从电影院里面走出来。
当时他因为有急事,就没有上前打招呼,没想到今天却成了他调侃好友的把柄。
徐智摩故作神秘地笑了笑,说道:“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也。”
李斯年连忙辩解道:“哼,你可别冤枉我。我们回来的时候买船票,还有我后来去武汉,人家卡洛琳都帮了不少忙,所以我才请她吃饭看电影表示感谢的。再说昨天我徒弟也在场啊,他可以作证。”
徐智摩听李斯年提起了新年去武汉的事情,便没有再继续调侃下去。
他叹了口气,说道:“我在报纸上面看到你初一特地去武汉为施洋律师送行的事情了,你有心了,你的举动真的让我非常感动。”
李斯年也收敛了玩笑的态度,认真地说道:“哪里哪里,这次武汉之行,我又听说了施律师的很多事迹。他不畏强权,坚守法律的正义,他才是真正令人钦佩的英雄。
相比之下,咱们离京之前,一国总统和总理为了争权夺利,竟然公然践踏法律,炮制出所谓的‘罗文干案’,那些北洋高官都应该辞职谢罪。
能够为施律师这样的人筹划葬礼,我也感到十分荣幸。”
徐志摩闻言,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时济兄,你做得对。我们虽然只是文人,但也不能对社会的苦难视而不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正义发声,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两人在沉默中共同缅怀了一阵遭遇不幸的施律师后,心情渐渐平复下来。
李斯年率先开口,感慨地说道:“槱森,一段时间不见,我感觉你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很多啊。
之前,你所写的那些诗歌里透露出的可都是‘布尔乔亚’气息,比我写的那些诗歌都要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每一首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
我还真没想到,现在的你,竟然也开始关注起社会正义这种事情来了。”
徐智摩听出了李斯年话中的调侃,微笑着说道:“人嘛,总得要有些进步,不是吗?其实我也挺惊讶的,想当初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你整天逃课,一副‘学渣’的模样,现在竟然成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写的诗歌也越来越有深度,都快赶上我了。”
说完之后,他又继续似做解释的说道:“这次施律师的事情,让我意识到,作为文人,我们肩上也有一份责任,那就是为社会发声,为正义呐喊。文学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抒发,更应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李斯年闻言,点头表示赞同道:“你说得没错,文学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它更像是一面时代的镜子,映照出了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心灵。我们文人有责任通过文字,去揭示社会的真相,去唤醒人们的良知。”
这时,徐志摩突然想起了什么,他问道:“对了,斯年兄,你听说过文学研究会吗?”
李斯年好奇地挑了挑眉,问道:“文学研究会?你怎么忽然提到这个?”
文学研究会是在1921年由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的进步文学团体,它是华国现代文学史上成立最早的新文化团体之一。
除了他们,还有周作人、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笛山等许多知名人士参与其中。
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它的成立,在华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推动了文学学科意识的确立和文学观念的现代化,还极大地促进了文学创作与研究的繁荣,加强了文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徐智摩解释道:“这次回乡,我遇到了同乡前辈蒋方震先生。他与我深入探讨了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并热情地邀请我加入文学研究会。
在得知我与你的关系之后,他还特别让我替他向你发出邀请。
不知道你对加入文学研究会感不感兴趣?
我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让我们汇聚更多的文学同仁,共同探讨文学与社会问题。”
李斯年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问道:“哦,是那位与蔡锷将军并称为‘士官三杰’的百里先生吗?”
蒋百里是华国着名的军事理论家,年轻时曾留学倭国,并毕业于倭国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毕业成绩名列同期第一名,与蔡锷、张孝准并称为“士官三杰”。
回国后,他曾经被袁大头任命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
虽然他担任校长职务仅有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然而在这期间,他却以非凡的魄力和决心,对学校事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的改革不仅显着提升了军校的整体实力,还极大地改善了教育质量,为华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这些人才在后来的岁月里,为华国的国防建设和军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的改革举措也推动了华国近代军事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发展,为华国军事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袁大头称帝后,蒋百里先生毅然决然地选择入川,辅佐蔡锷将军共同讨袁。
此后,蒋百里先生还陆续参与了新文化运动、“基尔特社会主义”运动、“废督裁兵”、“联省自治”运动、“省宪运动”等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
因此,他在华国政坛和军事领域都取得了显着的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去年,蒋百里先生还撰写了《华国五十年来军事变迁史》一书。
这部着作以广阔的历史视角、深刻的分析和丰富的资料,全面展示了从同治十一年以来五十年间华国军事领域发展变迁的复杂历程。
它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华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空白,还开创了研究近代军事史的先河,为后来的军事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徐智摩与蒋百里两人是同乡,他们都来自文化底蕴深厚的海宁硖石镇。
这个小镇在近代以来可谓是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徐智摩与蒋百里两人之间既是亲族又是师兄弟。
蒋百里比徐智摩大了十五岁,他的堂兄是徐志摩的姑父。因此,徐智摩一直尊称蒋百里为“福叔”。
而且,二人都曾拜梁启超先生为师,在思想上都深受梁的影响。
徐智摩自豪地向李斯年说道:“是的,就是蒋百里先生,他还算是我的远房长辈呢。去年在北京的时候,我有几次想介绍你们相互认识一下,但是都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
李斯年听后,惊讶地说道:“太巧了!前几天也有人邀请我加入文学研究会,那人说他也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
徐智摩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巧的事情,不由好奇地问道:“是谁邀请你的?”
李斯年回答道:“是商务印书馆的一位编辑,也是《小说月报》的主编。我前几天去商务印书馆请他们帮忙出版我新写的小说时认识的。”
徐智摩又问道:“哦,那他叫什么名字?”
李斯年说道:“他叫沈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