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俏美厨娘,王爷他嗜甜如命
作者:姜萦 | 分类:古言 | 字数:37.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2章 永安王妃
“姑娘,小心脚底下。”桃枝撑着伞站在孟素锦身侧,她实在想不通姑娘为何要冒雨跑到城外来。
此时的雨不算大,张郡守正带人在不远处支棚子,以便让那几个村子里疏散的老百姓暂时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荀惑也在旁边指挥手下搭建窝棚。
他们速度极快,不多时就拉起三个能容纳二三十号人的棚子,随即又在每个棚子前垒出来两个大灶,大铁锅顺势就放在上头。
直到看见孟素锦进棚里后开始忙活,桃枝才恍然大悟。
她家姑娘实在心善,老百姓还没过来,她就已经想到要搭棚施粥。
沈时年在前方救人,那她便替他守好大本营。
六口大锅架在灶上面,往上窜的火蛇让周围的温度都升高了许多,此时已然有一部分老百姓拖着沉重的步子从村子里撤离出来。
他们就指着家里的庄稼过活,一场雨落下来彻底毁了基本成熟的稻田,且不说赋税徭役怎么交,往后的日子都没法活。
尤其是雨到现在还没有任何停的迹象。
孟素锦将熬粥的活交给邱伯和齐妈妈负责,她另外煮一锅祛寒的姜汤,毕竟湿气重容易着凉,一旦发热再治起来就麻烦了。
这锅姜汤她不打算停,没了就继续添。
约摸一个多时辰后,陆陆续续的百姓基本上都进了城外的窝棚里,六个村子大概有一千多人,还算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荀惑把事情安排以后,就带了几个人守在孟素锦这边,以防万一。
皱眉看着排成长队领姜汤的灾民,荀惑还是不放心,“孟姑娘,待会您先回城吧。”
主子临走前让他一定守好孟姑娘,如果真出了意外,他以死谢罪都没用。
孟素锦亲自在灶前给老百姓盛汤,轻轻摇了下头,“不着急回。”
将碗递给面前半大的孩子,她叮嘱了句,“慢些喝,小心烫啊。”
“谢谢女菩萨!”
“谢谢,谢谢!”后面的人也跟着谢。
“大家都别着急,斗篷蓑衣都穿好,姜汤是管够的,随时都能过来领。”
哒哒哒。
官道上一队车马由远及近。
中间的马车很大,四匹神骏的枣红马一看就知不是常人能用得起的。
荀惑瞪大了眼睛,这……
这是王妃的马车。
但主子并未收到王妃要来的消息。
来不及多想,他立刻迎上前去。
车厢里美貌的妇人一身绫罗锦裙,捧着本话本子半靠在软榻上,感觉到马车停下来后,扬了扬眉,“去看看外面是怎么个情况。”
片刻后,婢女回话,“是世子爷身边的荀惑侍卫,丰永郡连下五日雨,下游村子遭了水灾,他正带人在城外施粥。”
水灾?
“让他进来回话。”
荀惑进了马车却只站在车厢尾,恭敬的行了礼,“属下见过王妃。”
“世子呢?”
“回禀王妃,泗海郡洪涝肆虐,主子一早便带人前往泗海郡救灾。”
“哦?”永安王妃搁下手中的话本子,“本妃听说世子喜欢上了一个姑娘?”
荀惑额角的冷汗瞬间就冒了出来。
他也不知远在盛京的王妃究竟如何得知此事,甚至于动身来到丰永郡,一时之间他竟没办法回话。
知道沈时年身边的人只听他的,永安王妃也不为难他,“只需告诉本妃那姑娘是谁便可。”
即便他不说,王妃也能查出来,因而荀惑也没瞒着。
躲在窝棚里的老百姓都在悄悄看着停在那里的车队,压低声音讨论这是从哪来的贵人。
孟素锦累的胳膊都快要抬不起来,她刚准备放下勺子,就见那架马车直接停在了粥棚的旁边,一位仿若牡丹般雍容华贵的美妇人从车中走下来。
她言笑晏晏的说道,“果然是个极标志的姑娘。”
“时年眼光不错。”
轰的一下,孟素锦只觉有惊雷劈在头顶。
等到她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坐在了马车里。
永安王妃看她傻愣愣的模样,掩嘴笑的乐不可支,这姑娘模样好,性子看上去也不错。
为了沈时年这小子的亲事,她将盛京贵女瞧了个遍,还真没有长得比她更好看的人,尤其是那双眼睛,像是一汪清泉里映着满天繁星一样,漂亮的紧。
她这趟果然没来错。
接到李臻的信件时,她二话不说就命人收拾行囊,那时她就打定主意,只要姑娘不是作妖的人,她便直接上门提亲。
她连聘礼都带过来了。
拉过孟素锦的手,永安王妃声音温温柔柔的很好听,“手这般凉,下回可不许这样糟蹋自己的身体哦,累了就歇着,凡事亲力亲为那不得累坏你呀。”
不知怎的,孟素锦眼眶有些发酸。
王妃的手很暖和,她幼时曾幻想过娘亲还在世会是什么模样,眼前的情景似乎和她想的样子重合在了一起。
“别害怕,我可不是棒打鸳鸯的恶婆婆,永安王府历来都不搞世家联姻那一套,只要阿年认定你,我们都不会反对的。”
“谢谢您。”孟素锦喃喃细语,羞的头也不敢抬。
永安王妃越看越觉得合眼缘,笑眯眯的把她拉的更近,“自家人说什么谢,我生了四个臭小子,就盼着有个娇娇软软的漂亮女儿,如今见了你,可算是能满足我养闺女的心了。”
听到这些话的孟素锦更是羞红了脸。
她完全想不到沈时年的母妃初次见她就这般热情,她能听出她话里的真诚,并非故意诓骗她。
当然,身为永安王妃,她也没有必要骗她这个举目无亲的孤女。
心神定了后,她扬起浅浅的笑,“沈大人住在刑狱司的官舍,您若是住不惯客栈,我家还有座空宅子。”
是他们孟家的老宅。
爹娘还在世时,他们一家人都住在那个宅子里,后来爷爷觉得那里太空旷,就重新置办了青梨巷的小宅院。
这话是真真说到了永安王妃的心坎上,她很是高兴的摸了摸她的头,“那可真是太好了,我正愁没地方安置呢,真是个贴心的好姑娘。”
才不大会功夫,她就发现了姑娘身上这般多的优点。
沈时年这小子的眼光果然就没有错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