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廉官赵南星传奇

作者:雪中飞鸿 | 分类:历史 | 字数:39.3万

第83章 水田之争

书名:廉官赵南星传奇 作者:雪中飞鸿 字数:2067 更新时间:2024-12-19 03:16:20

万历接到张四维关于重新起用吴中行、赵用贤、艾穆、邹元标等人的奏疏之后,照准执行。

这四人又陆续回到朝廷,担任了职务,“一条鞭法”也被一风吹掉。因停止此法,符合官僚和地主豪强的利益,张四维官声颇佳。在朝野内外,经常能听到对张四维的赞誉之辞。

树欲静而风不止。正当张四维春风得意,欲在首辅任上大显身手之时,张居正的余党早对他恨之入骨,乘机对他发动了进攻,弹劾他的奏章一篇接一篇地飞向朝廷。他们想拥戴申时行为首辅,将张四维逐出朝廷。

在此之前,张四维并未发现张居正余党的活动异常,还陶醉在朝野的赏识之中。当他发现这一切之后,仓促上阵应战。他将与自己亲近的几位言官(御史、给事中等)召集起来,准备反攻。

一天,张四维将申时行的一个心腹、御史张寅召到文渊阁,晓以利害,愤怒地说:“首辅这个职位,就像太阳运行一般,有春必有夏,有秋必有冬。连大诗人李白都说‘皇帝轮流作,明日到我家’,我在此位是轮着了,下一个就是申时行阁老。他怎么如此迫不及待呢?”

他又对张寅说:“告诉申时行和他的门客,马上停止对我的弹劾。要不然,我若组织官吏们反击,远远比他的力量强大!”

过了几天,张居正余党仍无收敛之态,张四维便让拥戴自己的言官写好反击的奏疏,准备第二天上奏万历皇帝。

这真是芝麻掉到针眼里,也怪他官运不佳——偏偏就有了凑巧。凌晨,老家有人来报:他的父亲张老太爷于5日前一命归天。

张四维一看陡生变故,心想:完了,一切都结束了。他分别给那几个准备弹劾申时行的言官写了信,宣布就此休兵罢战。叮嘱他们做好“自保”,注意自身安全。当场烧掉了与弹劾申时行有关的书札。

当天,张四维就写了回家守制的奏疏,递到了万历皇帝的手中。

张四维在万历皇帝的心中,从来没有过张居正那样的份量。况且,就张居正那样德行优秀的首辅,让他“夺情”、不回家守制还闹出了轩然大波,何况张四维?

于是,万历朱笔一挥,一诏即准,允他回乡守制3年。守孝期满,即返回朝廷,“起复”原职。其实,这基本上就是一句空话。漫长的3年啊,谁知道其中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变故?

可惜,在3 年“丁忧”期将满之时,张四维便身染沉疴,不久便一命呜呼。这颗首辅新星,像一颗流星似的,在天上闪了一下就消失了——这是后话。

张四维回乡守制之后,申时行继任首辅。由于他亲眼目睹了上几届首辅的得失沉浮之后,看到在此位置上下来的,鲜有善终的,便从反面接受了教训,为人深藏城府,老奸巨猾。在皇上面前唯唯诺喏,在朝廷高官面前八面玲珑。这样,朝政也便一天天沉闷下来。

五十在上层官吏们争权夺利的同时,一批有正义感、有志气的官吏,却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北方农业生产的主张,其中开发京东水田就是之一。

北方人民种植水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东汉人张堪就提倡在北京顺义一带种植水稻,以解决京城粮食不足问题。到了明朝,又有人提出在京东地区种植水稻。当然,停留在口头上。直到到了徐贞明,才开始真正付诸实行。

徐贞明何许人也?徐贞明,字孺东,江西贵溪人。隆庆5 年(1571年)进士。万历3年(1575年),徐贞明由浙江山阴知县被调为工科给事中。上任之后,他多次上疏,主张在北方种植水稻,并撰写了《潞水客谈》一书,对北方种植水田的可行性做了详尽的说明和阐释。

当时,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对徐贞明的主张十分支持。但由于当时国力匮乏,又有人左右掣肘,再加上朝野对张居正“夺情”之事的纠缠,使他没有精力再顾及此事,故京东开发水田之事就没了下文。

张居正死后,申时行当政的万历12年,徐贞明又结合“水利当兴者十四事”,写了《沿边水利垦田事宜》的奏疏。他的主张得到了湖广道御史徐待的赞同,户部当即批准执行。

接着,申时行奏准皇上,任命尚宝少卿徐贞明领垦田使,督治京畿水田。

朝廷拨款,徐贞明在京东购买了水田3.9万亩,招募南方人种植水稻。戚继光此时奉命戍守蓟州,也派南方兵帮徐贞明试验种植水稻。

开发京东水田,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却在朝廷内爆发了一场尖锐激烈的争论。这实际上是北方地主和南方地主之间的斗争。

在争论中,首辅申时行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申时行是江苏常州人。他是个深谙世故、左右逢源的老官僚。他曾上疏支持徐贞明开发水田的建议。万历14年4月,申时行在文渊阁接见了徐贞明。

二人没有太多客套,便进入正题。

“听说你在北方搞了开发种植水田的试验,效果还不错,是吗?”

徐贞明微笑着答道:“承蒙大人支持,贞明对北方开发水田极有信心。京东天津一带,多卑洼之地,涸沼弥望,有的白白闲着,毫无出产,岂不可惜?有的养鱼或种植芦苇。但同吴越人辟为水田种稻比起来,收入要差十多倍呢。”

“唔,真有那么多收成?”申时行颇感兴趣地说。

徐贞明慢慢抿了一口茶说:“贞明说得都是实情。北方田土多旱,不修水利,危害甚多:旱时赤地千里,涝时洪流万顷。好长时间才有一年风调雨顺的年景。

“兴修水利之后,旱涝都有准备,这是第一个好处;另外,国家这么大,这么繁华的京师,人口众多,只靠东南各省供粮,也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