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十三年
作者:盲杖 | 分类:历史 | 字数:11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0章 军衔制度
朱喜明在众将领期盼的目光中,缓缓说道:
“将士兵分为列兵、一等兵、二等兵,根据士兵入伍年限和训练成绩,战功积累表现进行提升。
基层军官分为少尉、中尉、上尉三个等级,目前排、连、营军官,可按职务战功赋予相对应的军衔。
中层军官分为少校、中校、上校三个等级,目前营、团、师将领,可按职务战功赋予相对应的军衔。
高层将官分为少将、中将、上将三个等级,目前各师、参谋部、后勤部、士官指挥学校将领,可按职务战功赋予相对应的军衔。
四位甲级师师长可被赋予中将军衔;
四位乙级师师长可被赋予少将军衔;
后勤部、参谋部、军情部、近卫团、新军士官指挥学校主要将领,也可被直接赋予少将军衔。
新军中的上将军衔,将来同样会按军功和职务赋予。
因为新军目前的规模,还不足以保障大明十三省的绝对安全。
所以未来会将目前师级编制扩充到军级编制,甚至是集团军编制。
新军将来还要设置一个大元帅军衔,会被赋予新军最高统帅。
至于我未来的职务?
我认为我自己很适合现在这个,声名远播的大明帝国厚世伯爵位。
所以我未来不会参与,新军军衔制度中的竞争,治国理政我也不想参与,我就想传播我的新文化和新思想。
但参与军衔竞争中有一个前提,就是内战无英雄。
军衔只会赋予那些为保卫华夏民族利益,和为大明帝国开疆拓土的,有战功人员。”
朱喜明讲完新军军衔制度后,又转向了参谋部长孙传庭。
“军衔制度的颁布,我看就由新军总参谋部来传达吧。
孙参谋长,你还要继续完善这种军衔制度,如有不足的地方要查漏补缺。
尽量选择一种便于分辨的方式进行落实,我这份军衔制度方案里,有一些图样和解释。”
朱喜明随即将手中的文稿,交给了孙传廷拿去慢慢参详。
“伯爷,咱们特区是不是还要向外扩展?”
孙传廷问出了,所有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因为朱喜明刚刚讲了,新军未来还要扩充编制。
这也意味着养兵的特区地盘还要扩大,这很有可能触发大明国内全面爆发内战的危险。
因为朱喜明的那个君主立宪制,就连特区六部的人都不能理解,更何况是大明朝廷和崇祯皇帝呢。
“目前新军师一级编制的兵力,还未补充完整,扩军应该会在各师全部满编之后。
或者是赣榆特区,发生重大军事风险时才会进行,我估计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会再次扩军。
因为咱们特区火器局兵工坊,生产能力也很有限。
还有目前赣榆特区的生产力,也很难养的起那么多兵。”
朱喜明虽然很想一步到位,带领二十万新军去辽东灭建奴,在大明国内清君侧搞变法。
虽然大明国人口足够多,但支持变法图强的人太少,生产力也低的可怜。
除非将大明所有人的财产,全部收归自己所有,那样自己也将会成为百姓公敌,和那个商鞅一样不得好死了。
军衔制度实施会议结束后,朱喜明在众多高级将领的陪同下,参加了新军士官学校学员的毕业典礼。
朱喜明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主题就是《内战无英雄,新军的历史使命》。
“他着重指出新军是一支专属于华夏民族的武装力量,是华夏民族最忠诚,最可靠的守护鹰犬。
绝对不是他朱喜明的私人武装,那将是对所有新军将士们的亵渎。
因为私人武装和独裁军队,都只是一条看门狗,是大明百姓的共同敌人。
新军必须是华夏民族保家卫国的暴力机器,所以只能对外进行,以战止战的军事活动。
新军不得参与大明国内,除武装叛乱外的任何武装暴力活动,禁止参与政权和民权之间的争斗。
未来的大明帝国中兴强大后,军人的社会地位和权益,将会以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大明帝国会保护军人特殊的职业权益,给予军人高于大明其他行业的优待。”
他最后把演讲稿交给马飚,让他将这个演讲内容,和新军军衔制度。
继续用半白话文的形式,全文在《特区日报》上刊登发表。
他要把这套全新的军队建设理念,讲述给全大明所有人都知道。
他从现在开始就要为提高军人,在大明国内的社会地位做宣传了。
消除大明帝国两百多年来,文贵武贱的错误认知,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人加入到新军中来。
新军士官学校毕业典礼的最后一项,是由朱喜明亲手向毕业学员,颁发毕业证书和士官分配委任状。
600名士官学校毕业学员,在接过朱喜明递给他们的证书后,都是回敬一个标准的军礼。
虽然朱喜明在发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腰酸背痛手抽筋了,可为了不让剩下的学员失望,他一直保持微笑咬牙坚持了下来。
终于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歌声中,结束了这场足可以,改变世界军事历史的毕业典礼。
当天下午朱喜明和一众将领,便急匆匆赶回了赣榆城。
因为还有在凤阳府之战中,俘获的两万多农民军,等待他们的处置。
还是老办法,对战俘进行再次筛选后,打散分配到各个师团之中。
虽然新军已经施行,师级编制好长时间了,但都是缺员严重。
这次分派精壮战俘,各师在兵源问题上,都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随着新生力量的大量加入,新军中的大练兵运动也开始了。
目前特区新军甲乙八个师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8万多人,但距离满编的12万人,还是有近三分之一的缺编。
当晚在赣榆城的厚世伯府大帐内,朱喜明给一直保持书信往来的,四川白杆兵少帅马祥麟写了一封信。
信中他对马祥麟并未按朝廷旨意,对赣榆特区进行贸易封锁,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