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十三年

作者:盲杖 | 分类:历史 | 字数:114万

第113章 丢失兵权

书名:大明十三年 作者:盲杖 字数:2138 更新时间:2025-01-22 02:03:57

改新军的营团编制为大明旧军制设立副将,参将,游击八种等级。

但特区守备营的将官无论是品阶还是待遇,都要高于其他明军同等编制的官职,可见崇祯对这支新军还是很重视的。

所有替换下来的原新军军官,都被遣送回朱喜明的警卫连中任职。

朱喜明将这些军官全部安排进入,新军士官指挥学院中学习深造。

就这样被他们二人折腾了20多天后,朱喜明去军营中见了张缙严和王向尧。

请他们按照崇祯的旨意,开始接管周边七个州县的防务,安定地方治安。

去配合特区五部门人员,推动落实特区经验和变法政策。

此二人本次空降到特区新军,也是带着崇祯的三个任务来的。

“一、是全面接管控制新军的指挥权利。

二、是配合朱喜明扩大特区管理区域,改变大明当前旧吏治的诸多弊端。

通过特区的优势政策赚到银子,快速缓解朝廷财政紧张。

三、是严密监督朱喜明的举动,不让他再有私自收买人心的机会。”

现在他们两人觉得已经完全掌控了新军,也就很痛快的答应了出兵的要求。

随着特区监军王向尧手拿圣旨,在张缙严率军配合下。

特区周边7县很快就被划入到了,特区的直接管辖范围之内。

朱喜明随即命令特区五部组织人员快速跟进,按照去年接管五县时总结的经验。

全面开始落实各项特区变法政策,当然不包括民团和工厂建设。

如遇到阻拦反抗,就立即转交张王二人处理。

这两人办事手段很是简单粗暴,却又十分快捷有效。

当地那些士绅官吏没有一个,敢出来带头闹事的,在圣旨面前都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了。

为了更加有效的对特区十三县进行管控,朱喜明无事生非的将所有县衙官吏撤换。

腾出来的空缺全部由特区五部人员填补,对此张缙严和王向尧都没有干涉。

因为此时,他们正在忙着数魏国良送去的银子呢。

崇祯6年在特区各部门忙忙碌碌中很快就来到了,赣榆特区管辖区域已经是十三县百万人口。

此时的朱喜明正住在刚刚竣工不久的雪莲宫内,可是他却没有见到他朝思暮想的张雪梅。

听当地白莲教众讲述,刚开始建造时和竣工时,佛母都曾现身在雪莲宫不远的山上。

但也只是静静的驻足一段时间后就离去了,平时佛母就从未再出现过。

朱喜明在此住了半个月后才黯然离去,临走时留下1000两白银。

请当地教众去请佛母来此安心修行,他以后不会再来了,但会经常写信过来。

如有外界打扰或出现什么困难,就先报出厚世伯的名号,告诉前来打扰的人。

那个耿仲明就是因为冒犯了这里修行的人,才会被乱刀分尸的。

让捣乱的人有多远就滚多远,不要惹上杀身之祸。

大事件也可以直接去找他,只要报雪莲宫三个字,就可以直接进入厚世伯府。

崇祯六年注定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景。

二月中旬农民军进入河北,攻入赵州、西山,顺德、真定等地。

各路明军节节败退,参将杨遇春战死,左良玉战败。

川军邓玘奉诏出川剿灭农民起义,在侯家庄被农民军设下埋伏后全军覆没。

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都被农民军搞的烽烟四起。

大明江山也被内乱搞得风雨飘摇,亿万百姓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

五月的春寒后又是大旱,直到6月后才有所好转,大片土地被迫荒弃。

北方的建奴也是趁大明内乱不断犯边,气势汹汹又有再次破关南下的迹象。

崇祯7月17日皇太极兵取旅顺,大明水师不敌兵败。

建奴又连续对大明北部长城防线不断攻击骚扰,大明精锐兵马正在漫长的三边防线上,不断被这种袭扰战术所消耗殆尽。

更加让朱喜明所担忧的是三月,复社第三次大会在苏州虎丘召开。

其盛况前所未有,张溥、黄宗羲、顾炎武、侯方域、钱谦益等20多人联名提议。

针对朱喜明的一切变法政策进行斥责,指出他是在与民争利,会造成大明百姓民不聊生。

是对千年儒家正统地位的否认和颠覆,其野蛮暴行已经激起了天怒人怨。

朱喜明蛊惑人心,蒙蔽皇上,实为国贼,号召天下有识之士共讨之。

北京大明朝廷内也是百官集会,响应复社大会上做出的号召。

请求内阁和崇祯将离经叛道的朱喜明捉拿入京,交大理寺和刑部定罪。

并再次列举出他多达20大罪,比当年被千刀万剐的袁崇焕还要多。

事件发酵半年后的九月初,朱喜明通过各种渠道的情报分析,确定此次内阁和崇祯是真的要卸磨杀驴了。

在5月时,他已经提前安排赵波和魏国良通过商会,将所有特区重要人员家属,全部秘密接到赣榆城内安置。

杨贺全家连同妻家16口,还是朱喜明特别指定转移的,当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配合。

时间飞逝转眼就到了崇祯6年10月30日,特区骨干家眷的转移工作才全部完成。

特区农业因为已经有夏种新品,而没有受到春寒的太大影响。

收割上来的粮食堆满了特区的五座大型粮仓,存粮达100万担以上。

赣榆特区各个食品加工厂内,也存有大量粮食制品和原粮。

特区十三县百姓家中,也都留下了足够一年食用的口粮。

特区工业在崇祯认为新军已经被他完全掌控后,也是大力支持。

一年内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工业产品中有三十多种垄断性商品。

改进型商品和新技术更是数不胜数,商贸环境一片欣欣向荣的盛况。

由变法革新带来的巨大商机,也让特区商会规模扩大到了100多家。

特区商品被销往大明十三省各处,还有一部分通过福建郑氏家族的海船远销日本,朝鲜,澳门,南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