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

作者:倦鸟落旧林 | 分类:历史 | 字数:220.5万

第551章 粗略的百年规划(下)

书名: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 作者:倦鸟落旧林 字数:2116 更新时间:2025-01-22 02:03:43

“总体而言,西线现在还在论述阶段,因为我们工部还在青藏、四川境内理清长江源和黄河源,以及寻找长江上游河床高于黄河上游河床的地方。

而中线,是从湖北的汉江上游寻找旧河道,比如当年魏国挖的鸿沟等等。

主要是经过南阳、汝州(平顶山)、郑州、开州(新乡)进入黄河。如果未来直隶需要补水,可以增加安阳、邯郸、真定、保定、顺天的水道。

至于东线,就是以京杭大运河为主体进行开挖,将保漕运时,黄河灌入淮河变成淮水灌入黄河。

之后再调整长江水北上淮水,并且沿途将现在的淮北,江东等地,变成沃野。

沿海很多地方都是盐碱地,不适合种植。

但农书有古法,可以用肥土、石膏等手段制造农土种地。

当然,更简单有效的就是,用大量淡水冲刷沿海盐碱地进行洗盐,使之可以在三年内种粮,然后再对黄海进行围海造陆,人为将还海界外拓,进一步扩大淮北的面积,这也是为了让盐碱地不至于被海水倒灌而进行的一种手段。”

吴起瞬说完,杨廷和他们听懂了。

朱厚照是准备一鱼两吃,一边将南边富裕流进大海的淡水运到北方补充未来缺水的危机,一边对于沿海盐碱地进行洗盐,扩张耕地,固本培元。

“计划很宏大。所以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现在最容易解决的,恰恰就是京杭大运河。只要解决黄河水灌入淮河的问题,长江水就能自流到北方,这样一来直隶甚至可以摆脱苦井水的生活。”吴起瞬说完,石珤直接拍桌道,“这个项目需要多少债券?户部可以包下来。”

作为直隶人,石珤绝对不会反对。

现场官员也没人反对。

因为,他们都是直隶人了。

谁也不想喝苦井水啊!那是真的难受。

“这个,就需要后续的探讨,现在黄淮海平原上,正在进行疏浚,先让人能活下来,之后才是系统性的治理。

此外,就是要想办法,解决江西到广东的运河,即赣州到韶关,韶关再接入珠江。

解决北方货物,走水路到广州出海的问题,不然单靠一条灵渠,完全不够用。

而且走海路,难免需要挤占沿海港口,陛下暂时还不想让东南产粮要地,重蹈覆辙,再一次充斥商贾。”

“也就是说,关内的工程上,主要是南水北调了?”

毛澄皱眉,他对于江南死活不感兴趣,他只在乎两淮的安全。

现在来看,皇帝引长江水北上,就等于变相解决黄河水灌入淮河,导致淮河连连洪涝的问题。

那么淮安依旧是重镇,至少运河一直到山东这一段,都是可以运转的。

“是,不过,需要将黄河的航道,拓到渤海入海。同时需要系统梳理黄河上游泥沙,这可能需要中线加入,补充水源来冲沙,防止泥沙在直隶淤积,同时黄河上游的黄土高坡,尽可能减少人去生存,集村并寨进行迁出,然后在这边种草木,固沙防涝。

所以,这是一套长达两百年的治理方案,目的是为了保证关内风调雨顺,资源能统筹规划。

当然更重要的是,关内只有安稳了,北面才能更安稳。

毕竟关内的物资,会大批的运到北方去的。”

对于保护环境,没人反对。

因为儒家的自然观之中,就有相关的阐述,天人合一更是追求,尽可能保证自己生存环境不崩溃的同时,还能安然的生活,才是未来的追求。

而朱厚照自己受到了后世政治影响,也很喜欢做计划,而且是长期计划。

相较于传统儒家的治世手段,朱厚照更喜欢制定目标,大家一起来奔着目标去。

至于要花多少钱?

那就是看盘子你能撑多大。

现在北方资产,南方资本,已经全部并入大明可以直接支配的地步,未来只需要开放一点进出口,就能从海外源源不断的将资本运回来。

资本入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用来干实事。

“想要激活南方现在存下来的资产,首先还是要系统性的梳理山川湖泽,从上到下,大规模基建。汉唐没有火药,全靠人力开凿,但现在我们有火药可以使用,有钢制工具,甚至还有蒸汽机,开发效率只会提升。”吴起瞬放下书说,“陛下让虞衡司提出五年计划,每五年制定一个建设方案,然后在五年内完成。

现在陛下提出一个长达两百年的计划,那么这个两百年计划,就可以拆成四十个五年计划。

而第一个五年计划,工部的想法是,考证江西——广东运河开凿的可能性。

然后,同时进行江西境内水源疏浚,以及鄱阳湖扩建。

如果未来要修赣粤运河,鄱阳湖作为长江脉络,它的季节性枯竭问题必须想办法缓解,才能保证运河的长治久安。

就算无法完全解决枯竭问题,也要保证有一条河道,可以一直同行。”

五年计划吗?

杨廷和他们一听,不由得眼前一亮。

一届内阁是五年,他们的第一届任期今年就到了,如果皇帝不打算用他们了,那就趁着现在定下一个长期计划,和一个短期计划。

只要定好了,哪怕他们走了,依旧会有人接掌他们的计划往下走。

不管未来如何,只要计划定下来了,始作俑者,必然名垂青史。

“好,那么各部,再回去与部下商议,统筹出一个二十年中期计划,然后再细化成四个五年计划。之后发来内阁,我们计划梳理再集中内阁和诸部尚书协调财政投放方案,尽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杨廷和一说完,突然心头一个咯噔。

他怎么感觉自己的说话方式,越来越像朱厚照了。

朱厚照也是个喜欢折腾新词的人。

至少对于阁臣而言,确实是个新词。

于是各部敲了一些细节,就回去处理框架,然后开了长达一个月的会,终于在五月,交出了他们的答卷。

陈于朱厚照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