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人在大唐身怀诸子百家至圣传承

作者:白墨石 | 分类:历史 | 字数:98.4万

第344章 冠礼

书名:人在大唐身怀诸子百家至圣传承 作者:白墨石 字数:3454 更新时间:2025-01-24 02:03:56

贞观四年十月初八,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照耀大地的时候,刘长安、郑嫣然、筱筱和张澜这四位就已经来到了皇城。今天,是刘长安行冠礼的时间,这对于众人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日子。

早晨的皇城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这天早朝过后,李世民、李渊、长孙皇后、李承乾等人移步至宗庙。

李世民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亲自主持李承乾、刘长安的冠礼。

按照礼制来说,他刘长安并不符合来宗庙行冠礼的条件、因为他本身不姓李也不是皇族。

但是在李世民的坚持下,刘长安依旧在宗庙完成了冠礼。

所谓的冠礼,是汉族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属于成年礼的一种。它象征着男子从青少年阶段过渡到成年阶段,具备了成年人的能力和责任。

在古代华夏,冠礼被视为成年的标志,意味着男子可以开始自己的婚姻生活,并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礼记》中记载:“冠者礼之始也。”

在冠礼的过程中,加冠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个任务通常由家族的长者或尊敬的长辈负责,他们会为男子戴上一顶象征成年和责任的帽子。而今天负责这个任务的就是李渊,这位大唐的太上皇。

加冠仪式共分为三次,每一次都象征着不同的寓意和期望。

第一次的加冠,是戴上缁布冠。这种冠是用黑麻布制成的,象征着质朴和尊重历史。目的是为了提醒冠者,要始终保持“尚质重古”的原则,不忘初心,坚守本真。

第二次加冠,是戴上皮弁冠。是为了提醒冠者,应该秉持“行三王之德”,即以古代的贤王为榜样,勤政恤民,关心民生,为民谋福祉。

第三次加冠,是戴上爵弁冠。爵弁冠又被称为雀弁冠,对于刘长安和李承乾它就相当于冕。爵弁冠的目的是为了提醒冠者,应该敬畏神明,敬事神明,为国家的前途和民众的生活着想。

冠礼完成之后,李承乾得字高明。

刘长安的字长安。

在所有的仪式进行完毕后,众人离开宗庙。

李世民在含香殿为众人准备了酒宴,席间李世民笑盈盈的看着刘长安问道:“长安,现在你已经行完冠礼!是不是从明天开始正式开始点卯?”

刘长安面对李世民的疑问,毫不犹豫地说道:“点卯吗?可以!但是陛下,长安觉得这个点卯好像没有必要在御史台一直坐班下去吧?”

“之前我就说过,要是让我一直在御史台坐班。就完全失去了我进入朝堂的意义,长安更愿意在民间多走走。长安更改愿意,变成陛下的眼睛、游走在各地。替陛下去看看,各地到底有没有正确执行朝堂的各种制度。”

“陛下赋予我御史中丞的重任,我深感荣幸。对于这个职位,我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期待。我希望在御史台的工作中,能够按照我自己的理念和想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李世民饶有兴趣地看着刘长安,笑盈盈地说道:“改革?你小子不会将朕的御史台给改没了吧?”

刘长安站起来,他的双眼直视着李世民和李渊。

刘长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开始了他的发言。

刘长安用坚定而恭敬的语气说道:“陛下,根据我的观察和理解,我认为大唐的御史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朝廷的公正和公平,但是其机构过于繁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

稍微作停顿,刘长安继续说道:“在中书省和尚书省中,都有类似的机构存在。这些机构虽然各自有其特定的职责,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它们之间的职能重叠和冲突却无法避免。”

刘长安再次停顿,然后继续说道:“长安认为,这些重复的机构完全可以合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构的臃肿,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避免因为机构重叠而产生的诸多不利。”

“在合并之后的御史台,其职能并未发生任何改变。相反,这种整合可以给朝堂腾出更多的空间。长安方面认为,这些空出来的职位更加适合那些有学识的人进入朝堂。这样一来,朝堂的官员结构将更加合理,有利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刘长安说完之后,李世民则笑盈盈地说道:“好!你小子就大刀阔斧地去弄吧!朕还是真的想看看,你小子到底能够捣鼓出来什么样的新迹象!”

李渊微眯着眼睛,他转头看向张澜,笑盈盈的说道:“长安,你小子现在已经行过冠礼。按照礼制,你小子现在已经可以成亲了。但是老头子我想着,将丽质和嫣然再留一留!”

“老头子之前可是听你小子之前说过无数次,女子成亲最少也要到16吧?现在你15岁,嫣然13、丽质10,距离成亲的时间还有那么几年时间。”

“老头子认为,现在虽然你们都还没有真正到达成亲的时间。但是你们三人的婚事已经确定下来了,你小子现在好像已经快于改口了!”

张澜听到李渊的话,满脸笑容的说道:“长安!太上皇说的不错,你小子现在就可以开始改口了!”

“你就这样一口一个陛下,一口一个皇后娘娘的。就是我听着也是浑身不自在!”张澜语重心长地说道。

刘长安闻言,目光炯炯地看向张澜,稍微思考片刻之后,笑盈盈地说道:“太上皇、阿娘,长安知道了。”

刘长安最终还是喊出了:“父皇、母后、皇爷爷几个字。”

随着刘长安声音的落下,李世民、李渊、长孙皇后几人脸上终于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倒是李泰这小子,这个时候放下手中的食物。

一溜烟的小跑来到刘长安身边,笑盈盈地问道:“长安哥哥,现在你的冠礼已经完全结束。是不是可以告诉青雀,之前你说的那个可以自己跑的车子到底是怎么弄的吗?”

刘长安看向李泰,再转头看看李世民,沉声说道:“青雀,我答应你的事情。是不会忘记的!我可以给你画出一套,我自己初步构想出来的蒸汽机。”

“然而,我你和那些来自山河的学子们,能够真正投入心思,深入钻研和理解这个重要的知识领域。只有当你们完全掌握并理解这个知识时,蒸汽机的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的潜力,为大唐带来真正的福祉和进步。”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对于大唐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不仅代表着技术的进步,更象征着大唐实力的提升和社会发展的蓬勃。因此你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这一知识的学习之中。”

“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我希望你们能够保持一颗虚心的心态,不断质疑、思考和探索。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知识,而是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奥秘和深层次的意义。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到蒸汽机应用的精髓,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大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李泰轻轻地点点自己的小脑袋,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深奥的问题。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的渴望,眼神也变得热烈起来。

李泰十分认真地问道:“长安哥哥,说起来我也很是好奇这个所谓的蒸汽机到底可以干些什么?”

听到李泰的话,李世民、李渊、长孙皇后等人都是双眼死死地盯着刘长安。

因为他们也想要知道,这个所谓的蒸汽机到底可以给大唐带来什么?

刘长安笑盈盈的看着众人,轻声说道:‘这个蒸汽机可以用到的地方可就多了。按照我的设想,蒸汽机最起码可以应用到的大型车辆,船只、甚至于纺织等等这些领域。’

刘长安刚刚说完,李泰就皱起了眉头,显然对刘长安的这个答案并不满意。

小胖子焦急地挥舞着胳膊,满脸焦虑地说道:“长安哥哥,这个主意好像有点问题啊!我记得你之前好像告诉过我,这个蒸汽机可以用于制作一种拥有很多轮子的车辆,对吧?”

听到李泰的询问,刘长安哪里还不清楚。

这李泰所说的正是后世常见的火车,然而在现今的大唐时代,连一个正经的蒸汽机都还没有被制造出来。

这不禁让刘长安思考,现在就开始想着要建造火车,是否有些过早了?

尽管火车的概念已经有了雏形,但在大唐这个时期,科技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制造出如此复杂机械的程度。

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而现在的大唐明显对于这种高级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刘长安觉得李泰的想法可以说是有点拔苗助长了。现在连个蒸汽机都没有弄出来,要想真正实现火车的制造,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毕竟,科技的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刘长安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李泰的身上,眼神充满了严肃和认真。

刘长安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地开口说道:“青雀,你刚刚提出的那个问题,我可以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你所谓的很多个轮子的车辆,我将它叫做火车。之所以称之为火车,就是因为这个车子的车头上一直使用火来驱动蒸汽机,再由蒸汽机来驱动整个车辆的前进。”

“要是你小子足够努力的话,大唐以后的物资供给和资源分配就会更加便捷。这个火车,一次可以运输数百辆马车的物资,而且行进速度远远快于马车或者漕运!这个东西的出现对于大唐而言,将会是一个不得了的发明!”

“但是这个东西也有它的弊端!总之一言难尽……”刘长安叹口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