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梦回古代看我怎么生活

作者:紫楪绽息 | 分类:古言 | 字数:55.1万

第135章 终究还是老了

书名:梦回古代看我怎么生活 作者:紫楪绽息 字数:2344 更新时间:2025-01-17 04:34:21

“前几天,我去县城置办东西,碰到一老人,拉着我,那个热情劲哟,吓我一跳……”

三叔对清欢说,前几天,他去县城采办物件,遇到了从前在杂粮铺买黄豆时的老者,非常热情的与他招呼,还问清欢有没有从府城回来。

“嗨,家里近来忙我给忘记了,上次去府城时碰到过郝老爹他们爷俩,我还说回来后给他送一罐子泡菜什么的。”清欢这时才想起来自己还有承诺没兑现:“三叔,我要是没时间,你再去县城的时候,给李老板和郝老爹每人带一罐子酸菜和泡菜。”

“对了,李老板还问我,你要不要黄豆,他从一个东北来的粮商那里打听到,东北那边有不少地区产黄豆。虽然每家种的量不是很大。但胜在几乎家家都会种一些用来以备不时之需。”

“要啊,要啊,多少都要!多多益善。”清欢高兴的回道。

原本亲自要去县城一趟,与李老板好好聊一聊,无奈,清欢太忙了。

秦仲殊那边的蔬菜作坊还在筹备着,说好了,今天清欢去两河村那边看一看。结果王佳妮来请她了。说是李家荣在李家等着他呢。

路上,王佳妮踌躇着问清欢:“清哥儿……慧珍青云学院的名额能让人替换吗?”

“你不希望她进青云学院读书学习,想让谁替换她?你儿子?”清欢听后,冷冷的问。

上梁那天,李家荣曾问起自己孙女李慧珍的情况。清欢原打算抽空另找时间,去李家说说李慧珍上学的事。即然李家荣问起来了,清欢就说她手中机缘巧合,有两个青云学院的名额,其中一个给了李慧珍。过几天,李慧珍就会去青云学院就读了。

“我当然不希望她被替换了,虽然是女子,但也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啊。可李家…”王佳妮愤懑不平的说:“自打听说慧珍要去青云学院读书,家里这几天大大小小闹了好几场了,都在谋算着,盯着慧珍的名额,说什么慧珍一个女孩子,上什么学啊;还是青云学院,不如让出名额来;还说总归是别人家的人…就是别人家的人,也是我的慧珍啊!都想着捡现成的好处。即然都想着替换了她,我宁愿换给我儿子。总归她们是亲姐弟,凭什么让他们谋夺了去!”

事情从几天前周家上梁时说起。村里不少人来帮忙,也有前来贺喜的。

那天李家荣也在场,看周家新盖的房子面积不是很大,但格局比较合理,看着就舒适。以前适合一家几口人住,虽然说扩出去了一些,形似二进院子,但有十来间单独房屋,每间屋子又分隔出什么两室一厅,三室一厅。住个几十口人都没问题。他没事总过来转转,琢磨琢磨这格局。在一些事上出出主意,同时也存了请教的意思。

先前,王富贵他婆娘从府城回来了,说是腰不好,又生了一场病,先回来休养一段时间。王富贵还说,他婆娘回来了,在府城主事的是他的孙女李慧珍。他表示很欣慰。孙女有出息,总归也是让人高兴的。

上梁这天,周家大小子从府城赶了回来。李家荣顺便问问他孙女什么情况。谁料他的回答让自己除了出乎意料外,真是悲喜交加,又惊又喜。

一个多月前,周家两个小子去青云学院读书,因为缺“书僮”,李家荣曾动过这方面的脑子。因为要签卖身契,他自己犹豫了,召集儿子孙子们商量,除了老三家,一片反对声:李家虽然不是富甲一方,也没有穷困潦倒,怎么还送孩子去卖身?周家只是村里的佃农,就算出了两个会读书的人,以后会怎么样也难说,世隶耕者,即便有天赋,又能走多远?

孙子们更是反对激烈,先别说伺候不伺候人,单单给人做“伴读”就够他们抵触的了。

况且他们虽然不是五谷不分的人,但要说伺候人……都是爹娘捧着娇娇贵贵长大的,算是被外人“奉承”着长大的,习惯了使唤别人。再让他们去“伴”别人,那头也低不下去。

老三家的智文到是表示过,愿意签卖身契跟着周家两小子去青云学院见识一番。也遭到亲人的反对,被强烈否决。周家出来一个“卖身”的孩子,让他们也跟着没脸面。

直到那天,李家荣偶然间听孙子们说,请假有一段时间的王大柱,前几天他爹王富贵来李家私学对夫子称:王大柱舍不得清泉与青松的两个同窗,在送他们去府城时,被府城的繁华迷了眼,非要留在府城,找了个打杂的工作,以后恐怕不能来听夫子授课了…~

李家荣听后,吧嗒着烟袋锅子,半天没出声。

王富贵的借口,也就是挡挡大面,瞒瞒村里人。恐怕在王大柱请假那段时间,王富贵就在筹划着什么,这是尘埃落定了,才找出这样一个借口来。

十之有九是给周家当“书僮”去了。至于签没签卖身契。这就是明摆着的,没签,王富贵不会找留在府城打杂的借口。周家大小子也不会同意。再看周家,多出来几个人,明面上说是盖房子忙不过来,从县城来周家帮忙的。无亲无故,谁家敢收留来历不明的人。人家这是买的家仆。有买家仆的能力,还会用不签卖身契的“书僮”?

王富贵也是个狠人,王大柱可是他唯一的儿子啊!

反过来想想,唯一的儿子是稀罕,但你留在身边他就能变成宝贝了?留在村里庸庸碌碌,像父辈一样当个编户齐民究竟是好还是坏,谁又能肯定回答?

李家荣也不敢说王大柱以后一定会怎么样。但有一点他心里明镜似的,就是周家起来了。不声不响,就到了让人高山仰止的地步。

周自豪盖房子,不光村里人,有几个外村人都来帮忙。真是花花轿子人抬人,拾柴火旺,人抬人高。

在私学的时候,听夫子讲过:“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王富贵的他爹,要不是意外去世,也应该是王家屯的一条汉子。当初还不是穷困潦倒,不得已才外出闯荡了一番,虽然没大富大贵,也算衣锦还乡。否则,留在村里,别提能说上房媳妇留下家小,饿不死都算命大。

可惜,自家的儿子,孙子没几个有深远眼光的。这是富足、安定消磨了他们的意志。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不然,老三家的智文愿意签卖身契,也想要跟着出去见识一番,他不会任由家人反对而不了了之。

自己终究还是老了…

以至于遇事瞻前顾后,举棋不定,不复当年的大刀阔斧,当机立断。

……

在患得患失中,日子还得向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