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梦回古代看我怎么生活

作者:紫楪绽息 | 分类:古言 | 字数:55.1万

第63章 有那个底气

书名:梦回古代看我怎么生活 作者:紫楪绽息 字数:2269 更新时间:2025-01-17 04:34:21

南溪先生在学术界应该是很有名气的人,否则秦仲殊不会特意提到他。再不济,应该也是一方名师。

乡下甚少与外界有什么联系,加上通信来往不发达,信息闭塞的致命缺陷就体现出来了,清欢对外界是一抹两眼黑。

隔行如隔山,阶层之间也存在着壁垒,为了温饱而用尽全力的底层民众触不到那个层次。

家里众人为兄弟俩能去省府城里最权威的学院读书既激动又惶恐。

三叔周自豪在府城待过,自然明白能去青云学院读书的是各县与府城里的佼佼者与麒麟儿。再差些的也是富绅家的子弟,那学识也是不差的。

府学青云学院里的教谕,不仅有河东省的知名学士。还专门聘了享誉大景的教育家,及各有所长的书家、画家定期在学院讲学。

只要进了府学,十分之一的机会可以被举荐到京里或地方上任职,一半以上的人都会有一个好的前程。

最差也能去各县衙门当幕僚,做主官的学生。虽然是实习性质的,但比师爷还要体面些。一旦学成出师,就能得到主官的保举走上仕途。

就是做师爷,也比农艰商轻要好的多。

经过沟通,清欢才明白,当朝对人才的选任沿用的是以前的察举制:

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虽然说推荐过后还是要经过考试复核,复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

但举荐也是有操作空间的,除了举荐人与被荐人容易形成小集团,另外还有个弊端:被举荐来的可能是合格人才,但谁又能说是优秀人才?

二十年前,为纠察举荐人之滥,为了得到真正有才学之人,贵和长公主上书建议以考试为先,注重考试。

士族门阀有举荐之权,一地知县、知府、学院也可考察优秀学子、名士,公开申报上表。无论是士族举荐的还是地方官员推举上来的都必须参加考试。

制定了察举与考试相结合的选士制度,而且考试成分日益增加。

朝庭用人均须经过中央考试,皇帝亲选。这种人才选拔形式,多少动揺了一些门阀制度,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为下层民众提供了新的提升通道。

你推荐上来的人,还要看看他有没有真才实学。

同时增设了地方举荐和个人举荐的识才之能。你举荐来的人有多少通过考试,名次如何,最后综合评定如何。人才录取率的数据是要公开通报的…

举荐来的人若是屡屡通不过考试,至少说明眼光有问题。那以后推荐的力度要打折扣,所推荐的人考核难度也需增加……

地方官员举荐的人才考中率也纳入考核之列,地方上出的人才越多,说明政绩越高。

当年,贵和公主为了证明考试比举荐更好的查漏补缺,发掘人才,还特地推行了一种政策,只要有十名乡邻举荐,也可直接去京城与士族和地方的举荐生一起参加考试。据说成果斐然。

这一举措,无疑是利好消息,但对偏远的学子来说,还是负担过重。单单是路费就令人望而却步。

相比以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现在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只要有能力,就可以被举荐。

虽然还是要经过举荐,但举荐人只是给你一个入仕的机会,逢进必考是关键。

在贵和公主的倡议下,考虑阶层矛盾一时不好调和,帝后与士族开办了皇家学院:润京太学,收录豪门贵族的优秀人才。

贵和公主则与民间大师、有志学士们开办了第一所公办学校:景元大学。唯才录取。专门培养才学之士。

上形下校,各地对人才的重视也使的学院对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开一些绿灯……

而华国古代的隋炀帝为了让天下的人才为自己所用而开办学校,兴办教育,推行科举制从而使平民有了做官的机会,给屌丝一条相对公平的上升通道。

科举制度的创立,对华国封建社会的强盛和稳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也为封建王朝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大景要从现在的察举制过渡到后来的科举制,还需要经过逐步的摸索,而现在正处于过渡期的阶段…

一些有远识的中层人家与富裕之家,察觉到大景对人才的重视,嗅到了政策变化,知道了学识的重要,在悄咪咪的鞭策自家后辈……

而府城学院既有德望之人,又有好的师资,怪不得青云学院在整个省是高光存在…

像周家这样没有根底的家庭,光凭清泉和青松,通过努力,可能小有成功,富足一生。可要跨越阶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有难度的。

如果说品德,技能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但运气是成功的关键。

运气好,老天爷都帮。

谁能奈何!???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侏儒也能比很多人看的更多,更远…

所以这不可多得,送上门来的机会,必须抓住。即使知道凭清泉两人的基础入青云学院,有些勉强。若再能得名师指点、引领,那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幸运。

即使可能名师有点不可高攀…

有一才有二嘛,先混个脸熟也好。

“谢谢你啊,秦仲殊!请你吃月饼!”清欢想明白其中的意义,决定让两人试试看。

“啊?…不谢,不谢。嘿嘿,你高兴就好。”秦仲殊立马满血复活。

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也是比较好哄的。

自从知道拜名师这一事儿,清欢就在琢磨,怎么样才能让那个南溪先生收下清泉与青松,哪怕收其中一人也好。

清欢打听到南溪先生名裴家南,号南溪居士,裴家是河东省府豪族世家,就是历任知府来上任也要亲自去裴家拜访。但裴家低调,与历任官府秉着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

南溪是裴家嫡三子,上面有两个哥哥,还有两个姐姐,在千宠万娇中长大。从小聪颖好学,十五六岁时,书画技艺就在府城崭头露脚,小有名气。现在更是一字千金,一画难求。但为人清傲不羁,做事潇脱。不耐俗物,亲朋好友都混官场出息去了,他就在府学以教书为乐。

家世好,有学识,恃才傲物又怎么了。人家有那个底气!

秦仲殊办事太尽心了,关键这老师找的太好,太难得了,天花板级别的,有点可望不可及的感觉。

让清欢心里打鼓,放弃又不甘心。

不博一下,总觉一辈子都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