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我在汉末当首富
作者:博望侯 | 分类:历史 | 字数:63.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4章 程序正义
石韬感概完后,又与徐庶一同看着邢道荣,问道:“不知明府如今打算怎么处理此事?”
邢道荣沉默了一阵,道:“既然这里面没有世家大族在里面,那这就不是政治斗争,而是民政。吾当明日重整郡府,以堂堂正正之道,将这些胥吏绳之以法。”
徐庶点头,道:“既如此,我便偷偷去收集他们的罪证便了。”
邢道荣急忙止住他,道:“偷偷收集来的罪证岂能做数?还是张贴榜文,令百姓出首控告,然后依律法办事才是。”
石韬有些奇怪,问道:“明府,你哪里是这么不知变通的人?胥吏盘剥,留下手尾的哪会有那么多?若不用点非常之法,只怕有不少恶贼要逍遥法外了。”
邢道荣阴沉着脸,道:“就算枉纵一千,亦绝不能错杀一人。二位,这理民政当决词讼,决词讼首重程序正义,万不可因为急于破案就用什么非常手段。”
“须知小民畏官,胥吏盘剥又狠。若不是没有办法了,安善良民谁会来报官?可叹这些官吏食膏粱衣锦绣,皆是百姓供应,却反过来害民。所以若要使民安,词讼刑狱之事必须慎重。也许我们一个不小心冤枉了一个人,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个小小的案件,可是对于他们,却是灭顶之灾,是最后的希望破灭,是天地不公啊。”
“决刑狱,断词讼,若想要不枉,必须坚持程序正义。若是经由旁门左道,焉能得到最后的结果正义?”
“江北的百姓被胥吏整治的太惨了,我们非得从这第一桩案件开始,就把章程定下,此后生死不易。”
“为了江北诸县的百姓有冤敢申,能把官府当作依靠。纵然饶过几个胥吏,亦在所不惜。”
邢道荣一番话说完,徐庶不由得奇道:“既然如此,你怎地还要我去刺杀那些世家子?”
“那与这件事完全不同。”邢道荣急忙摆手,继续说道:“那不过是两家争权,争得一个你死我活,并非民政,要维护公平伸张正义。”
说罢邢道荣也不管两人听没听懂,便执意要几人都回去休息去了。
次日一早,邢道荣带着徐庶、石韬与兵士,正式进驻太守府。走到院子前面,邢道荣偷眼观看,却见昨夜打斗痕迹居然尚在。
一行人进入府邸,便令各曹掾史前来拜见。徐庶昨夜见他们在郡府大堂上议事的时候总有三四十人,此时一看却只有七个人。不由得皱着眉头问道:“偌大的郡府,就只剩下你们这几个人了吗?”
为首的门下督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说道:“启禀府君、都尉,咱们原本是有不少人的。只是自从刘使君离开以后,大多跟着去了江夏。只有我们几个故土难离,蒙使君恩典,故而还留在这里。我们这些属吏不比诸位上官,只要被征辟了,那就是人家的人了,自然要跟着人家走。不过您放心,我们七个都是世代居住于此的人,这郡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熟悉,不管您有什么吩咐,我们保证给您办好。”
邢道荣闻言点头,这胥吏这一番话说的也是点水不漏,看起来是向新府君效忠,勇于任事。实际上却是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告诉他,他们这些人在郡中根深蒂固,不是轻易可以扳的倒的,
昨夜门口死了那么多人,他们当时不知,难道还会事后不知?邢道荣又不是孤身赴任,是带着兵来的。他们大概以为邢道荣昨夜是在向他们示威。是以今日见了邢道荣,神态虽然谦卑,但话里话外,却是一直在提醒邢道荣,没有他们这些人,这郡中的事情他玩不转。
遗憾的是,他说的好像还真是真的。纵然以徐庶和石韬的大才,也不可能长久地处理郡中事务而不需要佐吏。
想明白这一节,邢道荣便姑且没有发难,只令随从按人头看赏,每人赏赐米三斛布一匹酒一斗,便令其制榜,张贴全程,并令传示各县。
其令一曰求贤,二曰与民休息。求贤之令,专求各熟悉庶务、律法、钱粮、水利、祭祀事务者,一经考核合格,即除官受任,不论其家世、品貌。纵不入选,亦由郡府发给路费。
与民休息令者,则曰全郡一年的税赋钱粮徭役皆免,刑徒凡杖三十以下者,皆宥之,令归其家。
这两道命令都是此时新官上任经常会发布的命令,并没有什么不同的,无非是新到任的官员想要收买当地人心罢了。
那帮胥吏见邢道荣并不打算新官上任烧上三把火,心中略略放心,依言执行去了。
邢道荣这边却与徐庶、石韬窃窃私语,定下计策了。
这两道命令发布了没有几天,就有人过来。但令人惊讶地是,他们却不是应招贤令的,而是来告状了。
“府君老爷明鉴,俺家是张老爷家的佃户朱五四。本来与张老爷约的是每亩地年租五斗,外加口赋、算赋、田税、代徭役钱共算一石。俺赁了张老爷家的二十亩地,和该每年交粮共三十石。可是今年郡中免了钱粮,那就该只交十石才是。”
“可是张老爷却不肯罢休,非要我交三十石才行,我不肯交,他便教人把我儿打了一顿,现在还躺在家里起不来啊!”
因为贼曹、刑曹都没人,所以现在审案子就只有邢道荣自己管了。这第一个案子的原告是一个庄稼人,他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衣裳,站在那身体抖如筛糠,硬梗着脖子才让自己没有瘫倒,强撑着背下了这早就准备好的一大段话。
邢道荣一边听,一边做着笔录,又问道:“被告张财,朱五四诉你无故伤人、田租纠纷,你有甚话说?”
被告那边的那人穿着倒是颇为华贵,一拱手道:“启禀明府,我与他的佃租契书在郡府有备案,上面写明了年租一石五斗,他却又来带着他儿子缠夹。是家人不忿,打了他一顿。”
说着那地主便拿出契书呈上,邢道荣又令人取出府衙存档,两相对照,果然只写了一石五斗,并没说什么年租和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