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脑洞大开的大话西游

作者:用户57221209 | 分类:玄幻 | 字数:65.5万

第46章 孙悟空的前身是佛?

书名:脑洞大开的大话西游 作者:用户57221209 字数:2007 更新时间:2024-12-25 10:27:24

首先呢,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来听小宝说书,真是太给面子了。

书今上文,根据西游记原着,王莽篡汉之时是公元八年,唐僧取经从长安出发呢,是贞观13年9月,就孙悟空出来,最迟那是同年底,贞观13年是公元639年,孙悟空被押的精确时间不就是631年呢?这个说法呢,看起来挺合理,但是最大的问题呢,就在于公元西游记里采用的是咱们的传统纪年方法,也就是天之纪年法和皇帝年号相结合的方法。

现在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又称犀历以耶稣诞生之日作为纪年的开始。1912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才开始采用了公元纪年法和民国纪年法的并行。1949年建国之后,咱们正式确定公元纪年法为国历,简单说呢,在西游记成书的时候,吴承恩先生还不知道是公元多少年的,按照咱们的传统纪年法,能不能准确算出从广莽到贞观的具体年限,很是一个问题。吴老爷子有意引。瞒100多年可能性真不大。孙悟空被压500年,就是吴老爷子当时计算王莽篡汉到贞观13年的一个虚述。而且西游记原着本身就喜欢用整数,500年是又好听又顺口,并不影响剧情的发展。

在西游记中硬套西方的纪年方法就很不合适了。而且按照老孙的性格和天帝神仙妖怪的品行,只会把时间说长不会说短,说自己少压了100年,孙悟空打死也干不出这样的事儿的。

西游记第14回的标题是心元归正,六贼无宗。心元很显然指的是孙悟空了。那么咱们再看本回的开场诗佛记心心心纪元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相不回,相无异无同无有。物难舍难取难听,望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寒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中,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智为净业,善恶无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也。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张伯端的作品,即心是佛颂。既然心即是佛了,标题不就是佛缘归正。难道是说孙悟空前身是佛吗?

咱们前文说过,孙悟空产自石卵,这个石卵又是太上老祖炼石补天的炉子中蹦出来的。西游记第七回孙悟空大战36员雷将时又说,渊陀陀,光灼灼,亘古长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逆光明逆可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招。难道是说孵化出孙悟空的卵是摩尼珠吗?那么摩尼珠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小宝查阅了很多资料,同时为了咱们故事的完整,取了其中一个说法,过去久远,佛舍利法纪灭迹,变成此珠,以为利益。一句话,摩尼珠就是佛姑舍利。孙悟空是佛姑舍利孵化出来的猴子,被叫做心猿,也可以叫做佛缘。那么摩尼珠是哪位佛祖的舍利呢?如来佛祖又把谁的舍利拿到花果山,放进了太上老祖炼尸补天的炉子中呢?出归正问,刘伯谦一走,老唐又要变成孤家寡人的关键时刻,突然冒出一只猴子要做老唐的徒弟,而且他还说自己是观音菩萨特地派来的。猴子对于唐僧就是四个字,雪中送炭。

但是您注意,唐僧不是一个人接待封条,而是刘伯金扶着三藏赴上高山,行到极巅之处,唐僧远没有影视剧中那么伟岸。那么唐僧第一次见到孙悟空这个徒弟,又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印象一,又丑又可怜,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僧碧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乌须有绿纱,眉尖土鼻凹尼十分狼狈,只头粗手掌后尘埃余多还洗得。经转动,喉舌笙壑,语言虽便利,身体莫能挪。

印象二,观音介绍来的,有背景,对取经很有热情。那猴道,我是500年前大闹天宫的接天大圣,只因犯了狂赏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前者有个观音菩萨,佛灵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教他救我依旧,他劝我再莫行凶,皈依佛法,尽殷勤,保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故此昼夜贴心,缠婚吊胆,只等我师傅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印象三,金棺丑,但是很有礼貌。孙悟空从五行山出来,直接纳吼扫到了三藏的马前,赤淋淋的跪下道声,师傅,我出来也对三藏拜了四拜,急起山与薄金唱个大诺,道,有劳大哥,宋国师傅又称大哥,替我脸上蒿草。咱们推测刘伯清他爹和孙悟空有关联,倒是挺符合孙悟空眼下的态度。印向是业务能力强,会看马,孙悟空打完招呼就去收拾行李,靠背马匹腰软腿缩,战兢兢的立站不住。盖因那猴辕是弼马温在天上看养龙马的有些法则,故此凡马见他害怕一下午,三藏见他意思实有好心,真个像沙门中的人物。唐僧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孙悟空很像一个佛教中人,从法号到行为做事,这里不得不说老唐的第六感还是很准确的。综上所述,唐僧对孙悟空这个徒弟的第一印象还是很好的,除了人丑点,基本没什么缺点。唐僧对孙悟空这个徒弟十分满意,两个人相亲对上眼了。那么咱们再看看刘伯钦对孙悟空什么印象,他见孙行者一心收拾要行,却转身对三藏唱个落道,长老,你幸此间收得个好徒,善喜善喜,此人果然去的,我却告回概括一个字就是好。但是性格这东西是藏不住的,随着双方的不断接触,各自的缺点也就暴露出来。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呢,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斗争,有斗争的地方呢,就有政治。唐僧师徒二人,矛盾又是如何一步步激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