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殿下请登基
作者:哟吼吼吼 | 分类:历史 | 字数:215.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90章 普及教育的准备
福利院挂钩在整个京城, 能够形成有效的城区内循环。
而那些被淘汰的人,则是被抛去外部消耗。
有效与社会接轨,如此福利院才能镶嵌在大明社会之中,不至于形成格格不入的小圈子。
杭惠茹领着汪招娣查看食堂、锅炉房、大浴室等各种福利院设施。
先进的建筑构造,如自来水供应就能省去不少护工从事体力劳动,而锅炉房则是让福利院的取暖更加安全,集中起来的燃料,仅需要一两人看着。
大浴室的喷洒系统也是集供水和排水为一身。
这些在汪招娣眼中并不神奇,因为景仁宫也是如此。
如今京城内的一些大户人家也想要找工程队改造他们的老府邸,不过那难度可比新建一座院子要难多了,相对的花费也更多。
福利院内还有间小教室,属于给三四岁孩童开蒙之用,真要读书的话,还是要送去学校。
杭惠茹向汪招娣介绍着说道:“夫君就曾说过,教育体系以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来建立,当前城内尚未有正式的幼儿园。”
说着张开双手,杭惠茹犹如拥抱整个小教室一般,笑道:“其实福利院也在探索这一方面,就如现在这间小教室。”
闻言,汪招娣细细打量了起来,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就是一个黑板,一张讲台,几张小桌椅整齐摆放在讲台下方。
依照朱祁钰的教育规划,三至六岁的孩童读幼儿园,而七至十二岁则是小学,十三至十六岁就可以算是中学,而中学生毕业能够选择工作或是更进一步,那便是大学。
这是对照着华夏科举的模式,在十二岁之前皆算童子科,从十六岁开始则是看作与成年人相互竞争的科举模式,只不过在学校之中不需要如科举一般层层考试,层层选拔。
若是按后世的教育模式,中学之中还要分初中和高中的话,那整个过程可不是当前百姓所能接受的,供养孩子十几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消耗一个家庭的底蕴,再长的话,百姓的家庭经济就可能崩盘。
不管是男丁还是女丁,在乡村农家里都需要他们快些形成劳动力,盲目推行教育,只会击穿农家经济,到时候每一个学生就算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学费,也会从劳动力变成家里的负担。
结合大明当前的国情,与户部调查统计的结果,演变成成熟的教育体系,到十六岁已经是极限了。
汪招娣颔首,笑道:“孩子倒是不需要太大的地方。”
杭惠茹十分认同地点头,回道:“幼儿园的存在便是释放父母白天的双手,一个老师大致能够看管十个孩子,而对于老师的学识也无需太高,只要识字会读写便可。”
华夏重视教育,寻常孩童开蒙老师至少也需要秀才才算合格,因而能够接受开蒙教育的孩子,往往是大户人家,毕竟师资力量摆在那里,想要接受良好的教育,那就得加钱。
而这种教育在后世则是被称为精英教育,从君子六艺来说,可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杭惠茹所说的这种,虽然降低了标准,但能够覆盖的人群更多,十分适用于当前各工厂群体。
而经历过幼儿园教育的孩子能够更快的与小学接轨,一环扣一环,最终才能形成大面积的教育覆盖。
汪招娣走入教室,她作为将门之女,小时候有幸接受过教育,但那是私底下一对一的学习,身边可没有什么同学。
青葱玉指拂过课桌,莲步走向那讲台,再回首,看向杭惠茹,道:“幼儿园能在福利院成立,那各工厂也能建立起相应的幼儿园,如此当是极好。”
兴安默默点头,这相比那些接收孤儿的寺庙,福利院体系更加广泛,所学习的就不用是那些无用的佛法,未来的选择也更多。
而寺庙收养孤儿,多是为了传播佛法,那些孩子很多被列为【童行】,从懂事开始就是小沙弥。
有这么个前提,那么寺庙所收养的孤儿也是有选择性的,比如和尚寺庙收养男婴,而尼姑庵则是收养女婴,大多时候,是信众有选择性的弃养。
逛完福利院不需要太多的时间,被一群孩子和护工簇拥着到前院操场,汪招娣和杭惠茹在众人的注视中走上马车。
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够她们前往其他地方,就只能回宫。
这一趟让汪招娣对于如今的京城有了更多的了解,仅仅是制衣厂和福利院,两处看似简单的地方,其内里所包含的管理体系并不亚于一个衙门。
当她们回到景仁宫的时候,发现朱祁钰还没回来。
朱祁钰离开王恭厂后,转头就前往通政司下辖的“抄写房”。
这“抄写房”已经是过去式,现在应该称为“印刷房”,毕竟已经脱离了手抄。
本来在街头巷尾采风的高谷收到圣人的消息,立刻就赶了回来。
大明报纸作为朱祁钰主要的宣传手段,整个通政司都被朱祁钰掌握在手中,就算是内阁的阁老,也影响不到通政司发行报纸的内容。
一如王恭厂的机床,通政司自然也有自己的印刷机器,不过是人力而非那种自动化的。
工人需要将纸张整齐放在规定的位置,随后抬手用力拉动拉杆,带动着如印章般的大铁板下压,从而达成报纸的印刷。
寒风呼啸的天气里,高谷的额头还冒着细汗,这一路急赶,才赶在圣人之前回到印刷房。
车驾稳稳当当停在高谷面前,朱祁钰从车厢之中踏出,便听到高谷领着通政司吏员行礼:“微臣参见陛下,陛下圣体金安。”
站在印刷房外面,朱祁钰就能闻到纸墨混合的味道,那是一种书香,有的人喜欢,有的人讨厌。
“免礼了。”
朱祁钰双手背在身后,直接越过高谷,走入印刷房中,而高谷等人则是起身跟在圣人身后。
入内之后,场景十分热闹,每台印刷机前都站着一个员工,不断按压着拉杆,一张张报纸夹在一根线条上,在印刷房中滑动运送,同时还有风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