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家阿鸾
作者:一颗粽子 | 分类:古言 | 字数:30.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1章 初见萧游
重明心中暗叹萧游来得好快,正欲让萧游起身,就听到外面一阵匆忙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紧接着便是一道苍老浑厚的声音响起,却是王尧礼的:“草民,太原王氏王尧礼,参见镇国公主殿下。”
王尧礼身份到底特殊,重明便也不好安然坐于马车之内,忙由孤鹜扶着下了马车,快步走到王尧礼面前,亲手扶了王尧礼起来:“王老大人不必多礼——萧都尉起身吧。”
萧游原本对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子成为镇国公主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此刻在未曾看清重明的相貌之前就听到了她的声音,心中一时颇为惊奇,不想这位镇国公主殿下的声音十分好听——于是他悄悄抬起眸子,想要看一眼这位声音很好听的镇国公主殿下是如何模样。
若是寻常人,自然是不敢这样做的。
可是萧游是兰陵萧氏嫡出子弟,又并非长子,自小就娇生惯养,向来无法无天惯了,这会儿觉得自己只是偷偷抬眼瞧一瞧,并非是冒犯唐突之举。
重明毫无所觉,只向王尧礼大概说明了来意,王尧礼闻弦歌而知雅意,心中也清楚不好在府门前久站,便侧过身子请重明进府:“殿下舟车劳顿,若殿下不嫌弃,还请殿下今晚先在草民家中休息,殿下意下如何?”
这自然正合重明心意:“那就叨扰王老大人几日了。”
说罢,二人就动身往府门内走。
重明未曾留意到萧游的动作,站在重明身边的容与却将萧游的动作看的一清二楚,正巧这会儿重明走动,便身形一动,正好隔开了重明和萧游。
他动作十分自然,就连萧游都以为他只是随着重明一同进府。
只是容与动作虽快,萧游还是看到了重明的侧脸,此刻众人进府,萧游的心却没由来的开始乱跳起来。
正巧这会儿没人顾得上他,他便有心思胡思乱想起来。
兰陵萧氏曾想要让萧游尚主,时下虽没有前朝驸马不得在朝为官的惯例,但难免会有一两个多嘴多舌的说驸马是靠着公主的裙带关系上位,而当时萧游尚未入朝为官,自然满心抗拒,最后竟是瞒着家中长辈参军去了。
只是如今,萧游从前只觉得只有配不上自己的人,因此眼光甚高,要求严苛至极,在兰陵萧氏那种长辈众多的大家族里,硬是到了如今十八岁还未定亲;可如今对重明有所心动,却觉得单就身份而言,自己怕是配不上重明的。
更何况……
殿下如今贵为镇国公主,婚事已然成为国事……
这样的纠结心思只在萧游的心中一闪而过,抬头再看一眼已经进了大门的重明,萧游暂且先压下了心中的额想法。
还是正事要紧,这件事完全可以等正事忙完了写信和老头子商量一下。
…………
一众人到了府内大堂,大堂上早已上了茶水点心,落座之后,王尧礼自觉地将侍候的下人遣走,只留了几个忠心的老仆在门外看守,确保安排无误之后才向重明询问:“殿下此来,应当不只是要送玄仪回来吧?”
重明笑着颔首:“太原王氏原家主王晋之及其子王昱君之死已经查明,相关证据就在王公子手中,王老大人在朝中为官多年,如今又是太原王氏的族长,想必见了证据,就明白要怎么做了。”
王尧礼心中大惊,他以为镇国公主不过是想要让他配合查明太原王氏一案的真相,没想到竟然是……连证据都已经找好了?
重明并不过多解释,而是说起了进一步的安排:“孤离开盛京赶往太原之前,父皇曾说,便是看在当年王皇后的份上,这件事无论如何也要顾及到太原王氏的面子,因此这件事孤打算让王老大人处置,王老大人可愿意?”
按理,既然这件案子已经确定是场人命官司,那么无论如何,也不应当是太原王氏自己解决。
但是太原王氏到底是王皇后的母家,太原王氏又是累世的大家族,牵一发而动全身,故而重明还是决定将主动权交给王尧礼。
当然重明虽然将主动权交给王尧礼了,却不是就全权让王尧礼处理此事,而是暗示王尧礼在查清事情原委之后将王恒君与太原王氏切割开来,这样一来,太原王氏累世清明尚在,不管王恒君做了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没了太原王氏的势力,便不足为惧。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对重明话语中暗含的意思都猜到一二,这会儿都不约而同的看向王尧礼。
王尧礼沉吟片刻,心中也明白只要此时他应下了,就意味着舍弃了王恒君。
可是——王恒君若是真的弑父杀兄,甚至连两个侄儿都不放过,这样的人,就算是留在太原王氏,也是污了他太原王氏的门庭。
于是王尧礼向重明行礼:“承蒙圣上和殿下信任,这件事草民定当全力以赴。”
重明颔首,也并不多说其他:“至于人手,不瞒王老大人,过几日孤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出城一趟,因此恐怕无法一直在城中,但幸好父皇派了萧都尉来,萧都尉。”
萧游原本正聚精会神的听重明要如何安排,突然听到自己的名字不由一愣,转而应声行礼:“殿下,臣在。”
重明直言:“接下来劳烦萧都尉配合王老大人行事,孤的侍卫——青岩会留下协助你,可有异议?”
青岩就是容与如今的化名,表面是重明这次出行的侍卫长。
容与留下是他们提前就商量好的,容与心中自然是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太原王氏这边也需要有人坐镇,总不能天策军那边一切顺利,太原王氏这边却出了乱子吧?
因此容与只想尽快将太原王氏这边处理妥当,然后就出发去找重明。
萧游只是接到旨意要来襄助重明,但是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却不大清楚,这会儿只以为重明和王尧礼说的太原王氏的事情就是重明此行的目的,因此并没有异议,只行礼领命:“臣领命。”
太原王氏这边的事情安排妥当,重明和容与当晚就派人去联系了长安郡王,只等长安郡王一有回信,计划就可以往下一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