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永乐大帝:好圣孙可旺三代

作者:枠罗汉 | 分类:历史 | 字数:54.5万

第81章 一个废柴三个帮

书名:永乐大帝:好圣孙可旺三代 作者:枠罗汉 字数:2635 更新时间:2024-11-16 12:04:31

建文帝是十天后才从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上知道自己天才计划破产的消息的。

正在赐宴的他愤怒的掀了桌子,各类珍馐美馔的汤汤水水溅了在桌子那一头的几个倒霉蛋满头满身。

没错,这几个倒霉蛋已经形成了一个组合,可谓是建文帝身边的参谋男子天团。他们的名字是齐泰、方孝儒、黄子澄、练子宁,再加一个每次都是莫名其妙背黑锅的徐辉祖。这个组合能文能武,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唯一的缺点就是老板每次好像不怎么采纳他们的好建议。

眼下,这个天团却是傻了眼,本来好好的在老板这混工作餐吃,没想到吃到一半老板掀了桌子,这下谁都没得吃了。几个人只能按照老规矩,走到大殿一侧老位置跪下,等待着暴风骤雨的到来。

“诸位爱卿,朕自即位以来,每日宵衣旰食,殚精竭虑,忧思为民,可换来的是什么?换来的是李景隆这厮大败于燕军,五十万大军折损三成之多的消息;换来的是燕宁二藩结盟,乱臣贼子结党谋逆的消息;换来的是鞑虏余孽劫掠北方百姓,大明边防毁伤殆尽的消息。众爱卿,你们谁能告诉我,朕是还不够努力?还是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上天垂爱,致使功败垂成,生灵涂炭呢?”建文帝面对这老哥几个,发出了灵魂的拷问。当然,他省去了蒙古人是如何入关的描述,不然这地下跪着的几个要是知道是他把蒙古人放进来的,不得和他当场翻脸?

再看地下跪着的这老几位,一个两个连头都不敢抬起来,心里想的都是这么多决策除了蒙古人是意外,其他的还不都是您老人家做的决定?就这还不够努力,您再努力点全国的兵力还不都得让您送上战场?于是哥几个打定决心,守口如瓶,等建文帝这股火气过去再说。

岂不料黄子澄突然抬起头来,迎着建文帝正色答道:“皇上,微臣有本要奏。”

齐泰、黄子澄、练子宁、徐辉祖几个人心都快从嗓子眼蹦出来了。大哥,这种剑拔弩张的时刻你非要头铁的迎难而上吗?你就不怕触了什么逆鳞把自己一波送走?这以后可不敢和这人一个桌子吃饭了,太危险,容易被拖下水。

“哦?黄卿有话要说?速速奏来。”建文帝也是有点意外,但是还想听听到底黄子澄要说什么,便示意他站起来回话,自己一甩袖子回到了椅子上坐定。

“皇上,臣以为,此次讨燕之战,不是大败,而应是惨胜!”

“什么?这样叫惨胜?”建文帝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明明是李景隆被人打崩了,还损失了十几万人,这样都能在黄子澄的口中成了反败为胜?

黄子澄没有被建文帝的质疑影响自己的发挥,而是继续坚定的说了下去:“这次恶战。陛下您识人得体,用人不疑,给了李景隆位极人臣的恩宠,也让将士们知道了您的宽仁慈厚,从此之后,三军用命,文武一心,共讨燕逆。之后您又在宫廷之内,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如此能文能武,集太祖和兴宗大成于一身,已是我大明之福,百姓之福。若不是蒙古鞑子卑劣无耻,无故南下袭扰,打乱了陛下的部署,则今天下已定,百姓安矣。再说那曹国公李景隆,虽未能攻取北平,可领将治军有板有眼,颇有乃父遗风。臣更是听说,曹国公在北平城下,妙计频出,智破地雷围困之阵,且在战场上临危不惧,置生死于不顾,鼓舞将士士气,已经攻破城门,北平已是囊中之物。只因被蒙古宵小偷袭,分身乏术,这才被燕军前后夹击,失了这一阵的。故而微臣斗胆,请陛下深思,若不是陛下英明神武,曹国公当机立断,以大局为重,暂且放过燕逆,转而全力应战鞑虏,护佑了我大明百姓,换做他人,岂能做到如此境地?岂不是惨胜耶?又何故罪己耶?且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现在燕宁两藩共有兵力十二万人,我军若能达到逆贼五倍兵力,则必能攻无不克,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扫平燕宁逆贼是也,还请陛下明鉴! ”黄子澄口若悬河,将自己的观点一股脑灌输给了建文帝。

听了黄子澄的精彩发言,建文帝顿时觉得,这些话是句句说到了他的心坎上,既洗清了自己的责任,又给了自己一个舒服的台阶,还把罪过全部甩到了蒙古人身上,实在是宫廷对奏的典范。

“黄卿所言极是,朕便依卿所奏,再给李景隆一次机会吧。明年春天,朕就给他六十万人,让他戴罪立功!”

齐泰、方孝儒、练子宁、徐辉祖等人在下面也是听的目瞪口呆,下巴都快掉了地上。我去,黄老兄今天吃的恐怕不是工作餐,是情商药吧。这一番话不但化解了危机,还给李景隆又增加了二十五万大军供其挥霍,早知道你老兄这么胸有成竹,我们哥几个也不至于刚才吓成那样。

但是他们怎么知道,黄子澄心里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因为当初建文帝选定了李景隆当讨燕军的主帅,就是他给建文帝出的主意!

当时李景隆自告奋勇的要当这个讨燕军的大帅,就是觉得以一国之力对一藩之力,以大明五十万精兵对燕藩八万军队,还不就是顺风碾压局的事儿,没准自己这大帅还没到前线,先锋部队就已经顺路把燕藩给灭了。这样的话,自己又不用出力,又捞取了政治资本,顺路还甩掉了自己将门之后不知兵、岐阳王家傻儿子的形象,岂不是稳赚不赔?于是他花高价在黄子澄这里走了个门路,让黄子澄在建文帝面前把自己吹了个天花乱坠,这才捞到了这个大帅的职务。可哪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和控制范围,这才造成了这种烂摊子的局面。

所以黄子澄必须给建文帝这个台阶,必须力保李景隆,否则岂不是自己识人不察,会被李景隆一起拖下水的!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违背自己信仰和良心,违背和齐泰、方孝儒、练子宁他们誓言的决定,帮建文帝开脱,帮李景隆说话,保住李景隆,就是保住自己!

就这样,在建文帝和群臣“上下齐心”、“凝心聚力”的共同努力下,李景隆莫名其妙保住了他总指挥的位置,得以继续发挥发挥他的“军事天赋”。建文帝保住了面子,黄子澄保住了自己,老哥几个也没有被拖下水,看似这件事迎来了一个共赢的结局。只有徐辉祖知道,从今以后,建文帝这边和最后的胜利可以说只能用不共戴天四个字来形容了。

建文二年的冬天,来的比往年要更早,也更加寒冷。身为败军之将的李景隆,是没有资格回家过年的。大年三十的晚上,他在凄风冷雨中用烈酒把自己灌了个酩酊大醉,裹紧了身上的皮大氅,蜷缩在行军床上沉沉睡去。在梦中,他回忆了父亲教给自己的那些用兵之道和带兵的方法;想起了他在太祖皇帝面前侃侃而谈,把太祖皇帝逗得哈哈大笑,破例让他进了五军都督府历练的高光时刻;想起了出征之前,自己妻儿老小在送行之时不舍的眼光。他知道,自己如今只有两条路可以选,要么逆风翻盘,要么全家连坐!

李景隆不知道,建文三年春暖花开之时,他将在山东,迎来建文帝无意中为他派来的最强大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