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个杀手回家,我成了小娇夫?
作者:习栩儒生 | 分类:古言 | 字数:52.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4章 沿海富城,诡异杨府
崔山的戏班子在壮猪村敲锣打鼓唱了两天,姜凝和柳明安也跟着吃了两天的席。
等到离开的时候,村长请柳明安给他孙子取个大名,柳明安想着自己白吃白住了两天,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孩子姓魏,柳明安想了想,说:“叫‘舟鸿’如何?”
村长还在思索是哪两个字,柳明安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一笔一画写出“舟鸿”二字:“取自‘棹发鱼龙气,舟冲鸿雁群’,寓意抱负远大,卓尔不凡。”
“好!这个好!”村长高兴地一拍手,给自己孙子定下了“魏舟鸿”这个大名。
二人跟着崔山的戏班子往曲水城去,一路上越来越冷,快要入冬了。
“明安,姜丫头,要我说,你们干脆先在曲水城待着算了,等过了年再去京城,反正曲水城离京城不远了。”
柳明安只跟崔山说自己要进京赶考,需要从曲水城路过办点事,因此崔山这般建议道。
姜凝闻言若有所思道:“这也不错,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柳明安这时想起赵教头说过,杨瞎子在曲水城有一定名气,崔山的戏班子每年都来这里,会不会听说过这号人?
“崔叔,你听说过曲水城的杨瞎子吗?”柳明安忽然开口问道。
“杨瞎子?听说过啊!”崔山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说完又问:“你问这个干什么?你们不会是想找他买人吧?”
姜凝目光一凛,又听崔山继续说:“也是,你们可以买个仆人,以后过日子不用事事亲力亲为了,省心很多。”
“崔叔,杨瞎子家在哪儿你知道吗?”柳明安说着,轻轻拍了拍姜凝的手,对她笑了笑。
“知道,到了那儿我让小立给你们带个路吧!”崔山是真喜欢柳明安的,不介意顺手再帮他小忙。
小立是崔山戏班子里负责跑腿办杂事的小伙子,柳明安一听连忙道谢,崔山“哎”地摆摆手:“小事小事。”
到达曲水城这天,正好是月底。算起来,柳明安二人从离开灵山镇到这里,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曲水城之所以被称为“城”,是因为它是有城门城墙的,它是由南向北进入京城的必经之路,一面接海,三面环山,内有梁国最大的河流经过,不属于任何一个州府,在前朝就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
崔山远远地指着那高阔的城门,对柳明安说:“就是这里了,曲水城,我们进了城就分别了,让小立带你们去找杨瞎子吧,二位多保重啦。”
同行十几日,柳明安将这位崔班主视作可亲可敬的长辈,念及离别,内心颇为不舍,只道:“崔叔,你也要珍重,若日后有机会,我定来茂竹县看望您。”
崔山拍着柳明安肩膀称“好”,随后一班人马在城门口与二人分道扬镳。
“柳举人,走吧,我带你们去找杨瞎子,他家离这儿不远的。”被崔山留下来引路的小立笑嘻嘻地说,他也想快点办完事去跟戏班子汇合。
柳明安说着“多谢”,背上行囊,带着姜凝跟着小立走。两人一边认路,一边观察着这个地方的周边环境。
姜凝发现这个地方很像她记忆中的某个沿海城市,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属于海风的咸湿气息,随处可见的各种海鲜海产,街边还能看到晒渔网的。可能是因为此地是交通枢纽,贸易较为发达,百姓的生活水平看起来都比较高,至少比灵山镇高了一个档次。
她是这里的人吗?姜凝看着形形色色的人群问自己,奈何没有原主的一丁点记忆,这个地方对她而言只有陌生。
“到了,就是这里,这座宅子就是了。”
正思索间,小立突然出声,姜凝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是一座街边的大宅子,门口还挂了牌匾,写着“杨府”。
“那我就去找班主他们汇合了,走了啊。”小立跟二人打了个招呼,一溜烟儿地跑了。
柳明安也抬头望着这座宅子。在曲水城靠北边,并不是中心地带,却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去处。占地宽广,大门刷成了朱红色,门前还有两盆富贵竹,看着略显俗气,但至少是个不差钱的人家。
柳明安转头去看姜凝,发现她神色如常,只粗粗打量了一下这个地方,自己就上前叩响了门上的铜扣。
“咚!咚!咚!”
铜扣撞击木门发出沉闷的声响,柳明安心跟着一点点提起来,说不清自己在不安些什么。
片刻后,门后传来“呲呲啦啦”的声音,像是铁链在地上拖动所致。接着,门从里打开,一张沧桑的脸出现在二人面前。
开门的是一个老妇人,头发完全花白,脸上沟壑纵横,一双眼睛死气沉沉,往姜凝脸上看过来的时候,她只觉得对方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柳明安走上前去,礼貌笑着问道:“请问这里是……”
话未说完,那老妇却佝偻着身躯转身走了,姜凝眯了眯眼,注意到她手背和手腕处还没有结痂的鞭伤,还有她双脚上的铁链。
柳明安问话被无视,站在敞开的门前一时不知该怎么办。
姜凝看着那拖着铁链走远的老妇人,沉沉开口:“进去吧,来都来了。”
说着便一脚踏进了这宅子里。
二人不知何处去,只能跟着那老妇,刚走了没几步,又看到几个丫鬟模样的人在扫地,除草,无一例外,身上都有些伤,脚上都戴着镣铐,目光呆呆的,眼睛里面看不到活人的生机。
柳明安看到这些场面,心止不住地往下沉。
阿凝,以前也是这个地方出来的吗?
两人又跟着老妇走了一段,远远地听见某处传来稚嫩的童音:“……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
这时,那老妇停下脚步,抬起手往那处指了指,随后自己又拖着铁链走开了。
姜凝和柳明安对视一眼,绕过遮挡视线的假山走了过去,发现那里是一个小亭子。亭子中坐着一个年轻的衣着华丽的妇人,怀中抱着一个六七岁的男童,二人正拿着一本《三字经》在读。
姜凝和柳明安走到亭子边,那妇人注意到了,拍拍怀中的孩子,一脸慈爱说道:“你先去玩吧,娘待会儿再来找你啊。”
孩子从她怀中起身,扭头看了姜凝和柳明安一眼,然后拿着书“噔噔噔”跑开了。
等孩子离开,那妇人脸上的温和笑意消失得无影无踪,眼中满是算计和市侩。
她施施然起身,走到姜凝和柳明安身边,开口就是生意:“二位来买人的?想要哪种货色?我这宅子里的这些有看得上眼的吗?”
二人心里皆是一震,想起了刚才看见的那些带着脚镣一身伤痕的人,还有那一张张毫无生气的脸。
原来那些都不是人,是任人挑选可以讨价还价的货物。
就像……最开始在笼子里的姜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