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农家女在逃荒路上杀疯了
作者:特调加布丁 | 分类:古言 | 字数:15.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章 王杏儿学刺绣
王杏儿嘴角上扬刚回了个乖巧的笑容,门口就传来了敲门声。
有些疑惑的开了门。
“杏儿姐,这是我阿奶让我送过来的。”黄桂花的小孙子见房门开了,把手里的两根大番薯和大半碗的陈米塞给王杏儿转身就跑。
“哎?”
王杏儿想不起来这个小孩儿叫什么了。
“阿娘,是桂花阿婆送来的。”
王杏儿假装没看见院子里三伯娘的讨好嘴脸,砰的一声把门关了。
王老三的媳妇嘴角一僵,这贱蹄子,当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看以后怎么收拾她。
想到那大半碗的陈米,她就馋得不行,又心里窝火,到底是哪个黑心肝的偷了家里的银钱,害得她们天天吃番薯和后院自家种的菜。
她都已经好些天光蹲茅坑了。
屋内,柳氏看到陈米激动得不行, 她发誓再也不要吃野菜了。
这里正婆娘倒是挺会做人。
“杏儿,把米都煮下去,蒸干的。”
“把番薯也切一根下去蒸了。”柳氏狠了狠心叮嘱道。
只要留一根够她们上午垫垫,晌午里正婆娘定会把粮食送过来的。
到时,她再拿几个铜板给里正婆娘,换些里正婆娘自家种的菜。
“好嘞,阿娘。”王杏儿听话的拿着粮食出了房门进了厨房。
这段时日,她趁着煮饭的间隙做了不少野菜团子放到空间。
接下来得多做几双草鞋了,不然得光着脚逃荒。
王杏儿做好了饭先打了一大碗干饭端给阿娘才自己坐在桌边吃起来。
柳氏眼眶微红的细嚼慢咽着干饭,虽说以前日子过得也苦,但也从未十来天野菜不断。
这番薯也甚是香甜。
待她情绪稳定之后才看向王杏儿。
“杏儿,明日开始你便不用上山挖野菜了,我会拿些铜板和桂花婶子换些菜。
你就在屋里和我学刺绣,往后别老是往外跑,你可是大姑娘了过几年就及笄了。
瞧你黑成啥样,可得好好的养个几年。”
王杏儿闻言瞅了眼自己黑瘦的小手,又借着微弱的烛火看清阿娘脸上不似说假的神情。
阿娘怎会忽然想着教她刺绣?
不过,如此倒也好,虽然她空间有花不完的银钱,但钱财总得有个来路。
“阿娘,我一定跟你好好学。”
“要学这刺绣,粗活可不能再干了,手要养好。”
“我知道的,阿娘,要是手太糙会勾丝。”
柳氏点头不再言语,如今杏儿和她学刺绣,她再嫁可得再三斟酌。
再嫁的夫家,最好公婆不在,她着实不喜公婆的嘴脸。
最好家里有个能干的闺女把家里操劳好,让她和杏儿安心刺绣。
她每月挣个一两银钱就当是补贴家用,如此,未来夫家应当是可接受她们母女的。
次日。
王杏儿和阿娘一人分了半根番薯吃完就开始学刺绣。
她是拿着手掌大小的碎布开始练习的,其实刺绣她还是会的,前世她还给那人绣过精美的荷包。
王杏儿就是想跟阿娘学习双面绣,那可是甚少人会的。
不然也不可能随便一个帕子就能卖两三百铜板。
刚开始她故意绣的七扭八歪,不过一个时辰就能绣直线。
可把柳氏看的瞠目结舌。
“杏儿,你竟有这天赋?”柳氏悔得肠子都快青了,应当早些教杏儿学习刺绣的,她柳家终于后续有人了。
柳家原是刺绣大家,奈何风头太甚,遭人陷害落得家破人亡,她十岁那年便被卖入府里,也是靠着这刺绣手法才能当上二等丫鬟。
柳氏眼里闪过一起懊悔,不管杏儿是不是老爷的孩子,她这些年都不该对杏儿不管不顾。
“阿娘,我手太糙了,好几处都勾丝了。”王杏儿举起手里的碎布示意阿娘看。
“无妨,晚上入睡前阿娘为你擦些油膏。”
柳氏每月都要用掉一盒油膏护手,往后,杏儿也应当如此。
“杏儿她娘!”
黄桂花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道,她左手抱着半袋子的番薯,右手还挎着个篮子装了些自家种的菜,还提着小半袋子的陈米。
她今天可算是见识了,这柳氏当真是个能人。
她今个儿就是故意在院子里喊的,也是下了牛车就大摇大摆的来王家院子。
这会儿王家人也都在家里,一听到声音纷纷出来,目光都紧盯着里黄桂花手里的东西。
吴老太正想跟里正婆娘打招呼,不料里正婆娘直接进了老四屋里。
无视了院子里她们一干人等。
“杏儿她娘,你要的我都给买了,那粮铺现在也只有陈米,我给你买了三升陈米,你也知道,去年光景不好,现在陈米都涨到三十文一斤了。”
黄桂花说着叹了口气,以往陈米也就十五文一斤,硬生生的长了一倍,这些黑心烂肝的粮商。
就连番薯,那都是穷苦人吃的,如今也要三五文一斤。
“多谢婶子了。”柳氏很是满意,这些粮食就算敞开肚皮吃也能撑到她能走动。
“每条帕子二百五十文,一共五条,卖的银钱买完东西还有九百七十文。”
黄桂花从米袋子里拿出小布袋子里面有半两碎银子和四百七十个铜板。
“得亏有婶子帮忙,婶子,我这还有个事可能得麻烦婶子。
我家杏儿以后便跟我学刺绣了,甚少时间能去挖野菜,我能不能用银钱跟婶子换些您自个儿种的菜?”
柳氏期期艾艾的问道,她就是想让里正婆娘挣这份银钱,日后她想再嫁,里正婆娘也能帮她说几句好话。
“我当是多大的事呢,不过是些自家种的菜,你们娘俩能吃多少,不用给钱,我每日叫我家小孙子送过来。”
黄桂花顿时眉开眼笑的客气说道。
柳氏哪能当真不给,两人客套了一会,黄桂花才带着二十文钱卖菜钱回家去了。
“阿娘,这菜篮子底下还有手指头大小的腊肉。”王杏儿等人走了才起来收拾妥当。
“放着吧,过段时间再蒸。”
柳氏挺馋肉的,但是腊肉一蒸,香味儿太浓,怕是左邻右舍都知道她们吃肉了。
“老四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