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科举之扶摇直上九万里

作者:一三渡 | 分类:古言 | 字数:103.6万

第343章 成品

书名:科举之扶摇直上九万里 作者:一三渡 字数:4286 更新时间:2025-04-16 02:09:59

李延清拿过一旁的匕首,小心的将那半凝固的扁平圆柱体从中间分开。

动作谨慎,眼神凌厉,看起来一丝不苟,严肃至极。这模样搞得平平安安他们兄弟四人,连大气都不敢喘。

生怕喘出来的气儿大了,打扰了自家爹爹即将出世的“旷世神作”。

李延清操控的匕首,一点一点的往圆柱体内部割进去。

“啪,嗵。”小桌子承受不住,牺牲了。

而李延清即将出世的旷世神作,“啪嗒”一下子摔到地上,夭折了。

幸好其他的模具单独放在了另外一个桌子上,要不然这会儿可就全军覆没了。

李延清尴尬的站起来,无奈的叹了声气。

这破桌子,关键时候这么不给力。

他刚刚差一点点就要成功了!

“爹爹,咱们换一个,这个圆柱形的形状,我们都不喜欢。扁扁的,一点都不好看,一点特色都没有。”平平找补道。

“是啊,我们喜欢其他形状的,爹爹,你就给我们做一个吧。”玉米兴奋的说道。

李延清和平平安安对视一眼,笑着说道:“好,我们慢慢来做。就是这东西,爹爹也是第一次做,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可能要多试几次才行。”

“没事,我们相信爹爹,爹爹那么厉害,一定可以的。”这彩虹屁吹的真响!

李延清笑了一下,转过身去托盘里挑模具了。

他这一次选了一个花型糕点的模具。

小心翼翼的重复着,他干过两遍的步骤。

这一次,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他干的尤为顺利,尤其是在一张结实的桌子上。

很利索的就将其分割成了两半。

李延清赶忙接过安安递过来的一朵桃花,将其放在下面一半树脂上。

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切下来的那一半树脂胶严丝合缝的盖上去。

他怕速度慢了,切开的那两个表面会凝固。这样的话,那他前面干的那些步骤,岂不都白费了。

眼见着就差最后一个步骤了,平平安安他们几个,呼吸又紧张了起来。

李延清等外形逐渐坚硬,轻易不会变形之后,拿起来给这个即将成功的艺术品美缝。

用小刷子,沾取了液体树脂胶刷在裂缝上,为了使这件作品更加完美,李延清采用了少量多次的方式向上叠加。

经过他多次操作,艺术品的边缘,已经看不见被分体的缝隙了。

做完这些,李延清小心翼翼的把这第一个成品放到一旁。

现在,他们只需要等这个作品干透了,就可以了。

不过,他们也不会浪费时间干等着。便带着平平安安,开始继续反复刚才的步骤。

多做了几遍之后,李延清的速度加快了许多,做出来的成品瑕疵也越来越少。

而平平安安倒像是在制作过程中找到了乐趣,完全沉浸在了其中。

至于玉米和土豆,则是拿着不能二次加工的树脂模型导出来的成品,玩的不亦乐乎。

还别说,就这树脂做出来的这些东西,瞧着还真挺稀奇的。

反正,就连云芊这种见惯了好东西的人,也挺感兴趣的。

云芊瞧着自家两个小儿子玩着的东西,心里想着,这东西或许可以发展成一条产业链,为自家添个进项。

不愧是当家主母,时时刻刻都为着自己家着想。

李延清带着平平安安,他们父子三人忙了大半宿,才把他们采回来的树脂胶全部制成了成品。

等他们再一次直起腰,打量营地时,就发现整个营地除了巡逻值夜的人,就剩他们父子三人还没有睡了。

“好了,这些就让它们晾在外面吧,都快回去休息。你们年纪小,还在长身体呢,可不能熬夜。

至于至于这些东西,我们明天再看吧。这大晚上的光线也不好,也瞧不出什么。等天亮了,我们再好好欣赏一番。”

李延清揽着平平安安就往帐篷里走去,他说的对,这乌漆麻黑的确实没什么好看的。

第二天一早,李延清父子三人是被外面的惊呼声吵醒的。

他们都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动作麻利的穿好衣服,几个跨步就到了大家聚集的地方。

“这是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一大清早的,怎么全都聚在一起?”

李延清拍了拍人群外围,一个兄弟的肩膀,沉着声音问道。

那人被吓了一跳,不耐烦的转过身,却发现是自家大人拍的他的肩膀。

“大…大人,你醒了。回大人的话,没有发生什么事,大家聚在这,是在瞧,您昨晚带着公子们做的那些东西。”

“这样啊,那你瞧见了吗?那东西如何?”李延清挑了挑眉,漫不经心的问道。

“没呢,我也是刚过来,没挤得进去,还不曾瞧见。”那位兄弟恭敬的回应道。

“好吧,昨晚太黑了,在火光下也瞧不清楚,我也不知道是啥样。”

李延清我想从他嘴里听到反馈呢,没想到这人啥也没瞧见。

“别挤了,你们别挤了,大人来了。”

第343章 成品

实话说,这位兄弟还挺机灵。听懂了李连清的言下之意,立马便招呼了起来。

看吧,前面挤成一团的人,一下就让出来了一条路。

李延清父子三人走到人群最中间,就见桌子上整整齐齐的摆着,他们昨夜做出来的那些个树脂成品。

这会儿天色大亮,那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栩栩如生的蔬菜瓜果,还有四四方方、圆圆溜溜的正规图形。

都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贵不可言的模样。

尤其是其中一部分,中心还是开着一朵娇艳欲滴的桃花。

那些桃花花瓣舒展,花蕊树立, 透过昏黄的晶体看进去,遗世独立,美不胜收。

李延清随便挑了一个拿起来,入手生硬、冰凉、光滑、细腻。

顿时让李延清有些爱不释手了。

李延清刚刚挑了一个,他认为最好看的,揣进袖子里。

这个,他等会儿可是要给云芊的。

剩下的他让平平安安挑了他们喜欢的,其他的都让人收起来了。

这东西还算得上稀奇,等回京之后,或许可以用来给各大家回礼。

队伍里,因为今天早上那些个好看的小玩意儿,议论纷纷。

李延清走到哪儿,都能听到有人在讨论。更多的,其实都是在夸耀他和平平安安心灵手巧,脑瓜子灵活。

但他们这番行为,在李延清看来,或许是在不动声色的拍马屁。

一行人吃过饭后,队伍开始前行。

马车内,李延清神神秘秘的让云芊闭上眼睛。

云芊很配合自家夫君的这些小把戏,闻言,听话的闭上了眼睛。

李延清从他袖子里,掏出他刚刚藏着的树脂成品。

“当当当当,媳妇儿,看看,可还喜欢。我特地从中挑了一个最漂亮的,就是为了博美人一笑。”

“贫嘴。”云芊心里面都快被糖淹没了,可这嘴里说出来的话,总是口是心非。

她今年都三十多了,哪还是什么美人啊。

虽这么想着,可世上没有哪个女人,不喜欢自家夫君夸自己漂亮。

可她不知道,在李延清的眼里,她就是这世上最美的美人。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她在他心里的地位是永远不变的。

她永远是他的爱人,他的妻子,他心尖尖上的人。

更何况,在李延清的精心照顾下,在爱情的滋润下,她看起来依旧如二十出头的小姑娘一般。

在原来清艳绝尘的气质上,多了成熟女性的魅力,促的她本就出尘的容貌更加美艳了。

“这个你留着把玩,到时候回京了,可以送一些进宫。这些新鲜玩意儿,我瞧着皇上应该会喜欢。

除了这个,平平安安还挑走了一些。不过,我倒是把给太子殿下的单独装出来了。

毕竟在我们身边这么久,也是我们亲眼看着长大的。

说句逾矩的话,太子在我心里和平平安安没什么区别。”

“我知道夫君的意思,这么些年来,太子跟在我们夫妻身边,我知道你是真心疼爱 他的。”云芊窝进李延清的怀里,手里把玩着他刚刚送的小东西。

“想当初他走了以后,我还不习惯了好一阵呢。”

“是啊,就能平平安安也恍惚了一阵。别说我们了,就是当差的几个婢女也不习惯。他刚离开的那段时间,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多上一副碗筷。”

“他身为太子,责任远大呀。前些日子收到他的来信,他在朝中到是混得风生水起。有晒盐的事,他也做的非常好。”

“夫君,其实我一直有一个问题没有问你。当初你为什么要把晒盐这么重要的事,交给经验不足的太子呢?而且还不允许,他向外透露出,这是你想出来的主意。”

“盐,是十分珍贵的贡品,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自古以来因为制作成本高以及技术困难,从朝代伊始一直到后面的历朝历代,盐都是处于官营状态。

毕竟对于老百姓来讲,盐乃是生活的必需品,只有让当时的朝廷管理,才能尽可能的保证盐可以平均分配到每个老百姓的手里,不至于因为食盐的问题而导致天下动荡。

但随着官盐的价格水涨船高,私盐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有组织,有规模的贩卖私盐称为盐帮。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朝廷为了谋取私利,将官盐价格调高,那么私盐便会供不应求。因为私盐损害了朝廷的利益,所以自古以来私盐一直是被朝廷所打击的对象。

盐涉及到的利益如此巨大,私盐屡禁不绝,总有人为了巨额利益铤而走险。朝廷管不住,又没有办法提高盐的产量。

朝廷若是跟那些私盐贩子耗下去,最终受到伤害的只有百姓罢了。

之所以要把晒盐的法子告诉太子,一来是为了提高盐的产量,降低盐的价格,从而打击私盐贩子。

二来,是为了保护你和孩子们,还有哥哥嫂嫂他们的安全。我现在在朝中,已经很耀眼了。

之前因为发现了玉米,红薯和土豆这三种高产粮食,已经不知道触犯了多少人的利益了,恐怕早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

现在若是再拿出晒盐的法子来,他们怕是恨不得撕了我。我倒是没什么,反正都是为国为民,我问心无愧。

可我怎么舍得把你和孩子们,拉入这危险的局面中。那些人唯利是图,丧心病狂,谁都不知道他们能恶毒到哪种地步。

但把法子交给太子,就不一样了。我相信皇上和太子一定有办法,好好利用这个法子造福天下,同时也能保护好他们自己。

皇家的资源,想必媳妇儿你,比我更清楚。”

云芊沉默不语,自古钱财动人心,都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世家大族之间的险恶,她自小长在京城,有什么是她不知道的。

不管是朝堂上还是各府的后院,勾心斗角,阴谋阳谋从来没有断过。

她自是知道自家夫君的顾虑,有些人发起疯来,恐怕连同归于尽这种事都做的出来。

“嗯,我只是好奇一问罢了,夫君做什么都是对的,我会永远在背后支持你。”

“我就知道,媳妇对我最好了。”

太子这几年确实把晒盐的法子,牢牢的攥在自己手里。

市面上出现大量的官盐,导致官盐价格大幅度下跌。也不是没有人去查过这些盐的来源,可却没有一个人得手过。

可见,太子和皇上保密的工作做的非常好。

这两年,百姓们终于不用抠抠搜搜的吃盐了。

如今的盐价已经稳定在三文钱一斤了。

那些私盐贩子再想赚钱,只能把盐的价格定在三文钱以下,或者刚好是三文钱。

要不然百姓谁会舍弃质量更好,还便宜的官盐,去买质量差,价格还贵的私盐呢。

就算私盐贩子想薄利多销,那也得把盐的质量干过官盐的质量才行啊。

老百姓们又不是傻子,买东西肯定会货比三家,选择最好的一家。

更何况,以前他们买私盐,是因为没办法,他们没钱买不起官盐。

现在,官盐的价格降下来了,谁还敢冒着砍脑袋的危险去买私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