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逃荒路,自带空间全家宠

作者:古十叶 | 分类:古言 | 字数:42.8万

第159章 小年

书名:穿越逃荒路,自带空间全家宠 作者:古十叶 字数:2620 更新时间:2025-02-01 02:05:19

两天的新居席吃完,就到小年了。

小年,其实就是祭灶。

据说腊月二十四晚,灶神要回天庭禀事,人间的百姓,为了能让灶神在玉帝面前多说些好话,要准备好灶糖糕点供奉灶神。

小年不仅晚上要祭灶,更重要的是掸尘。

也就一大早起来后,开始打扫房屋,擦干净窗户,将各个角落都清扫干净,又将桌椅各类家具和锅碗瓢盆都刷干净。

他们这是新家入住,也没有旧家当,基本上都是新购置的物件,倒是不用怎么清洗。

在大家具搬进来之前,就已经对全宅进行过大扫除了。

各厢房套间,一进门就是个小客厅,可摆上茶几桌椅,三五人坐在一起聊天,但此时基本各屋都是空的,只有大人们住的那几间屋里,是配上了方桌和榻。

茶室进去是里间卧室。

推门进去,第一个隔间是厕屋,厕屋旁边还隔了一个小空间,过了隔间才是卧室。

基本上除了配套的床被,还有一个小箱放各人的衣物,靠窗边摆上一套桌椅,桌上除了文房四宝外,也再无其他物件,连个架子柜子都没有。

各屋差不多都是这样空荡荡的,拿个鸡毛掸子随便拍一下尘土,再用扫帚扫一下鞋底带回来的尘土枯叶,就十分干净了。

将自己厢房卫生打扫完后,就出来帮忙清理庭院。

连着两天的宴请,地面上有不少果核、骨头和菜渣,但人多,倒是很快就收拾干净了。

摆宴用的桌椅很多都是从各家借的,擦洗干净后,将桌椅归还,基本上就忙完了。

何秀才也将一张大方桌搬到院子,拿出一沓红色的纸,并摆上笔墨。

而涂老太也搬一张椅子放在旁边,手里抱着一个扁圆形的竹篮子,篮子里也放了一叠红纸。

涂老太坐下去将竹篮子放在地面上,从红纸底下翻出并刀,拿起红纸,在她的巧手下翻折出不同的角,用并刀剪下角边,摊开来却成了各种喜庆的字画剪纸。

涂老太这边剪了好几张剪纸,何秀才都还没动手开始写对联。

一直到村学的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进来,何秀才将红纸摊开,又拿出字帖,开始教他们写今晚祭灶要贴的对联,和新年要贴的春联和迎春福字。

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并不相同,一些字他们也还没学到,但没关系,可以对着字帖临摹。

当然哪怕是对着字帖临摹,也有人觉得手上的笔不听话,写得歪歪扭扭的。

但对家长们来说,字写得好不好看不重要,看到自家娃儿写的那些对联、春联和福字,都觉得自家娃儿满腹诗书,才高八斗,文采飞扬。

剪完剪纸写完对联,该准备晚上祭灶的吃食了。

祭灶除了要给灶神准备好果子,糖,酒和各种吃食外,还要另外给灶神的坐骑准备清水,料豆和秣草。

李正如想起现代每到这时候,南北都要掀起哪一天才是小年,小年要吃什么的争吵。

年关的几个节日,汤圆和饺子永远是争吵的话题。

想起这个,李正如也来了兴趣,跑去和杨老太商议今晚换个新鲜吃食。

饺子很早就已经出现了,这个时期基本都是把饺子叫做馄饨,也称偃月馄饨,有些地方观其形又将其叫做角子。

杨老太一听李正如的描述,就知道阿如想吃馄饨了。

汤圆,在这时期也不知道出现了没有,但杨老太是没吃过。

没见过没关系,李正如会搓圆子,面粉她不会和,但有人将面和好馅料调好,她会搓,又问阿奶取糯米粉做汤圆皮。

饺子和汤圆用的面粉不一样,杨老太就将两种粉分开和好,又根据阿如的介绍,调好饺子馅料和汤圆的馅料。

和好面,调好馅料,大家就围到一起开始包饺子和汤圆。

饺子大家都会包,反而汤圆他们都是第一次听说。

苏元元他们三兄弟和太尉爷都住进了何家,今日是李家何家第一次分开吃,不过李家小孩多,苏田田带着小表弟到李家玩也就直接在李家这吃。

见大家都围在一起做吃食,兄弟俩都没做过吃食,看小伙伴或手指翻飞,或将小面团压扁凹个面袋将馅料放进去,再将袋口捏合将多余的面掐掉,两掌将捏合的面袋揉搓几下,一个圆滚滚的汤圆就搓好了。

他们觉得十分好玩,也凑过来要学着包饺子和汤圆。

有了这两人的加入,几个小的小孩也不正经包,都玩了起来,各个都施展自己的想象力,什么形状的都有,当然更多的是因为合不拢口的,不断捏面团补缺口,最后补出一个厚厚奇形怪状的馄饨来。

苏田田还十分骄傲地狡辩。

“馄饨,浑沌,你们看,我的这个浑然一体糊成一团才是最正宗的,你们包成偃月形的角子不正宗,我这个才是最原始最正宗的。”

梁为至包的也不比苏田田好多少,自然是无脑附和着。

“四哥说得对,四哥见多识广太厉害了。”

其他小娃们十分怀疑,又不知该怎么反驳。

他们读书都没苏田田厉害,看看苏田田两兄弟那不知所谓的成品,又看看自己包的虽然不太好看,至少没漏馅不用另外打补丁的饺子,都有点怀疑饺生。

大人们看那面上露馅、馅中和面的馄饨,也是笑开了,幸好这次准备的面和馅料都很多,这些就当给娃们玩了。

相比饺子馅料放多合不拢口,汤圆反而更容易搓,然后他们又玩出了新花样,为什么一定要搓成圆滚滚的,将它压成方的行不行,于是,几个四方方的汤圆就出炉了。

“它叫汤圆,当然要搓成圆的。”

李正如表示她吃了几十年的汤圆,第一次知道汤圆还可以搓成方的。

“那……这几个不叫汤圆,它们叫汤方。”

苏田田反驳得有理有据。

看看那几个汤方旁边的那几个一坨面馅的东西,李正如觉得,苏田田能搓出汤方已经十分的给面子了。

“好吧,随便你。”

李正如拿个小圆簸箕过来,在上面撒上一些干面粉,将簸箕放在苏田田兄弟两人面前。

“你们包好的可以放在这里,到时煮好了,还可以端给你们三哥和爷爷吃哦,他们肯定会为你们感觉到骄傲和欣慰的。”

苏田田觉得李正如这话不怀好意,但他没证据。

不管怎么样,在玩玩闹闹中,饺子和汤圆在不断地增加,而大家试吃了饺子和汤圆后,都表示好吃好吃。

汤圆是豆沙和芝麻馅,馅料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这时代豆类还是比较丰富的,芝麻也常吃,但时间急,小孩们问起只说早就准备好的。

大家各试了一个都夸好吃,饺子就不用说,现在家里肉油盐都不用省,调出来的馅就是十分可口。

汤圆大家都是第一次吃,和饺子完全不同的味道和口感,甜甜糯糯,随着外皮的咬破,里面的豆沙或芝麻糊流出来,沙沙的,和着糯米皮的黏糊,形成不同层次的味蕾触感。

终于在夜幕降临之时,大家将饺子和汤圆都包好了,还分了一部分端到何家去,让大家都尝尝。

而苏田田领着何为至,将他们兄弟两包的形状各异的成果,全端回何家,让他三哥和太尉爷都尝尝他们的劳动成果。

随着天色慢慢暗下来,各家将早就准备好的祭品摆好,恭恭敬敬地恭送灶神。

拜祭完灶神后,一家子才能坐下来,好好地用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