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逃荒路,自带空间全家宠
作者:古十叶 | 分类:古言 | 字数:42.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1章 外面的世界很可怕
“你们家娃们都要上学?”
村长家几人都很惊讶。
“哎呀,这男娃要上,咬咬牙供了也就供了,但这女娃上那学有什么用?”
牛村长老婆子果然就劝道。
“是呀,而且你们家的娃也不少,这都上了,要花多少银子呀?”
牛四柱的娘子也劝。
“他们也收女娃呀?哎,他们这女娃是收一样的束修标准吗?”
金家两娘子顺着话,问出她们想要了解的。
她们两姐妹,一个生了两男一女,一个生了两个男娃,她们的兄长,没留下男娃但是留下了两个女娃。
姐妹俩也不分家,共同抚养兄长留下的三个孩子。
七个娃,全都一起上学的话,是要花不少银子,她们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自然也要精打细算。
牛村长家几人一听,还以为金家并不知道女学的事,倒也不瞒着,将他们去游说几家的情况说了。
“现在也就只有一家同意让女娃去读书,还要再去问问那秀才爷,这女学的束修能不能再商量商量……”
“哎,既然有女学,我们家的也要去呀。村长,那你帮忙和那秀才爷再商讨商讨……”
金家两娘子表示,她们家的女娃也要去读书识字。
“你们家七个,全去呀?”
牛村长他们这次确认,这金家还真的是想要所有的娃们都去上这学。
“是呀,哎,男娃读书,真能考取功名,那就真是光宗耀祖。”
此话,深得大家的赞同,都点头称是。
金三娘子又笑着看向村长家的几人,拉起坐在她旁边的牛村长老婆子的手。
“大娘,你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以前我家兄弟也不少,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最后也只剩我和五妹撑起我们金家。”
说到这,金三娘放下村长老婆子的手,将手互相握着。
“我们姐妹俩人吃了不少苦头,才给我们金家开枝散叶了。”
“我们的兄长虽没留下儿子,但也有两个闺女,到时给她们招婿上门,再生个一儿半年,也算给我两个兄长留了后。”
看着村长家几个欲言又止的样子,金三娘倒也是很豁达地笑了起来。
“这女学好,我们家的几个都要去读。女人难呀,特别是我们家的女人。
去读书识字明理,学好了也是她们也能自己撑起来不是?
哪怕是以后嫁到别家去,自己有本事才能将日子过好。
咱女人不能光靠男人,自己立得起来,那日子再难也会过去。”
“你们家那大妞二妞年纪也不小了吧,过两年该说亲了,也送去读书?”
大妞二妞就是金家那两儿子留下的遗孤,金家三个儿子,两个分别各留下了一个女儿,一个什么都没留下。
“大妞二妞都快十四、五岁了吧?”
“十一个年头,两个差几个月……”
金五娘纠正。
“那也大了,过两年就能说亲了。”
“这说亲是以后的事,我那两个兄长就这么一滴血脉,都去读,哪怕只能读一两年,长点见识,能看懂那契书,能认得自己的名字……”
金三娘低眉垂眼,想着这些年掌家在外奔波看见的听见的事情,心有感悟。
“我们村人还是淳朴的,你们不知道,外面的人有多坏,那些人家不认字,被人骗签了卖身契,男的被卖进黑窑,女的被卖到烟花之地,那可真是惨。
现在有机会能让他们读书识字,我也不求他们能学得多厉害,就是认几个字,不要那么容易被人骗了。”
“阿……外面的人那么坏……”
牛村长家的几个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事情。
“是呀,这几年虽然我们在那镇上置办了一个小宅,但还是村里好,桃村才是我们的根……”
牛村长家几人听完也都若有所思。
他们之前到别的村,也没地,租了两块地,每天还是在地里忙活。
租地的时候也是要签契约,他们都看不懂,就听那主家念了一遍后,感觉没问题,就画里押。
“你说,那契约是怎么骗的?”
“外面那些想骗人的,可多法子了。
比如骗说哪里请人的,那主家请人干活要签约吧,那些骗子,就是欺负别人看不懂,嘴里念的和那纸上写的不是一回事,以为是签了个短工契约,结果是画了卖身契,自己把自己给卖了,还分文未得。
还有呀,一些员外心可黑了,看中了哪块地,知道你不认字之后,也是这样,说出高价租借一年半载的,你心动了,谈妥了,结果一画押,那地就变成他们的了……”
牛村长等人听了金三娘这话,都被吓得瞪大眼睛,他们没想过,还能这么操作。
外面的那些人都这么黑心吗?地可是大家的根,没了地,这是要把人逼上绝路呀。
“在外面也不是想读书认字就能读的,你们看我们这附近的几条村子都没一个秀才。
那镇上,也只有一家私塾是对外收学生的,那束修都涨到二十两银子了,还得那先生看得起你才收。
那何秀才可能刚到我们这地,不了解我们这里的情况。
牛村长呀,我们得趁那秀才没反应过来,将村学这事快点定下来。”
金三娘这话倒是真的,大概是物以稀为贵。
他们附近的这几条村本就没有读书人,镇上以前还有那么几个。
但这两年,襄州各郡县不知怎么刮起了抢人风,那些秀才爷都投奔各县郡去了,镇上现在只剩一家私塾,那秀才精力有限,招的学生也就名额有限,十分的抢手。
牛村长他们本就被金三娘说的骗人事例吓到了,他们一想到万一碰到这种黑心的员外,家里的那几十亩地被人骗走,哪怕是想想都觉得浑身发冷。被金三娘这么一吓,这读书识字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刚需的事。
现在又听说镇上的私塾都要二十两一个了,还不是交钱就能学,就显得何秀才的束修特别的实在。
现在他们不觉得贵,甚至还担心万一哪天何秀才去一趟镇上,回来就得跟他们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