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1745龙兴欧罗巴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259.3万

第三十二章 诺盖风云(12)诺盖汗国之利沃夫村

书名:1745龙兴欧罗巴 作者: 字数:3402 更新时间:2024-11-16 11:29:43

冬去春来,转眼来到了1764年的春季。

乞塔德的计划出了岔子。

李二娃也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个冬季只是暖和了一个月,一月份的时候突然又变冷了,天降大雪,伴随着强烈的西北风,大雪一直下了整整七日。

第聂伯河下游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覆盖上了一层厚达一米的积雪。

于是,计划中让诺盖人开拓荒地增加田地的工作就大大推迟了,非但如此,作为新来的统治者,想要让这里的诺盖人安稳地渡过这个冬季就需要大力赈济。

以往,由于土地太过肥沃,这里的诺盖人只要将种子播下去就能获得丰收,下游的黑土地上不光是可以开辟良田,还有大量的草原,又为他们饲养牛羊马匹创造了条件。

如果这里不是近百年来俄国人、奥斯曼人的交战地,早就有强势的游牧部族占据了,也就是因为如此,才让并不强大的诺盖人占了便宜。

当然了,这里的人们以前叫过匈人、科萨人、马扎儿人、阿兰人、佩彻涅格人,并不是某个相当独立的部族,而是民族的大混合,眼下不过是以突厥人为主罢了。

或者说是操着突厥语的部族为主罢了。

如果他们还是以前的纯种游牧部族,显然也是不会轻易臣服于克里米亚人的,自从他们向哥萨克、波兰人学会了种地后这血液里的彪悍因子就少了许多。

不过,想要这样一个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部族全部变成真正的农户并不容易。

为了应付突发的天气变化,在亚速海尚没有封冻之前,乞塔德就让苏文玉将北高加索的两万四千户汉人农户全部坐船迁到了诺盖人的土地。

既然是深处战争前线,诺盖人也不会像真正的游牧部族那样一个个星散于广袤的黑土地上,而是像欧洲大地那样建起了一个个村落,村落周围就是他们的农场和草原。

平整的地方自然成了农田,丘陵地带、河岸则成了草原。

他们每家每户最多只种了五亩地,而特鲁琴的农户最少有三十亩!

三十亩,对于已经习惯了舒适的诺盖人来说实在太多了,何况他们种地时基本不使用畜力,简单用锄头将地上扒拉几下就将种子撒下去,但收获却并不少。

五亩地,足以养活一家子了,何况还要种植更多的土地劳累身心?

由于特鲁琴只占据了德涅斯特河以东的诺盖人土地,这些土地不是属于渥巴锡岳丈江曼贝特的叶迪山部,便是属于他的妻子江奈尔的,加上两部大毛拉阿德南、江格尔的介入,大多数牧户还是愿意接纳汉人牧户,但想要他们开垦、种植如此多的田地却不容易做到。

八年了,以前那位以十五岁的小小年纪娶了一位三十岁蒙古寡妇的李二娃已经成了一个健壮的年轻人。

这八年,他与妻子富苏里先后生下了好几个儿女,加上富苏里前夫留下来的两个儿女,眼下可谓是人丁兴旺。

李二娃是宁夏农户,那里的汉人农户可谓是真正的民风彪悍,李二娃也不例外,抵达北高加索后,他不仅一个人就种下了三十亩田地,还先后成了村里的组长、副村长、民兵连长。

当乞塔德在动员迁徙时,李二娃是第一报名的,还准备要求到政治环境最差的卡夫巴斯。

卡夫巴斯,此时只是诺盖人一个小矿点,不过由于靠近扎波罗热,那里不但有诺盖人,还有大量由于不堪地主盘剥而逃过来的波兰、俄国农奴,更有迟迟不能入册的两地哥萨克。

不过乞塔德却知道这里不仅是后世乌克兰最大的高品位铁矿产地,还是有名的库兹巴斯-顿巴斯煤矿带的一部分,加上其东南部世界上最大的锰矿产地之一的尼科波尔,妥妥的天然煤钢复合体基地。

眼下煤炭资源最丰富的顿涅茨克占据在俄国人手里,不过卡夫巴斯的煤矿资源足够像特鲁琴王国这样的工业水平消耗了。

也就是说,一个卡夫巴斯基地的铁矿、煤矿、锰矿资源就能满足整个王国的需要还绰绰有余!

第聂伯河东岸之地眼下还不在乞塔德的计划中,但肯定在长远计划里,一旦彻底拿下整个下游之地,一个真正的强国崛起于欧洲东部那是肯定的。

不过,对于俄国人时下那可怜的技术水平来说,一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开始真正大规模开发这里,身处宝山而四顾茫然,乞塔德显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当然了,俄国人的地盘实在太过辽阔,靠近莫斯科的图拉、梁赞一带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人家自然不会舍近求远。

如果将卡夫巴斯东面的扎波罗热也拿下来,那才是真正的帝国之基。

故此,卡夫巴斯在乞塔德的大计中地位十分重要,甚至超过了敖德萨和赫尔松、塞瓦斯托波尔。

卡夫巴斯附近是一处方圆约莫上千平方公里连绵不断的丘陵,下面全部是优质的高品位铁矿,而在丘陵地带周围则是广袤的黑土地平原,因古列茨河、萨克萨甘河在丘陵的中心汇合,诺盖人的小采矿点就在汇合处附近,也就是后世卡夫巴斯市的一部分。

而丘陵以外的大平原上则零零星星散布着诺盖人、哥萨克的农田和牧场。

在最靠近采矿点的平原上,后世利沃夫(非乌克兰那个有名的利沃夫)所在,就是一个诺盖人、哥萨克的聚集点。

他们在这里盖起了村落,村落用土墙包围着,里面则是一栋栋木屋,大部分是诺盖人,约莫一百五十户,还有十多户来自乌克兰的哥萨克,十多户来自俄国的哥萨克。

诺盖人信奉的是伊教,哥萨克信奉的则是东正教,部分波兰哥萨克则是天主教,在一般情况下这些人显然是不会凑到一起的。

他们能够聚在一起成为村落,原因只有一个:贫困加上战乱。

诺盖人自然是因为战乱,但哥萨克显然是因为贫困。

按照特鲁琴政务院的规划,对于已经成形的诺盖人村落,若是人口超过了两百户,就会加进去十户汉人农户、十户叶迪库勒诺盖农户。

如果村落不足两百户,则补足不足的汉人、叶迪库勒农户——这几年,在渥巴锡的影响下,叶迪库勒部不少牧户成了真正的农户。

但最忠心于万渥巴锡的显然是以前作为江奈尔家族的奴户,他们虽然是突厥人,但显然施行了蒙古人的那一套,名义上是奴户,实际上却好像科尔沁(善骑射者)、喀喇沁(守卫者)之于黄金家族。

也好像辉特部之于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实际上是占据主导地位部族的世袭守卫家族。

李二娃迁过来时包括他自己一共有十户汉人农户家庭,十户叶迪库勒汗族守卫者家族十户。

而在之前,利沃夫村已经有了一百五十户当地诺盖牧户,当然了,他们也种地,算是半牧半农。

乞塔德从准噶尔战争中带来的五万汉人农户迁过来了两万四千户,过来的显然都是经过了精挑细选的,他们不是青壮家庭,便是汉人民兵。

除了李二娃之外,还有一个叫做郑三好的中年汉子做他的副手,郑三好曾经是宁夏将军府的包衣奴才,会一些武艺。

卡夫巴斯附近的诺盖人名义上接受以前的大汗江曼贝特统领,实际上由于距离叶迪山部的核心部落较远而形同独立。

像利沃夫这样的独立小部落在卡夫巴斯附近还有很多,他们有天然的独立条件——既靠近俄国人的扎波罗热,又靠近波兰人的乌曼城,属于三不管地带。

十五户波兰哥萨克的头领是一个二代哥萨克,他的父亲就是因为迟迟不能进入乌曼城米哈乌.克拉辛斯基领主的簿册,以及忍受不了波兰人加在他们身上沉重的赋税而逃出来的。

他叫雅申科,想要在这样的地方成为头领,肯定不是你的地种得好,虽然雅申科也是一个优秀的农夫,还是一个优秀的渔夫和猎手,他能够出人头地,显然是因为他是一个擅长骑战的哥萨克。

而十五户俄国哥萨克的头领是一个叫做绍尔科夫的中年汉子,他同样曾经作为第聂伯哥萨克参加过与奥斯曼人、克里米亚人的战争。

但俄国人对于哥萨克还是分为三六九等的,以前的在册哥萨克以及真正为帝国立了大功的哥萨克显然会高看一眼,并让他们有成为小地主的可能。

普通哥萨克的地位也就是比农奴稍强一些,他们的一切虽然不用看地主老爷的脸色,但依旧要看十夫长的脸色。

十夫长、百夫长,实际上他们心目中的小地主、大地主。

哥萨克们显然对于种地还是十分热衷的,不过,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可能超过十亩地。

人生苦短,又深处边地,家业随时被毁,何苦种那么多地?

黑土地上的资源实在太过丰富了,河里、陆地上的飞禽走兽、各种鱼类太过丰富,稍微收获一些就行了。

本地诺盖人的头目叫库兹马,一个奇怪的名字,是一位身形粗壮的中年汉子。

李二娃等人抵达利沃夫村后,立即将村落的一面墙拆掉了,然后增加了二十户人家。

对于汉人和叶迪库勒蒙古人的到来,由于大毛拉、渥巴锡的人已经来分说过一遍,加上特鲁琴大败奥斯曼人的余威尚在,原本这里的人倒是没有反对,反而主动帮忙建设房舍。

但要让他们登记造册,以及开辟更多的田地那就有些不乐意了。

叶迪库勒诺盖人的头目叫贾里,他与李二娃两人找库兹马、雅申科、绍尔科夫三人说了很久,他们自然不敢明面上与特鲁琴人对着干,但暗中一直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