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美好生活

作者:以为自己是条龙的虫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80.2万

第39章 聘礼动长安

书名:大唐美好生活 作者:以为自己是条龙的虫子 字数:2296 更新时间:2025-01-27 02:02:32

收完秋粮的工人们早都已经继续开工了。

砖窑作坊开始继续生产,新宅开始快速修建。

经过这些天的建造,宅子已经基本上完工了,只剩下装修和安家具。

新宅子大门口有两座石狮子,威武霸气。

迈上八阶台阶,朱红色的大门宽一丈五高一丈八,铆着金灿灿的铜钉。

两侧有两个小门,宽五尺,平日里从小门出入。

进了大门,两边各有一间门房,有家兵日夜守护。

前院正对面有一个很大的迎客客厅,左右两边各有八间正房,东西两侧三十六间厢房,还有六个高大的库房,以及马厩牛棚羊圈等。

中院正房九大间是客厅宴会厅,旁边有三间书房,左右各有八座小院,另外还有两个非常大的库房,还有厨房厕所等。

后院有一个占地一亩的四层的大别墅,左右各有一座院子,还有两个大库房。

如今工匠工人正在装修后院的别墅和那两座院子,估计一两天后就装修完了。

这一天一大早,府门口就挤满了人。

原来,今天是十一月初六,孟南柯纳征送聘礼的日子。

门外面那些人是许家村百姓和新丰县那些食邑,今日都过来帮忙的。

现在府里的家兵更多了,还多了一批婢女奴仆。

这次出征虽然是大胜,可也有几千人战死,无数人受伤。

受伤的人按照情况,有的可以继续服役做府兵,有的退役就不再被征召了。

每次让退役,肯定就有不想退的。毕竟这个时代当兵不但有赏钱粮食,每次出征可能还有缴获,比种田强很多,能让家里人吃饱。

他们找到了领兵去吐谷浑的程咬金求情,但是程咬金也不能违背兵部下的命令。

程咬金听说过孟南柯挑选家兵亲卫的事。后来学着尉迟敬德和秦琼,过来忽悠孟南柯去挑选一些人。

孟南柯刚好也感觉人手不太够用,就顺水推舟,趁机再次挑选了一批人回来。

这次要退役的人太多,他仔细盘算挑选,最后挑回来一百五十二个人,加上原来那批,整整两百人了。

这批人大多断了一条胳膊,或者失去一只眼睛,还有几个断了一条腿,属于重伤正常退役的。

可是个个身手却不凡,甚至有几个和刘勇武能打个不相上下。

亲卫被他扩大到三十二人,分成两组。一组刘勇武带领,另一组由新来的叫庄行风的二十六岁的青年带领。

邓峰退出亲卫,担任家兵的大队长,统管家兵事务,还给他安排了两个副手。

又从王家送过来的奴隶中,挑选了一批婢女奴仆,还有两个在大户人家做过管事的人。

如今孟府看起来也像是一个真正的大户人家了,这两个管事带着这些婢女奴仆到这后,把府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别墅还没装修完,孟南柯还住在那个小院,起来洗漱整理好,准备前往胜业坊。

两个管事已经安排人把纳征聘礼整理好,大车和抬箱排成一排,就等着出发了。

孟南柯来到大门口,有人牵过来一匹高头大马,跟着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孟南柯翻身上马,带着亲卫走在前面。

前院管事田林大喝一声。

“出发。”

由食邑和许家村百姓们抬着抬箱,后面跟着一溜大车,同时应声出发了。

一行人排出好几里地,进了明德门。

有百姓们在路边看到,纷纷惊讶万分。

“呀,这是谁家纳征,竟然这么多聘礼?”

“我知道我知道,听我二姑家表妹夫的三叔公家的女婿的堂弟说,是城外许家村那个新丰县伯,去翼国公府上纳征送聘礼的。”

“这得有多少钱啊?”

“这阵仗真不小,估计皇帝家纳征也就这么多聘礼了吧?”

“我的天,还有呢,这有上百辆大车了吧?”

……

当天晚上,礼单被人传扬了出去,一下子就轰动了长安。

就连陛下李世民,在皇后娘娘那边听说后,都更加郁闷可惜了。

本来这是朕看上的,打算让他做皇家的女婿啊,就被秦叔宝这个家伙截胡了。

那些东西那些钱,本来都应该是我的,我的!

“礼单:金,六百六十六两;银,八千八百八十八两;绢,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匹;茶叶,六十六斤;雪花糖,八百八十八斤;精盐,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另有各色礼物无数。”

有人粗略计算了一下,这些最少价值六七万贯。

要知道很多权贵或小世家,全部家产都没这么多。

大唐每年国库才两百多万贯税赋,那可是三百多州,这些聘礼相当于十来个州一年赋税了。

要不李世民怎么那么郁闷呢。

如果自己有了这么多钱,皇家也可以大大松口气,也不用过得这么紧巴巴的。

这个秦叔宝,挖朕的墙脚。

纳征风波渐渐平息,孟南柯又在不久后前去请期,双方定下了日子,就在腊月初八。

自此,孟南柯除了没事到处查看一下自己的产业,就在许家村新建的学堂教孩子读书。

现在跟着他上课的,除了四五百个孩子,还有几十个读书人。

这些孩子,有许家村的,有家兵亲卫的,有食邑的。

而这几十个读书人,大多是家里稍微有点小钱,又不是世家豪门的普通百姓,最多是个有几百上千亩地的小地主。

虽说读过书,可家里又不是书香世家,因此所学知识其实不多。也就是认识字,学过几本儒学书籍罢了。

又没有门路,很难做官的。

听说这里有孟县伯教学,开始有几个人过来想交流探讨,被孟南柯的学识震惊到了,就留下来从头开始跟着学习。

后来消息传开了,逐渐来了几十个读书人,甚至最远的,是江南那边的人。

这些人有一定基础,学习的比较快,偶尔孟南柯也给他们几个自己编写的小册子让他们自学。

如今他们这几十个人,大概有了后世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水平了。

孟南柯有时候有事,就会安排几个学习的比较快的,教孩子们。

而这些孩子们,都把教家人读书识字这个习惯,都延续下来。

如今,表面上孟南柯就教几百个孩子,其实是几百个家庭。

算起来,至少有近两千人,都有了小学三年级的水平了。

如果是后世,小学三年级估计就是比文盲强那么一点点。

可是这是大唐,这个水平,在这里已经算中下层次。

当然,不能算上儒学,那玩意,孟南柯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