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帝:封狼居胥
作者:寻找出路的炮灰 | 分类:历史 | 字数:39.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7章 围剿倭寇
戚景通带人靠岸补给之后,朱厚照也派人给他送来了新的海图。戚景通遥谢了一番后,带人回到船上。
随着补给的结束,宝船在戚景通的带领下,再次扬帆起航。船队前进的方向直指鹿尾岛。
在面对一个又一个无辜的少女自尽在自己的面前,戚景通也是一个热血男儿,心中怎么能不悲愤。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这是对他们这些当兵的人的侮辱。
只不过当时戚景通是一军统帅,不能像朱厚照一样,什么都不管,他只能将悲愤深深的压在心底。
这次朱厚照给了他机会,他不但不能辜负朱厚照对他的厚望,他自己内心里的怒火也需要宣泄。
这次就拿鹿尾岛上的倭寇开刀。
随着航行的时间逐渐增长。扬威号也渐渐靠近了鹿尾岛。
岛上的倭寇,小原蠢二见此等大船开来,心里还是有数的,知道自己家的船只在海上根本拼不过如此的庞然大物
命令自己麾下的倭寇在岸上组织防御。
戚景通见这些倭寇并没有出海与自己海战,轻蔑地一笑,下令道:
“登岸作战。”
扬威号船两侧的两千料护卫舰直接行驶到了岸边。数不清的将士从船上一跃而下。与在岸边的倭寇展开了近距离的搏杀。
先跳下船的将士与倭寇浴血奋战,但面对顽强抵抗的倭寇,只是稍微地将战线推进了几步,但这几步已经给了后续下来的火铳兵输出的空间。
随着步兵领队百户的一声卧倒。正在与倭寇拼杀的将士也不顾身前的敌人,直接扑倒在地。
随着前排将士的卧倒,身后的火铳兵也开始宣泄自己的怒火。一轮又一轮的火铳响起。
还在懵逼自己的敌人为何突然趴下的倭寇像稻草一般,一排一排地被收割。
直到清理出了大片的场地。火铳兵才停止开火。
宝船上所派下来的将士也随着小船的靠岸,登上了岛屿。水师将士们,以火铳兵为前排,步兵掩护两侧,继续向岛内推进。
岛上的倭寇在小原蠢二的指挥下,沿着山体逐步的阻挡着水师将士们的进攻。这些倭寇在山体的两侧埋伏。等水师将士们靠近的时候,就将早就准备好的石头等一系列重物扔下。
甚至在道路上也有早就安置好的陷阱。这些都给了水师将士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水师将士在进攻受阻的情况下,几个带队的百户商量了一番,命令全军暂停进攻。将此处的战况汇报给了戚景通。
戚景通接到战报之后,也坐不住了。亲自带了十几名亲兵登上了鹿尾岛。
同时带上岛一些大盾。这些大盾本来是用来护卫朱厚照的安全的,但是朱厚照下船之后,并没有将大盾带下船,这让戚景通找到了攻破倭寇据点的办法。
戚景通让步兵带着大盾在前方开路,身后跟着十几名火铳手,一看山头上有倭寇漏头,就是一阵排枪。
虽然精度不高,但是架不住打的人多,很多身体暴露在外比较大的倭寇,都被火铳打了下来。
这些倭寇被水师将士们手中的火铳压的不敢抬头。只得向后逐渐退去。
小原蠢二从来没见过装备如此精良,战力如此凶悍的明军。在他的设想中,这些明军都打不上海岸,所以也就只是在海岸处设置了不少的陷阱,过了岛上的小山口,后面是一片坦途。
小原蠢二见明军已经过了山口,只得不停的指挥自己的手下前去送死,而自己则是带了几个亲信,向岛后面跑去。
作为一个倭国大名的孩子,小原蠢二在小的时候,就接受教导,不论什么事情都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所以他也养成了不管在哪里都给自己留后路的习惯,即便他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日明军会打到岛上来。但是这个习惯还是救了他一命。
小原蠢二登上在这里预留的船只就向外海逃命,也不管身后还在和明军搏命的手下。在他眼里,这些人为他战死,都是他们的荣誉。
在小原蠢二逃跑的时候,戚景通这边也带人攻进了倭寇的据点。在那些倭寇俘虏的口中得知了鹿尾岛的倭寇领袖已经跑路的消息。
戚景通不由得有些懊恼,在怒火中的他下令将所有的俘虏斩杀。
剩下的水师将士也在搜索倭寇的据点里面有什么东西。经过一番搜索下来。戚景通做梦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金银珠宝。
现在倭寇据点的大厅内,已经堆满了搜出来的财物。
经过军中文书的清点,总计白银二十万两,黄金一万两,珠宝等物装了足足有两大箱子,还有粮食数千石。
这么多的财物震惊了戚景通,他也不敢再耽误下去,直接下令将所有的财物装船,先回去再说。
这天朱厚照正在帐内看各处锦衣卫传来的情报,就听到戚景通的声音在帐外响起。
“末将戚景通求见殿下。”
朱厚照还在纳闷,戚景通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按照出海时间来算,他也就刚刚到鹿尾岛。但是现在人都回来了,总要见一见。
“进来吧。”
戚景通一进大帐,就说出了在鹿尾岛上所搜出的倭寇财物。
朱厚照这时也就明白,戚景通这是不敢将大量的财物放在船上,所以特意返回一次来送财物。
正好,前两天,在京城运来的火炮也到了。
朱厚照对着戚景通说道:“戚将军辛苦了,正好,京城运来的火炮已经到了,你让张老他们带人安船上去吧。”
戚景通一听火炮这等利器已经到了,来不及和朱厚照告退。直接撩开帘子,出去找人按火炮去了。
朱厚照见戚景通这风风火火的样子,不由得笑骂道:“这个老戚。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